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將課本上一成不變的文字變成靈動的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文本解讀簡潔化
首先,教師要對教材特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類型是各不相同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不同類型的課文,可以給予學生不同的營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
其次,教師要能夠準確地把握好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訓練點。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要認真?zhèn)湔n,深入了解單元的訓練要素,并且將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學中。
教師要能夠備好整個單元的課文,理清單元內各篇課文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有效地做到分解與整合,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最后,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將簡單的講解式教學變?yōu)閷W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真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愿意進行思考,主動進行探究。
二、目標設定簡明化
教師在長期快節(jié)奏的教學中,采取較為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甚至會提出一些沒有價值的問題。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缺乏思考的過程,看起來熱熱鬧鬧的課堂,實際上是非常低效的。因此,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要簡明化,有的放矢,做到重難點突出。
比如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能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教師不需要再進行反復講解;教師要能夠對教學的目標有所取舍,不要奢望在一節(jié)課中將所有的知識點全部講解到位。即便是教師強行地講解完成,學生也未必能夠完全地理解或者吸收。
三、內容組織簡樸化
教師在教學時還要能夠注重教學內容的簡樸化,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
比如教師要求學生學習完課文之后,要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里的朗讀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的深入學習,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要求學生動筆寫的內容,也不僅是完成字面上的書寫,要讓學生學習到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不斷地進行品味,在仿寫訓練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四、練習設計簡練化
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識而采取題海戰(zhàn)術,通過反復的練習,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救出來,設計更為簡練的教學練習。
教師在課前要對各類練習做到心中有數(shù),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與知識點,才能精準地設計出相關的練習。當然,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相關的練習,就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相關的練習。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要扎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學生能夠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劉文靜,任順元. “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 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05).
[2]王玲. 語文課堂高效發(fā)展——“四字”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0(17).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