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峰
中等職業(yè)學校要提高教學質量,第一著力點應當在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的高效與否,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學預設,教學預設通常有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對教學內容的確定;二是對教學方式的選擇;三是對教學載體的設計。相比較而言,第三個重點容易被教師忽視,很多教師認為只要根據(jù)教材確定好教學內容,選擇好教學方式,是講授還是探究,是自主還是合作,就可以讓學生進入一個很好的學習狀態(tài),但教學經(jīng)驗表明,現(xiàn)實并不像想象的這樣簡單,因為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讓學生主動學習,而當面臨較難的知識時,要想讓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師就要考慮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除了語言引導,利用學案進行引導,進而形成一個符合中職學校教學需要的“學案導學”教學思路,就非常有必要了。下面以單招電工基礎課程教學案的編制及使用的研究為例,談談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一、學案導學是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理念
中職學校的教學必須有一定的質量要求,尤其是對單招班學生而言,教學質量是影響他們學習、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學案導學的教學思路,在普通高中教學過程中探索出的以學案為載體,幫助教師實施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的角度來看,認識學案導學的價值,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學案導學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載體
學生的學習是需要載體的,尤其是對單招班的學生而言,在電工基礎課程的學習中,編制一個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學案非常重要,這個教學案就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說明書,它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較好地匹配在一起,使得教師與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完成高效的互動,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高效建構。學案導學的本質相當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指導學習某一個知識點的說明書,學生在說明書的指示之下,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可以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有條不紊,高質高效。
(二)學案導學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乃至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空間
有效的教學一定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對電工基礎課程而言,完全靠教師的講授是學不好的,只有學生自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弄清課程的知識體系,知道知識點之間的深度聯(lián)系,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比如,電工基礎課程中最基本的“電路圖”這一知識點,中職學生需要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認識電路圖尤其是復雜電路圖,這就需要學生掌握識別電路的基本技巧,如根據(jù)電位的高低判斷電流的流向,從而判斷用電器的連接方式等。在學案中如果設計好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的“導學”。
(三)學案導學推動單招電工基礎課程教學案的編用
在單招班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中,要實現(xiàn)對學案導學理念的理解與接受,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學案的編制與使用。筆者注意到,學案導學的成功既源于學案在教材和學生之間的學習橋梁作用,更源于教師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關系的理性把握。因此,在編制和使用教學案的時候,應當將學生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以尋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案。
例如,在“基爾霍夫定律”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研究學生時,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這一定律,容易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二是理解定律不到位。于是在教學案中,筆者就重點設計了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對復雜電路中基本概念的梳理
筆者考慮從學生已有的電路識別的經(jīng)驗出發(fā),從支路、回路兩個基本概念入手,建立節(jié)點、網(wǎng)孔這兩個相對復雜的概念。直接在學生的學案上給出支路與回路的定義——支路是電路中的兩個端鈕之間無分支的電路;回路是電路中閉合的路徑。在學案中建立節(jié)點與網(wǎng)孔的概念,應當給學生提供一個圖(如圖1),讓學生在對具體電路圖的分析中形成表象,進而建立概念。
學生在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意識到三條或三條以上的支路的聯(lián)結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jié)點,而網(wǎng)孔則一定是指沒有分支的閉合回路——學生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之下,認識到圖中有兩個網(wǎng)孔,這就是學案導學的作用體現(xiàn)。
(二)對基爾霍夫定律的基本理解
要完成讓學生理解基爾霍夫定律這個教學要求,筆者在學案中主要設計的是:確定一個節(jié)點電流流進與流出的方向,并且判斷流進與流出的電流之和是不是為0。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有n個節(jié)點,那么列出來的電流方程實際上只有n-1個,這也是學案導學的預期結果。
綜合分析上述過程,應當發(fā)現(xiàn)學案的預設具備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學案導學應當具有導學、誘思的作用;二是學案導學具有針對性及分層設計;三是學案導學具有系統(tǒng)性;四是學案導學具有靈活性、藝術性。結合這些特點,一般認為學案導學的操作模式應當是先以案導學把握知識的重難點,再依據(jù)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通過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最終實現(xiàn)當堂達標,并通過訓練、知識遷移拓展等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案導學法所推行的自主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出現(xiàn)的生成性學習問題等。顯然,學案導學目前是最適合中職學校教學的方式之一。
三、學案導學貴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師生關系的交融
在以上教學案的設計中,筆者關注到了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認識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在學案引導之下完成哪些知識的學習,進而確定了上述兩個教學重點。
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教學效果是顯著的。學生確實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了學生高效建構電工基礎知識體系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顯然,教學案的編制與運用是有效的,這也說明“學案導學”理念在電工基礎的教學中發(fā)揮了明顯的作用。
學案導學是中國本土教學變革經(jīng)驗的結晶,它在實際教學中確實可以起到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作用,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尤其是職業(yè)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視,加之學案導學在幫助學生獲得學業(yè)成績上的成效,其教學變革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進一步的研究認為,學案導學的成功既源于“學案”在教材和學生之間的“學習橋梁”作用,更源于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理性把握。
在學案導學運用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來自理論和實踐領域的價值取向偏頗、二元認識論局限、方法程式化傾向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學案創(chuàng)編簡單和教學使用不當?shù)戎T多問題和挑戰(zhàn),這也為學案導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提供了現(xiàn)實的契機與方向。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既要把握住學案導學的優(yōu)點,又要研究其不足的地方,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學案導學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總之,在中職教學中運用學案導學理念,教師要認真編制并運用教學案,讓其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祥.學案導學: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5(12).
[2]何善亮.基礎教育學校“學案導學”教學變革的理性思考——“學案導學”的價值意蘊、現(xiàn)實困境和超越路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
[3]張晨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的預設與生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