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學習古詩文對中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充分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自身的欣賞能力。而教師在為初中學生進行古詩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立足于課本內的古詩,還要著眼于課外的古詩,注重學生對課外古詩的學習和鑒賞,全面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本文從教師為學生開展課外古詩教學入手,探析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從作品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古詩的真意,達到復習的效果。
關鍵詞:中考復習;課外古詩;鑒賞;教學
引言:
近幾年來,中考古詩鑒賞題的范圍不僅在于書本之內,還涉及課外的一部分古詩。而古詩因其意象朦朧,表達晦澀的特點成為學生復習的一大難點,許多學生只對書本上的古詩進行熟悉的背誦和學習,面對中考試題中出現的新古詩,就會無從下手,對于古詩中部分詞語、手法、感情無法正確解讀,導致語文成績得不到提高。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不夠,文字表達能力欠缺,對古詩的寫作手法判斷不準確,綜合看來,是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較低,導致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無法做到精準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復習的時候,不僅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通過課外的古詩加強學生的理解訓練,幫助學生實現高效的復習。
一、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對于課外古詩文的學習,我們必須要掌握作者的寫作背景,才能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做到準確的掌握。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作者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都能成為我們解讀古詩的重要線索,我們可以從書本上學到的關于作者生活的環(huán)境,結合課外古詩中作者寫作時身處的環(huán)境入手,對古詩進行逐一的解讀[1]。
比如在學習王維《竹里館》時,首先要了解唐代詩人王維是在自己晚年隱居時創(chuàng)作的這一首詩。晚年的詩人王維,他沒有了名利的羈絆,在精神世界上是完全放松的。了解了作者的這些生活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一首古詩的內涵,感受詩人與自然對話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愜意,感受隱居生活的美好。因此,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將課內古詩的知識作為基礎,從而開展對課外古詩的復習,才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古詩鑒賞能力。
二、注重文字的賞析
在一首古詩之中,往往會有固定的詩眼,學生可以通過對詩眼的賞析,從而猜測作者的情感流向[2]。同時,一些古詩因為詩眼的點綴,整體上的情感得到了良好的升華,更便于學生理解詩文的大意。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詩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解讀步驟的正確性,指導學生在一首古詩中尋找詩眼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對課外古詩的復習時,就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解讀古詩。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李商隱的古詩《無題》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出詩文的詩眼,在圍繞詩眼對詩文進行逐一的解讀。如先通過詩眼“思華年”猜測作者寫這首詩存有思憶逝去的歲月的意思,再圍繞詩眼展開對詩文中“春蠶”“蠟炬”“曉鏡”“云鬢”“蓬山”“青鳥”等詞語的解讀,結合文中出現的特殊意象,理解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人身境況的態(tài)度。將作者的寫作意圖延著詩眼挖掘出來,對詩文進行多角度的鑒賞,從而精準的把握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
三、分析意象和寫作手法
想要對古詩文進行全面并且精確的解讀,還要掌握各種意象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文中所用到的各種手法,從這些方面入手,才能全面了解古詩文語言的特色和其中蘊含的深層意思[3]。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全詩緊扣“聞”,詩人寫的是自己聞笛的感受。詩中,“洛城”表明了是客居,“春夜”點出了季節(jié)和具體時間,且詩人寫笛聲是“暗飛”,暗字是關鍵,有多重意蘊。全詩看似描寫音樂,實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讓人讀來十分感動。
當然,古詩文中的寫作手法不僅這些,還有如擬人、白描、借景抒情等多個修辭手法、表現手法。這些手法對于學生解讀古詩文起到了鑰匙的作用,當學生拿到一篇新的古詩而無從下手時,就可以先分析其中運用的各種手法,猜測作者想要通過寫作手法來表達的潛在情感。這樣一來,不斷對修辭以及表現手法進行反復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達到高效復習的效果。
四、充分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對古詩文的鑒賞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從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只要做到這一點,學生的鑒賞能力就會得到巨大的提高,而想要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就要反復揣摩詩文中的語言特色,將一些文字的意思進行深入的剖析,理解文字所要表達的另一層意思。同時,要充分掌握詩文中各個意象的含義,結合這些意象創(chuàng)建作者想要構建的意境,再聯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寫作時的處境,通過各種創(chuàng)作手法來解讀作者真正的寫作的意圖和主旨情感,對古詩文進行多角度的賞析,并進行舉一反三全面開展古詩復習[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考的古詩復習教學時,要充分掌握考試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根據對歷年中考試題的解讀,了解到大部分古詩試題的意圖,是想引導學生通過書本上的知識來對新詩文進行解讀,主要考核學生的鑒賞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具備靈活的解題思路和扎實的鑒賞知識,才能在考試的過程中做到心手相應。教師在對學生的復習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對課內古詩文的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對課外古詩文的鑒賞練習,指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做到以教材為基礎,向課外拓展延伸的中考復習。
參考文獻:
[1]曹兆霞."悅"讀古詩傳承經典——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外教學指導策略[J].新智慧,2020,000(010):30.
[2]劉愛嬌.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
[3]邱香.中考古詩詞復習的有效方法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00(009):359.
[4]沈愛萍.應對中考古詩詞復習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0,000(001):P.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