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波
摘? 要:目的? 探討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的作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間龍口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4例進行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肺功能情況、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程度進行統(tǒng)計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和FEV1/FVC)、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行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還能提升護理滿意度評分。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腔鏡手術;肺功能;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145-02
肺癌(Lung cancer)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生率在男性中占據(jù)第一位,在女性中占據(jù)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1]。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較常見的類型,其占比達80%左右,而且其前期發(fā)現(xiàn)率較低,大約有75%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中晚期才被發(fā)現(xiàn),導致患者治療和預后效果不夠理想,5年生存率較低[2]。為提高患者術后的預后效果,本文將64例接受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行護理干預的作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擇龍口市人民醫(yī)院在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64例接受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2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為(54.39±6.41)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22±0.53)年;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為(54.41±6.54)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64±0.4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病例核查,均為接受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
排除標準:患者有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相關診治、護理工作;患者術前血糖、血壓未得到控制或對手術治療中所用麻醉藥物過敏,為不適宜接受手術治療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手術治療及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盡量使用相同的藥物,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的內容有全面的身體檢查、健康宣教、常規(guī)檢測診斷、生活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
觀察組接受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病情評估:從患者入院開始,在收集好患者的信息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根據(jù)患者病情、病史、過敏史,制定對患者而言,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基本的非小細胞肺癌病理知識,并使用相關方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比如在日常中進行對患者進行鼓勵,讓患者感覺到外界對于其的尊重和支持。(3)不良反應護理:在進行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后很容易發(fā)生一些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是疼痛,護理人員先使用非藥物的方法如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看電影等。(4)生活護理:根據(jù)之前的信息,糾正并改善患者生活中不良習慣,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叮囑其適當進行體育運動,規(guī)劃的飲食攝入情況,不抽煙喝酒等。
1.3? 評價方法
(1)肺功能情況:對患者的最大深吸氣后做最大呼氣(FEV1)以及FEV1/FVC進行測量,F(xiàn)VC為用力肺活量,以分析判斷兩種護理方式對患者肺部功能作用的影響。(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疼痛、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以分析判斷兩種護理方式對患者術后恢復狀態(tài)的影響。(3)護理滿意度情況: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此調查表共計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越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內比較,兩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大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96.31±6.32)分高于對照組(85.26±5.6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8.156,P =0.001)。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吸煙、肺部慢性感染等,其中肺癌患者患病的高危因素是吸煙[3]。而肺癌晚期其常見的臨床癥狀有疲乏、體重減輕等,部分患者還易有呼吸困難、咳嗽等局部癥狀,因此治療中加入護理干預,以幫助患者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使患者的肺部功能作用能有所恢復[4]。
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加入護理干預,需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由于肺癌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病癥,患者患病后易出現(xiàn)焦慮等不良情緒,無法有效地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相關的診治、護理工作,影響自身的治療效果。因此首先需對患者實施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治療心態(tài),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通過護患間良好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5]。
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可通過一些鎮(zhèn)痛藥物,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可以通過指導患者正確咳痰,以預防患者出現(xiàn)感染現(xiàn)象,或是通過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減輕疼痛感,幫助患者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
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生活實施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叮囑患者定時鍛煉,以提升患者的身體素質,使患者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所以,護理干預的護理內容更加符合患者對于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的護理期望,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提高本院在人們群眾心中的大眾形象。
綜上所述,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行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還能提升護理滿意度評分,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沈玉美,章喜林,麻美媛.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08):161-163+168.
[2]孫玉平,俞潔,楊玲,等.精細護理干預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8):65-67.
[3]楊世兵,胡杰偉,周海寧.胸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及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06):969-971+974.
[4]王妍,陳善桂.護理干預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麻醉恢復期并發(fā)癥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8,31(06):4162+4141.
[5]王婷婷.針對性護理對肺癌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27):67-68.
[6]吳躍武,徐建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與開胸術后血清CRP及TNF-α、IL-6的對比[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7,18(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