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幫助。在進一步改革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素質教育改革,提高情感教育比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教學;課程改革;情感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伴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情感教育地位越來越高。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學習成績顯著提升。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使學生得到行為和情感上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相關規(guī)定,選取恰當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一、重視課程情感導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刻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引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對教材中的情感進行挖掘。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學習之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對其中所包含的藝術情感進行挖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傳遞。可以利用情感導入的方式,進行良好情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以此來提升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同時,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例如,在學習《出師表》一課時,利用問題導入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果。《出師表》主要人物為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諸葛亮在蜀國建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向學生設置相關問題: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劉禪提出了何種治國策略?這些治國策略中能表達諸葛亮的何種情感?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主動學習《出師表》,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之后,語文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對各種問題的回答,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答案進行梳理,并對全文進行講解,從對情感的分析中學習情感,最終理解全文。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
目前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因此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也應不斷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在小學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加深,其中包含了大量難懂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實際上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差,語文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取舍,必須找準具體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初中生的情感認知標準。根據教學時間、教學規(guī)定,在課程準備階段將其進行融合。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情感教育水平。例如,在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方案中,重點標注聞一多先生的愛國情感和革命精神,在對課文講解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尊嚴以及尊嚴的重要性。在具體進行情感教學設置時,教師要根據課文所表達的重點,以愛國精神為主、以國家為框架,進行情感的融入。
三、融入多媒體教學
新課標指出,初中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利用先進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在對多媒體進行使用時,應更重視多媒體的作用。在進行情感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情景模擬教學,提高情感教學效率。在進行情感模擬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轉換成圖片、聲音、動畫等,利用這種直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具體學習時也可以利用相關影視視頻,從中學習情感。比如,教師在講解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課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戰(zhàn)爭時期的名人事跡,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直觀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樹立愛國思想、愛國意識,這也是情感教育融入多媒體的重要意義。
四、強化實踐教學
情感教學并非理論,情感教學過程需要具體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開展實踐教學。在進行具體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對學生的情感教學成果進行檢驗。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情感后,根據所學內容,以父親為主題,進行相關文章的寫作與練習,通過對作文的批改,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更深入的教學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加強語文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語文情感教育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愛國精神,對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積極向上、樂觀的人。
參考文獻:
[1]張立靜.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21(21):145-146.
[2]霍永霞.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新課程,2020(27):222.
作者簡介:陳嵐(1978—),男,甘肅武山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