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爽
【摘要】學習策略能促進語言學習和運用,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本文以一節(jié)閱讀媒介的比較探究課為例,闡述在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中,如何基于科學探究教學理論,通過碎片化閱讀、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整合觀點,辯論爭鳴、闡釋,擴展概念和評價升華研究所得四個步驟,最終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的英語閱讀工具。這一系列語言學習探究活動滲透了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覺關注和調控學習策略。
【關鍵詞】數(shù)字化工具;碎片化閱讀;學習策略;探究教學
一、研究背景
數(shù)字化資源和工具的日益普及推動著閱讀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數(shù)字化工具帶來了多樣的閱讀渠道,靈活的閱讀時間場所,豐富的閱讀材料,沖擊著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學生需重視學習方式與策略的轉變、不能盲從題海戰(zhàn)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策略,找出適合自己的最優(yōu)學習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包括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內的四項核心素養(yǎng),指出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自主、高效地開展學習”?;谡n標的這一指引,本文試圖以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對閱讀媒介的選擇,發(fā)掘潛在的學習方式,通過交流討論,最終讓學生形成對自身適切的觀點、學習策略。
二、概念與內涵
(一)探究教學
探究教學源于杜威“做中學”的核心教育哲學和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和理論,之后在施瓦布和薩奇曼對探究形式的教育主張,盧瑟福對科學觀念的提倡,以及加涅學習層次理念提出的科學過程方法課程中,一步步成熟,并成為教育潮流。美國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描述科學探究為“學生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活動”。
袁維新教授指出,探究教學的基本要素為以下五方面:一,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二,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證據(jù);三,根據(jù)事實證據(jù)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四,通過比較其它可能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xiàn)出科學性理解的解釋,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五,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所提出的解釋。
探究教學從本質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意識,推動交流合作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在解釋評價中發(fā)展高階思維品質,培養(yǎng)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力。
(二)碎片化閱讀
對于碎片化閱讀的概念,學術界眾說紛紜,劉露綜合了學者們對碎片化閱讀的闡釋總結為:碎片化閱讀是一個相對概念,以閱讀內容碎片化和閱讀時間碎片化為主要特征。碎片化閱讀現(xiàn)象隨著網絡時代數(shù)字化工具的普及應運而生,以多元、趣味、高效的特點成為大眾普遍的閱讀形式。語篇,是語言能力和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碎片化閱讀的多元性,切合課標對學生多模態(tài)語篇閱讀的要求;碎片化閱讀的高效性,符合課堂情境導入的效率要求;碎片化閱讀的精巧趣味性,使它成為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磨練閱讀技巧的優(yōu)質材料。
三、數(shù)字化工具對英語碎片化閱讀影響的探究教學實踐
該探究活動對象是筆者所在學校的高二年級學生,學生們熟悉碎片化閱讀形式,在日常英語學習和作業(yè)中,碎片化閱讀也是他們的常態(tài)化學習資料。他們既有課堂和課下的紙質閱讀作業(yè),也有在手機或平板上進行閱讀的電子化作業(yè),部分學生在課余自主閱讀時會使用薄荷閱讀、百詞嶄等APP進行閱讀體驗。他們對英語學習活動感興趣,也樂于參與小組討論,平時學習中在合作學習、辯論、演講,戲劇表演等表現(xiàn)出色。在本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探究教學形式,包括參與——探究——解釋——精制評價四個階段,精心引導和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批判性思考。
(一)參與——利用碎片化閱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
參與是課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它的主要目的是“確立學習任務,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領學生從情境中進入研究主題,并從紛雜情境中識別研究問題。本節(jié)課是對閱讀策略的研究,所以,以“讀書”這一話題導入更易快速帶領學生進入研究主題。這堂課采用一組碎片化閱讀文段,碎片化閱讀語篇短小、多樣,作為情境導入可以高效精準地帶領學生進入討論主題。同時,以數(shù)字化工具為載體的碎片化閱讀有多模態(tài)的特點,文字、圖片、影音等,學生可以從多角度了解同一話題。
[課例呈現(xiàn)]
課前學生已完成關于格林兄弟文段的碎片化閱讀作業(yè),教師通過圖片喚起學生的閱讀記憶,并提問:What is one of your favorite books or stories? In what occation did you read the story? Can you recall the time, place and your feelings? 學生在問題引領下思考并分享自己閱讀時的經驗體會。
接著,教師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引出關于電子書的碎片化閱讀文段,學生閱讀完后完成文段填空。教師請學生思考:In fragment reading, what vehicles or tools do you adopt? And what are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教師列出學生談到的閱讀工具,并和學生總結歸類為紙質材料、數(shù)字化工具兩類。
教師請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碎片化閱讀中使用工具的經驗感受,組內分享觀點并記錄要點,group leaders面向全體分享小組經驗。教師總結學生初步想法,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進一步探索目標:紙質材料和數(shù)字化工具哪個更適合英語碎片化閱讀。學生們決定在研究后以辯論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的成果和觀點。
(二)探究——找方法、合作探究
袁維新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多側面的科學調查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探究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獲得學習策略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學生獲得了問題解決的經驗和探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