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金亮
◆摘? 要: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保障大學生成長成才,促進教育公平,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和落腳點。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各類高校中的一個客觀存在的群體。為保證這部分學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幫扶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回報社會,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地方學校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對家庭貧困學生給予經濟資助,以保障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經過多年的大力投入,目前在高校形成了資助形式多樣、資助力度較大的學生資助工作體系,有力地保障了貧困學生的受教育機會。本文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育人視角;資助工作;實踐路徑
一、更新完善相關制度,保障資助工作開展
高校開展育人資助工作,首先需要完善完備的育人資助制度,將育人資助教育滲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成長過程當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動力。基于育人資助工作政策性強、惠及面廣的特點,高校的制度建立工作可分內外兩方面進行。對內高校要調整獎、助學金制度,適當調整獎金力度,降低獲獎比例,提高獎學金的質量;對外高校需完善調整資助結構,將國家助學金、省內助學金和校內助學金分開,并進行一定的信息互動,將資助名額在學院內、年級內進行互動,首要考慮學生的家庭因素,其次考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及學習態(tài)度,用更為人性化的態(tài)度和思路做好育人資助工作。
例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近年來在擴大招生規(guī)模的基礎上,修訂了新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優(yōu)秀新生獎學金評定辦法》,根據近年來貧困認定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本著解決問題的原則,結合脫貧攻堅戰(zhàn)的成效結果,進一步修訂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全日制普通本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中的部分細則,使得評測體系能夠充分參照社會發(fā)展狀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家庭情況,使得獎學金激勵制度與時俱進,制定了完備的育人資助過程,為吸引和提高后續(xù)生源質量、優(yōu)化校內生源結構做出了鋪墊。
二、結合政府補助政策,落實育人資助過程
資助工作在具體落實過程當中,應不斷完善校內的資助體系,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革新工作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落實育人資助的過程。在評價過程中需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評價標準,增加勤工助學等相關工作的開展,對各類獎學金的評定、審核過程應持開放透明的態(tài)度,激勵在校學生進行學習,落實獎學金和助學金的實施辦法。校內可在評定獎學金的基礎上,通過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標記經濟困難的學生實施補助,每年定期對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出正確考查和評鑒,及時幫助那些因大型災害或是重大變故受到傷害的家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落實育人資助過程。
例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學在開展育人資助工作時,通過河南省教育廳發(fā)布的相關要求,對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資助辦法做出了具體的修訂和完善,基于實踐要求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育人資助體系。在獎學金方面,以育人資助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完善了以“獎、貸、助、補、緩、減、免”為主體的資助體系。在2020年春季學期,學校還根據新冠疫情相關情況對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提供資助,落實學校關于“補”的資助育人工作。采用多元化評定標準,落實高校內部的育人資助過程。在該校大力發(fā)展和完善育人資助體系的過程中,該校的生源質量以及畢業(yè)生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三、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勵志感恩育人教育氛圍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激勵學生進行學習,高校可開展相關座談會,在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中選拔出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進行發(fā)言,在校內做好有關育人資助過程的宣傳工作。學生資助工作本身具有惠及面廣的特點,其關注度會久高不下,高??稍谛律雽W前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家長座談會等,在班級內張貼班級海報進行宣傳,營造育人資助教育的氛圍。教師要以育人資助制度為手段,提高學生勵志感恩社會的思想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志,向學生傳達感恩和奮發(fā)圖強的信念。
例如,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在近幾年的新生入學工作中,校方落實開展了圍繞育人資助主題的新生入學教育座談會、家長座談會以及誠信勵志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等,在校內、班級內以海報的形式將育人資助工作制度進行宣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高校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也可吸引社會愛心企業(yè)和校友進行捐助,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在開展常規(guī)資助育人工作的同時,成立愛心互助基金會,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成立了以新生作為迎新志愿者的“華小水”志愿服務隊,加強學生之間友愛互助的團結理念,增強學生團結友愛的互幫意識。
綜上所述,貧困生資助工作絕不僅僅是對學生求學過程的經濟援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它的潛在價值和功能,對學生進行團結互助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勵志教育和誠信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人格和自強自立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瀅泉.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制度性反思——基于良法的分析視角[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36(02):28-33.
[2]沈秋歡,胡友志.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分析與價值確證——基于教育制度倫理學視角[J].重慶高教研究,2019,7(03):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