丁粉盈
摘 要:在相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程度,教師應正視學生之間真實存在的差異,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基于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轉化:用愛燃起希望之火,親其師而信其道;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關鍵,喚起自信心;細心關愛,耐心幫助;容忍錯誤,人生新起點;發(fā)揮尖子生的車頭作用,結對幫扶;降低學習難度,持之以恒,保持轉化成果。只要你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學困生的思維總有一天會豁然開朗。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花兒定會如期姹紫嫣紅!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愛;興趣;自信心;幫助;容忍;幫扶;降低;保持;花開
2020年秋春季,根據(jù)工作的需要,筆者任四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幾節(jié)課下來,筆者真的都想哭,上課時,沒人回答問題,一問三不知,作業(yè)潦草,正確率非常低,下來輔導,他們就像聽天書一樣,一臉茫然。面對現(xiàn)狀,筆者覺得當下重要的是先對班級中學困生進行了成因調查,本班11名學生,學困生就有五名。導致學困的原因為:孩子基礎差,家里無人輔導作業(yè);接受能力存在問題,平時考試成績個位數(shù);父母文化水平低,長年在外地務工,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幾乎不聞不問;而家里只有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他們屬于典型的留守兒童,平時作業(yè)或者不寫,或者抄襲,字跡潦草,成績差,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習慣差。
作為一名教師,筆者深知在一個班級中,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程度,而優(yōu)秀率百分之百的情況是不可能的,沒有學困生也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教師應正視學生之間真實存在的差異??墒牵@個班級學困生所占比例實在是太大,直接影響班級質量。因此,有關學困生轉化的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谝陨蠁栴},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轉化。
一、 用愛燃起希望之火——親其師而信其道
“不愛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這是高爾基的名言,可見,愛是奉獻,是教育的前提,學困生本來就長期得不到教師、同學的關愛、怕同學嘲笑,怕教師瞧不起自己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于“母愛”的精神對他們傾注滿腔愛的熱情,充滿希望地鼓勵他們,關心他們,作他們的好朋友,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能“昂起頭挺起胸來走路”。在筆者的班里有個學生叫李佳彤,他聰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對他照顧不周,只是偶爾打電話問問,奶奶大字不識一個,只管孩子的吃喝。他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晚上電視看到十二點,白天一到學校就睡大覺,班里學生都嫌棄他,還有個別學生也學他不寫作業(yè)。常常逃學和鄰居孩子玩游戲,筆者經(jīng)過多次觀察、家訪和他交朋友,關心他生活,一有空幫他補數(shù)學課,給他講解題方法,發(fā)現(xiàn)他有一丁點進步就表揚他。漸漸地該生學習有了明顯改觀,后來數(shù)學成績常常是優(yōu)秀呢。
圣人有言:“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學生,如果他們敬愛一名教師,就自然會喜歡聽這位教師的課,這樣可以培養(yǎng)一種親近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益,可以使學困生逐步由“厭學”轉變?yōu)椤霸笇W”,直至“樂學”。
二、 用心喚起興趣之魂——自信心
成功離不開自信,沒有自信的成功更不算真正的成功。德國著名詩人海涅,寫出了《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這樣的偉大詩篇,但他也曾是學校里受人指指點點的學困生,教師曾罵他對詩一竅不通;提出進化論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就讀中學時,也曾因學習成績而被家長和教師認為是智力低下的孩子;還有張光厚,作為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在中學卻是因數(shù)學成績不合格的留級生。這樣的事實說明,“學困生”的現(xiàn)象只是暫時的,只要教師教育得法,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給他們更多地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再輔之以學生的努力奮斗,未來就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去改變現(xiàn)狀。在日常教學中,筆者不僅注重集體教學,又不忘將集體與個體相結合,使好學生能更進一步,而差生也能補齊短板,劉欣雨等同學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基礎也較差,筆者就多鼓勵她們,多找她們談心,一有空閑時間,就把她叫到辦公室里,幫助她尋找學習上的具體差距,并提出可行的辦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她的數(shù)學思維明顯活躍了,由原來的測試的個位數(shù)字變?yōu)榧案瘢吹剿樕下冻鲎孕诺男θ?,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張倩楠同學虛榮心強,數(shù)學功底薄,數(shù)學只追求答案和分數(shù),每次給她講題,她總是心不在焉,從不把教師講的話記心里,而是回家用手機搜答案,筆者經(jīng)過多次不厭其煩地和她談心,讓她不要太多注重分數(shù),而應正視自己,從簡單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就這樣,這個孩子在我的悉心教導下,終于放下了虛榮,從0開始了自己數(shù)學的新征途。教師就應該如太陽一般,光芒籠罩每一個學生,就像萬物都受到陽光的滋養(yǎng)一般,學生才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這樣的“陽光式教學”,是筆者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論點,就是對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給予他們一種自尊感就是教師崇高的使命。作為教育者,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急于做出過于絕對的最終結論,比如:“某某學生什么都做不好,這說明他以后的人生和命運也就這樣了。”相反,教師應該在學習上多給學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進一步的機會,多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成功就會給學生帶來空前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 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六年級學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大多遠離父母親情,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無疑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依據(jù)具體情況給學生分組,利用qq群、微信等形式,讓學生每星期和家長聯(lián)系,利用網(wǎng)絡視頻和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告知他們在校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讓遠在異鄉(xiāng)的父母能夠看到留守孩子的笑臉?!白鰧W生生活中的母親,錯誤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摯友,”這是筆者始終謹記的一段話。這樣實踐后,筆者不但使得遠方的家長安心,學生也心無旁騖,有了學習的動力,班級的風氣煥然一新,很快成為學校的先進班集體。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方面,筆者注重關愛與引導相結合,關愛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衣食起居,教育引導他們學習交通、用電、防火、防溺水等日常安全常識,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