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青
摘 要:立足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實踐,從“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名著”“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以及“引導學生進行名著讀后交流”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有效教學模式的形成與構建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有效教學
名著是指那些歷經歲月但卻經久不衰的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名著的閱讀能啟迪心靈,熏陶情操,引導人形成端正的三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閱讀名著不僅是他們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其人生成長的重要推動力。鑒于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模式,引導學生高效且科學地閱讀名著,享受來自名著的精神滋養(yǎng)。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初中語文教育實踐,針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程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這一主題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一、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名著
不同的名著具有不同的主題,其各自的人物形象也是異常鮮明,要想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質的名著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為他們推薦合適的名著是首要前提。
例如,相當一部分初中男生對科幻類的小說格外感興趣,他們平時的閱讀中也傾向于閱讀這類書籍,由此出發(fā),我便有意識地為他們推薦了《海底兩萬里》這一經典名著,鼓勵初中男學生靜心閱讀,走進這一名著所營造的瑰麗海底世界中,并感受作者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果然,這一科幻小說的推薦大受初中男生的歡迎,大家充滿熱情的閱讀,名著閱讀的氛圍空前活躍。再如,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我為學生推薦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由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創(chuàng)作的書籍,當學生潛心閱讀這一紅色革命書籍時,其能跨越時空的距離,在埃德加·斯諾的帶領下走進發(fā)生在中國陜甘寧邊區(qū)的真實生活,從而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紅色革命所具有的正確意義……可以說,從不同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初中學生推薦合適的名著,使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更足,積極性更高,這顯然為提升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教給他們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獨立閱讀,自主閱讀,并由此得到閱讀的精神啟迪與熏陶,與此同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西游記》是我國的四大經典名著之一,其并不單純是熒幕上所呈現的有趣好玩,更有極其豐富的底蘊及其內涵。但初中階段的學生通過影視已經對《西游記》這一名著所涉及的內容有所了解,以此為基礎,我便以《西游記》為基礎,指導學生進行“跳讀”和“精讀”,“跳讀”是指翻閱目錄,跳到自己感興趣、愿意讀的章節(jié),“精讀”是指逐字閱讀、認真思考與分析。這樣一來,“跳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便使學生能以一種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西游記》這一名著,并感受其中的人文魅力。再如,在帶領學生閱讀《駱駝祥子》這一名著時,我便指導學生邊閱讀邊做批注,將自己閱讀時產生的疑問、形成的認識與看法等以批注的形式及時整理,閱讀《駱駝祥子》后,學生寫的批注非常豐富,而這些都是他們獨立閱讀并建立思考的有力體現,大大提升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質量。
三、引導學生進行名著讀后交流
名著有著極強的人文內涵,初中階段學生在讀后也普遍會有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為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展示機會,引導學生在結束名著閱讀之后進行分享與交流。這樣學生積淀于內心的名著閱讀感受將會得到輸出,也能從他人處得到不同視角的閱讀感悟,兩相作用,有助于學生獲得更高質量的名著閱讀效果。
我在自身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程化教學模式中就很好地踐行了上述觀點。我會定期組織名著閱讀交流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時長不限,主題不限,只要與所閱讀的經典名著有關即可。此類性質交流會的組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促使學生在課后積極進行閱讀,廣泛進行閱讀,在交流中也能有理有據地發(fā)表自己的認識與看法。而這無形之中又會喚起學生的名著閱讀熱情,深化其名著閱讀感悟。
名著是我們人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一顆璀璨明珠,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領學生探尋其中的奧秘,以助力初中學生更好地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趙志偉.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8(5):11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統編版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程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研究”(GS[2020]GHB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