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燦松
【摘 要】 伴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呈現著新的發(fā)展面貌。各大教育機構都認識到,應當從小學時期就加大對學生的語文課程教學,并且將道德教育與語文知識進行有效地融合。眾所周知,語文這門學科的內容十分豐富,通過帶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繼而逐漸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道德意識,為道德教育的貫徹奠定基礎。本人在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道德教育滲透的重要意義,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改善措施。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道德教育? 素質教育
引言:
在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環(huán)境下,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對原有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是一門非?;A的學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更能夠借助各種豐富的故事內容,為學生塑造更為健全的人格素養(yǎng)。道德教育是當下文明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基礎要求,將道德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是有效地促進這兩者實現雙贏的重要途徑。因此,對此展開研究便成為當下的重要教學任務。
一、將道德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分析
(一)從小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
現如今,國家社會經濟以及各個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教育部門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镜牡赖滤仞B(yǎng)是新時代優(yōu)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項素質,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道德教育,能夠通過小學實際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由于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該時期學生的各方面記憶力都比較好,道德教育的滲透更是為小學生個人品質的塑造帶來了巨大的幫助,使得他們未來可以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的發(fā)展。
(二)豐富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教師都根據語文教材內容給學生講解知識。而且,這種教學目的和教學形式,大都建立在傳統(tǒng)教育目標和應試教育要求的基礎上。但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中更提倡老師要從全面的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建豐富的語文課堂。道德教育的滲透,便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為學生引入更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也有助于小學生個人思想的不斷豐富。
(三)為充分發(fā)揮素質教育的價值奠定基礎
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我國未來的綜合國力,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各個教學階段的引入,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顯著。道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分支,將其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更好地為培養(yǎng)全面的優(yōu)秀人才貢獻出一份力量。同時,更為充分發(fā)揮素質教育的價值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對小學語文道德教育滲透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道德是人在社會上的通行證,也是一個優(yōu)秀人才的必備品質之一。小學時期就展開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僅順應的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更貫徹了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要將道德教育更巧妙地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結合,作為教師,便要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安排道德教育內容,創(chuàng)造更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以“講故事”的教學方式滲透道德教育
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都比較喜歡各種新奇有趣的事物,尤其是一些比較動聽的故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各種豐富的故事內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接受程度,并根據語文課文的內容,采用講故事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要巧妙地將道德教育與“故事”結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其發(fā)揮較大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小魚在淺水洼”里的感受和經歷,以擬人和比喻的方式形容這段故事,讓學生對此有深刻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要學會保護環(huán)境、愛護小動物,幫助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善良正直的品性。
(二)引入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對道德教育的理解
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在教育事業(yè)中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在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更生動的課文內容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并提高學生對道德教育的深入理解,也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形象有趣。
比如,《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給學生提前準備好教學課件,或者與這篇課文有關的動畫視頻。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這樣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故事更透徹地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老師再提出相應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貫徹道德教育,塑造學生的個人品質。
(三)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強化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隨處可見,而語文也是一門和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學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些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認知。長此以往,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強化自身的道德教育,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步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和道德教育的結合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價值體現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只有在充分地認識到兩者融合所帶來的教學意義,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才可以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為小學生構建更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堂,提高道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文麗.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道德故事的價值取向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1093:175-176.
[2] 王坤.小學語文課的德育滲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1749:249-250.
[3] 梁凱芬.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1043:297-298.
[4] 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9,1469: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