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躍 馮燕 劉守智 翟彥妮
【摘要】? ? 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梳理與分析字理識字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洪恩識字APP為例分析信息技術在字理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指出其存在的弊端,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設計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提升字理識字教學有效性的模式。
【關鍵詞】? ? 信息技術? ? 字理識字? ? 路徑探析
引言:
字理識字教學法是依據(jù)漢字的組構規(guī)律,從漢字形與義、音的關系著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作為傳統(tǒng)讀寫識字教學的重要補充,字理識字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漢字素養(yǎng),為學生閱讀、寫話、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部編版教材在小學有效使用,倒逼了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改革,字理識字教學得到了普及和推廣,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存在一些誤區(qū)。
一、字理識字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教師對學生的識字狀況了解不足。備學生是教師備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雖然都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教學實踐中也了解了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宏觀層面可以合理把握教學對象,但因缺乏來自家長對具體學生學情狀況方面的信息,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就遇到了瓶頸,字理識字教學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入學前或多或少都接受過識字教育,市面上針對學齡前兒童識字、閱讀等方面的課程和產(chǎn)品窮出不盡,質(zhì)量卻參差不齊。有些產(chǎn)品掛著字理識字的頭銜吸引家長和學生的注意力,而具體內(nèi)容又很難經(jīng)得起科學的檢驗。這就對教師了解學生的入學前識字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一方面需要家長主動提供學生的這類信息,同時學校和教師也要通過科學的檢測方法,盡可能真實的了解學生的學情狀況,以便教師可以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實踐。
教師主動開展字理識字教學的意識不強。教師普遍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字理知識教育,教學實踐中多習慣于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大多學校缺乏系統(tǒng)的識字教學改革與實施方案,也沒有配套的教學考核辦法,難以營造良好的字理識字教學氛圍。教師主動開展字理識字教學的意識受到了削弱,很多教師是基于教研任務和個人興趣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教學實踐的持續(xù)性和創(chuàng)新性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一方面,學校應出臺多種措施,激發(fā)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組織教師通過多種渠道補足教師字理知識的盲區(qū),熟練掌握多種識字教學法,并能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本著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字理綜合素養(yǎng),充分利用業(yè)已成熟的字理析字成果,傳遞漢字背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熱愛。
學生自主字理識字能力不足。學生的新認知是在對舊有認知重構的基礎上習得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過多關注識字效率,沒有重視到學生的既有認知,只是將識字法作為工具簡單嫁接在教學過程中,這就很難讓學生能夠理解漢字背后的故事,也很難將學生既有的認知進行遷移,學生缺少了自主字理識字的興趣。
同時,教師很少將不同年級之間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對比總結,很少用字理識字法對整個學段的漢字進行復盤,學生很難建立系統(tǒng)的字理識字認知,字理識字的遷移能力也很難建立,缺乏自主字理識字的意識。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從頂層上對整個識字教學進行設計,從考核層面倒逼教師和學生建立字理識字的系統(tǒng)認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字理遷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漢字感知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字理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是一套軟硬件技術和方法,用于管理和處理數(shù)字信息,它在教學領域主要體現(xiàn)在多媒體技術方面。多媒體技術可以綜合展示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正是字理識字在實踐中最終需要的呈現(xiàn)方式。目前字理識字與信息技術如何進行有效整合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方式,機構組織有效發(fā)揮捕捉市場機會的特性,研發(fā)出各類識字APP,已成為信息技術在字理識字教學領域的新應用場景,最具代表性的APP就是洪恩識字。
