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貴梅
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具體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不乏有許多教育教學的理論方法。理論要來源于實踐,并且指導實踐。由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許多教育教學的啟示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在日常的電影欣賞中,也有一些教育教學的啟示,筆者就此談一談。
一、說“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是一個經(jīng)常聽到的話題,有比較通俗的解讀,也有比較深的理論專著,但終究來講,“教育教學”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敖逃虒W”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教學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人的心智發(fā)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xiàn)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來提高對事物的認知和實踐能力。通俗地講,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
可見,教育教學是比較具體實踐性、深層性、專業(yè)性、理論性的話題,若能從實踐中真正地解讀“教育教學”的真實場景,去學習、去促進,讓我們從實踐中去理解和把握真正的“教育教學”具體問題和方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二、談“電影”
一般來講,電影是一種連續(xù)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xiàn)代藝術,也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這種藝術的綜合體也是從人類的社會實踐中來,經(jīng)過系統(tǒng)加工、創(chuàng)造、編排,又以獨特的形式反映出人類社會實踐發(fā)展中的某些內(nèi)容或問題,或許會產(chǎn)生思想的升華,或許會產(chǎn)生意識的碰撞,或許會聚焦于某個問題、現(xiàn)象、場景。恰巧,也有影片融入反映了教育教學的社會實踐場景。
比如,影片《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zhí)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婭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并和上校的7個學生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學生們的態(tài)度。影片中,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了“教育教學”的真實場景與片段,最終引導和改變了學生們的態(tài)度,真實地展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一些啟示。
三、說“教育教學”鏡頭
(一)鏡頭一之感:轉移焦點,淡化恐懼,創(chuàng)造快樂,春風化雨,無痕無聲
電閃雷鳴的夜晚,麗莎冒雨爬窗進了教師的房間,回來了?,旣悑I教師并沒有責罰這個16歲的青春期女孩,而是和麗莎像朋友一樣對話,給予麗莎需要的幫助。突然,最小的學生格麗塔恐懼地跑來了,她很怕雷電。接著,其他女學生也來了。稍后,兩個男學生也來了。其實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只是孩子,他們是弱小的,需要大人的保護與引導。雷聲一響,學生們都恐懼地趴在教師的床上?,旣悑I抱著他們,給他們講著:“遇到不開心的事時,要努力地想些愉快的事情。”
屋外電閃雷鳴,屋內(nèi)一片溫馨。瑪麗婭和學生們在雨夜愉快地唱歌,快樂地做游戲,玩得興高采烈。她以和學生們一起玩的方式來轉移學生們對雷電注意力,緩解學生們內(nèi)心的恐懼。這些學生們沒有了媽媽,缺乏安全感,而瑪麗婭的輕松樂觀和自然而然地歌唱,不僅讓學生們成功走出了恐懼的情緒,還教會學生們樂觀勇敢,積極愉快。幾個學生圍在她的身邊,快樂地唱歌,輕松地玩耍,場面非常溫馨,學生們也找到了安全感。淡化恐懼,創(chuàng)造快樂,春風化雨,無痕無聲。
(二)鏡頭二之感:亦師亦友,放飛自我,寓教于樂,解放學生,樂吐心聲,“魔獸變天使”
瑪麗婭在學生們玩得最開心的時候問:“真不明白,你們這么可愛的學生,為什么總是惡作劇呢?”學生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這樣,爸爸才會注意我們。”
瑪麗婭給學生們做游戲服,盡管是窗簾做的,但穿著它,學生們在做游戲玩耍時特別方便。她并沒有完全按照上校說的做,讓學生們上午做功課,下午做操,讓暑假過得枯燥乏味。她帶學生出去興高采烈地玩。郊游、打球、爬樹、劃船,解放對學生們的束縛,放飛學生們的心靈?,旣悑I通過游戲,進一步拉近了和學生們的距離,了解了學生們內(nèi)心的想法。學生們帶著快樂的心情、高昂的情緒,主動說出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惡作劇是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旣悑I寓教于樂,抓住了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們在玩中學,讓學生們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美好、歌聲的美好和學習的趣味。熱愛美,向往美,追求美,這才是學習最大的內(nèi)驅(qū)力。不僅如此,快樂開心地學習也會激發(fā)學生們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音樂和舞蹈密切相關,人在快樂的心境中自然會歌唱,會手舞足蹈,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學生們的潛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來了。上?;貋砗?,學生們能有非常精彩的表現(xiàn),也許正是這個原因。
(三)鏡頭三之感:由易到難,靈活施教,學玩結合,快樂無限,效果驚人
學生們激情滿懷地騎自行車、坐馬車,在自家院子里、在綠茵場上,愉快地玩耍,開心地唱歌。一群學生穿著窗簾布做的衣服,快樂劃船,突然看見父親出現(xiàn),落水、渾身濕透,卻個個興奮地說著:“好玩!”
了解到學生們對音樂什么都不懂時,瑪麗婭及時化解難點,從最容易的音符教起。在學生們熟練掌握音符后,瑪麗婭再教學生們把音符組合成曲子唱。一個音符一個詞,她用填詞的辦法,引導學生們一步一步走入音樂的殿堂。坐在教室里并不一定就是在學習,坐在教室外不一定就不是學習。在瑪麗婭的帶領下,無論是騎自行車,還是坐馬車時,無論是自家院子里,還是綠茵場上,學生們無時不可學,無處不在學。
“劃船落水一幕”,最成功的是作為背景的“孩子們興奮的聲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聽似雜亂的臺詞:“我渾身都濕透了,真好玩!”“真好玩!”“真是太好玩了!”“太高興了!”在這快樂的心境中,學生們學得愉快,學得自信,學得激情滿懷,學得興致勃勃,突飛猛進。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激動人心的。
(四)鏡頭四之感:指導得當,循序漸進,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在這部影片中,學生們共有四次表演,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感人,體現(xiàn)了教育的四重境界。先簡單描述這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