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應
摘 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了課前預習及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正確的方法及步驟。
關鍵詞:課前預習;重點難點;方法步驟;教學效果
波莉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
一、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一)課前預習,符合素質(zhì)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
素質(zhì)教育相對應試教育而言,是著眼于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倡導學生在課前對將要所學知識進行預先學習,就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第一步。
(二)課前預習,是鞏固舊知識、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的有效手段。
首先,數(shù)學知識是連續(xù)的、不間斷的,新舊數(shù)學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因此,通過預習首先能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并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fā)現(xiàn)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采取措施,在教師講授新知識前補上這部分內(nèi)容,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nèi)容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程的學習,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聽課注意力會更集中,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反應就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課前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課堂上既要聽講,又要做筆記,聽得緊張,記得忙亂,對什么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往往一頭霧水。
還有,由于教材在出示例題后緊跟著不同難度的練習題,學生在預習完后認真去做,既能檢測預習的效果,也能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教師也可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新課程時較集中、較突出的共性問題,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化,更能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
(三)課前預習,也是培養(yǎng)高中生學習獨立性的需要。
中學階段的學習,在學校里,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中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進入高中以后,課業(yè)負擔逐漸加重,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nèi)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從課前預習做起,逐漸擺脫依賴性、被動性,形成高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顯得尤為重要。
二、課前預習的方法和步驟
針對高中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我認為課前預習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驟:
(一)細心研讀
上課前對即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細心閱讀,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于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通過細心閱讀,應該了解新課的基本內(nèi)容,即要知道要講些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采用什么方法,重點關鍵是什么等。預習時一般要采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nèi)容的要點、層次、聯(lián)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和問題,最后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提高聽課的效率。預習時如果發(fā)現(xiàn)有舊知識沒掌握好,就要及時回頭進行學習。
(二)突破重點
概念是數(shù)學的基石,突破重點,就是要對新課涉及到的新概念(包括定理、性質(zhì))要反復閱讀、重點理解。學習概念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注重記概念,而且要重視對其背景的理解,對于每個定義、定理,在牢記其內(nèi)容的基礎上知道它是怎樣得來的,又是運用到何處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來解決問題。對預習中遇到的知識要點,或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要圈畫出來。在書的空白處,批注預習時的體會、見解以及自己暫時不能理解的內(nèi)容,以便上課時重點聽講。
(三)嘗試做題
在老師還沒有講解習題以前,可以在預習時嘗試著去解答某些習題。這至少有兩點好處:1.習題是課文重點、難點的體現(xiàn),預選做習題可以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2.在試解習題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出來,可以提高解題的信心和興趣;如果解不出來,或者解錯了,則可以提醒自己在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課才能把習題搞懂。
(四)歸納總結
預習時還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問,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歸納總結,就是不但要總結所學知識的要點,還要找出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的疑點、難點。這就需要在預習時開動腦筋,用心分析,不輕易放過那些難以理解和有疑問的地方。這些疑難之處,如果能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加以解決最好,不能解決時,可以記在預習筆記上,通過上課來把它弄懂。
三、課前預習需注意的問題
(一)時間問題
與中學生活相比,高中學生的功課壓力增大,所以要善于利用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包括上課前短暫的五分鐘、早晨上學途中、等車時間,甚至老師踏進教室后,還在點名的幾分鐘都可以用來預習。而且,因為時間極為有限,有時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師的指導作用
為了避免學生課前預習的盲目性,教師起初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作業(yè)可以以問答、填空的形式,也可以以簡易的作業(yè)形式。作業(yè)設計要明確、要有可操作性。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后,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預習問題、自己解答,以此達到鞏固預習成果的目的。
(三)要循序漸進
對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不能要求過高,可以要求其先掌握新課程的大意,甚至可以先對部分內(nèi)容進行預習。實踐證明,即使如此,由于學生聽課負擔的減輕,也會不同程度的提高聽課效率。隨著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預習方法的掌握,再逐漸深化、細化預習要求。
四、結束語
“預習是合理的‘搶跑?!惫P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了科學的預習方法,就能啟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逐漸掌握更深層次的獲取知識的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個好的預習習慣,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