洪恩識字APP最大的亮點在于將1300個漢字追本溯源,用兒童能聽懂的語言和具象的方式講解漢字的本意,它是一款字理識字APP。為了配合兒童字理知識的習得和遷移,APP設計了一整套的教學流程,包括:玩、認、練、寫、復習、閱讀。其中的玩是兒童最喜歡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始終,用小游戲的方式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及時反饋、及時獎勵,通過一個個的小目標達到識字的目標,并對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進行記錄。當然僅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兒童完成識字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沒有應用場景,不能落實到閱讀和溝通交流領域,就不能形成學習的閉環(huán)。
洪恩識字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嘗試,開發(fā)了配套的識字卡片,以及相應的進階式閱讀繪本。整體來看,洪恩識字APP已經(jīng)給出了一套完整的字理識字解決方案,是當下信息技術在字理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典范,對學校和教師的字理識字教學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洪恩識字APP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在字理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但它仍然無法跳脫線上教育的弊端。線上教育雖然也包含了學習者、教育者、應用場景等要素,但這些都是虛擬的,尤其是應用場景,成年可以通過線上社交等方式補充應用場景的不足,但兒童的社交必須通過線下來完成。
學校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它是一個真實社會,兒童認知的提升和遷移是來自真實社會里同輩之間真實的交往和互動,這是虛擬教育無法達成的閉環(huán)。教育類APP不能替代學校教育,它只能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校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陣地,當下仍然需要在學校教育的前提下開展字理識字教學。
三、提升字理識字教學有效性的路徑選擇
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以小學第一學段為例,總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字理識字教學方式。通過對小學第一學段漢字的字理歸類,小學第一學段字理識字教學的技術選擇,小學第一學段漢字字理識字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實現(xiàn),可以提升學校中開展字理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第一學段漢字的字理歸類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六書”進行歸類,另一種是按照漢字屬性進行歸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漢字之間的共性,提升字理識字的遷移性?!傲鶗笔菨h字的基本構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幾種方法,實踐中多為交叉使用。借鑒其他字理研究成果,按照“六書”,可以將小學第一學段收錄的1800個漢字分為11大類。按照漢字屬性,又可以將小學第一學段收錄的1800個漢字分為39大類。當然,除了按照“六書”和屬性進行歸類,還可以借鑒一些在線詞典,如“大字典”“漢字字源”“漢典網(wǎng)”等。
小學第一學段字理識字教學的技術選擇主要包括設備選擇和軟件選擇。設備選擇是開展字理識字教學的硬件支持,有多種選擇。推薦使用觸控一體機或交互式電子白板,優(yōu)先使用觸控一體機。觸控一體機符合教師的教學習慣,又省去了硬件調(diào)試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實現(xiàn)與傳統(tǒng)課堂的無縫對接。交互式電子白板需要廠商進行調(diào)試和維護,還要安裝特定的軟件,需要對教師進行簡單的培訓。這兩種設備在小學教室的配備比較常見,能實現(xiàn)字理識字教學的基本需求。如果教室里沒有配備這些設備,也可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的方式替代。
軟件方面推薦使用微軟公司Office組件中的PowerPoint,版本為2010及以上。2010及以上版本的PowerPoint優(yōu)勢在于可以將文件保存為視頻,極大的提升了教師自制課件的兼容性和擴展性,同時教師的學習成本極低,只需在動畫演示技術方面加以提高。另外,PowerPoint與觸控一體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兼容性也較高。
小學第一學段漢字字理識字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是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要用動態(tài)的方式展示漢字的演變歷程,從漢字的甲骨文字形演示開始,歷經(jīng)金文、小篆,落腳到楷體,尤其要對甲骨文進行具象展示,可以采用圖片、動畫等方式,進而對漢字本義、引申義、現(xiàn)代漢語義項進行闡釋。
在查閱漢字字理的時候最好選用帶有配圖的資料,這樣便于課件制作,并且要通過比較不同資料的字理解釋,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解釋,避免教師個人演繹。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學生、教師、多媒體課件的主體功能,有效選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過程中選取一節(jié)完整的課,至少進行三輪的實踐與評價,必須要有同學科組教師的深度參與。通過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和完善,最終就會形成一套有效的具有教師個人特色的字理識字教學模式。
參? 考? 文? 獻
[1]賈國均.字理識字教學法[J].中國教育學刊,1996(03)
[2]羅慧.字理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分析[J].華夏教師,2020(09)
[3]顧建平.漢字圖解字典[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
[4]馮燕.技術支持下的小學字理識字教學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