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江
◆摘? 要:這幾年越來越多關于語文的綜藝節(jié)目爆火,語文這門課程越來越重要。所有的科目都是在建立在語文水平之上的。語文不僅能決定一個人的基本認知,還能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政治思想。想要學好語文這門科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深度學習,日積月累的閱讀量,再把它們靈活運用到寫作以及生活中。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直球教學,教師將課本上淺表易得的知識講給學生聽,學生沒辦法自主的想去深度思考。本文從創(chuàng)新編排教材,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經驗因材施教,融入傳統(tǒng)文化這幾個策略入手,來研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策略
這幾年越來越多關于語文的綜藝節(jié)目爆火,語文這門課程越來越重要。所有的科目都是在建立在語文水平之上的。語文不僅能決定一個人的基本認知,還能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政治思想。想要學好語文這門科目,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深度學習,日積月累的閱讀量,再把它們靈活運用到寫作以及生活中。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直球教學,教師將課本上淺表易得的知識講給學生聽,學生沒辦法自主的想去深度思考。所以我認為可以從創(chuàng)新編排教材,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經驗因材施教,融入傳統(tǒng)文化這幾個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一、創(chuàng)新編排教材、將教材內容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在教材的編排上重視創(chuàng)新編排,不像以往一樣只注重教材的工具性,更多的注重在教材與生活的關聯性。在教材中多多安排引導課外閱讀的內容,比如“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快樂讀書吧”等,將教材內容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在欄目之后可以設計“課后思考練習題”、“語文園地”等,讓學生多去思考教材中的內容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將學生課內外的閱讀融合為一體。學生們在教材中學到的內容不再只是枯燥的課文和詞句,而是和實際生活有關的、可以靈活運用到生活中的知識。讓語文服務于生活,運用語文進行交際。
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深度思考
現在有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只會把一些淺表易見的知識講出來,其實這些不用講學生也能從課本中得知。教師需要做的是傳授學生們課本上輕易不能看出的知識,比如一篇文章的寫作背景、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經歷。從而讓學生更感興趣也更容易將文章的道理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舉個例子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有一篇《為人民服務》,是一篇經典、富有深意的文章。但是,很多教師在教授這篇文章時只是千篇一律的教學生讀課文、寫生字。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沒辦法引起學生想要去深度思考的欲望。教師在講課時應該著重講述毛主席的無私奉獻的形象,以及這篇文章想要傳授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钡牡览?。從而讓學生引發(fā)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這樣經典的文章 ,作者的寫作初衷以及寫作特點。這樣,就能讓學生感覺是自己歸納出這篇文章的知識點,以后自己寫作時會更有靈感,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更加喜歡語文這門課程。
長此以來,學生會漸漸的養(yǎng)成自主深度思考的思維模式,在讀完一篇文章之后,不再只是簡單的思考這篇文章的寫作結構、手法。而是深度思考這篇文章的深刻含義以及現實意義。
三、結合學生經驗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不同,教師不可能分別給每一個學生教課,但是可以定期收集學生們的反饋從而制定出能基本滿足所有學生的教學方式。比如,一部分學生對難懂的文言文表示抗拒。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直接講述現代文的版本,讓學生先對這篇文章的故事感興趣 ,然后再將每一句現代文一一翻譯成古文。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減輕對文言文的抵觸情緒。再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有一篇《北京的春節(jié)》,這是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一篇經典文章,描寫了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的民風民俗。但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一定對北京感興趣,很多學生沒去過北京,對這個城市沒有熟悉感,很容易對這篇文章出現抵觸情緒。這時教師不要逼迫學生去了解北京,可以從“春節(jié)”這個詞語入手,讓學生們談談自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怎么度過的,有什么樣的特點。再自然的導入北京的春節(jié),讓學生們找找北京的春節(jié)和自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有什么區(qū)別和相似之處。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不再那么抵觸,增加了課堂樂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對北京的春節(jié)更加深刻。
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多多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反饋,制定有趣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并且及時調整,比枯燥乏味的直球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四、融入傳統(tǒng)文化,提升思維品質
文字是文化的傳承,增加古詩文的比重,不再將語文定位于識字寫作,而是對文化的學習。不僅要學生學會文字運用,也要加強其政治思想,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內容,多一些反映老一輩革命家經歷的篇目與他們的作品,如《無名島》《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等。
不僅課堂內要融入傳統(tǒng)文化,課外也要繼續(xù)有效延伸傳統(tǒng)文化。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多多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紅色經典名著。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紅巖》等。名著當中一些經典的段落和語句可以背誦下來,對寫作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中有一篇《開國大典》,這是一篇詳細的描述了開國大典儀式的壯觀的文章。教師在講授時可以著重在中華任命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上,讓學生們感受到新中國誕生的自豪和激動,增加學生們的愛國之情。在課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林海雪原》、《烈火金剛》以及《星火燎原》等革命作品,讓學生從中了解到戰(zhàn)爭的可怕,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學會文字運用、加強政治思想,也能夠轉變學習方式、擴大學習視野,提升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在高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語文永遠不會被淘汰,而且會越來越重要,所以在小學就打好語文的知識基礎,養(yǎng)成自主深度思考的思維模式至關重要。通過對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方法研究可以得出,從創(chuàng)新編排教材、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經驗因材施教、融入傳統(tǒng)文化這幾個策略入手可以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在學習語文時感到更加輕松,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深入思考的思維模式,還能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樊彥君.語文課堂深度教學實踐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版), 2018(11):3-4.
[2]吳琳.融入傳統(tǒng)文化,提升思維品質——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J].華人時刊·校長版,2020(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