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 要:教材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過度依賴教材,善于利用情境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層次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材;情境圖
一、 引言
采用情景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減少學生對學習難點知識的阻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加繼續(xù)學習數學的動力和樂趣。情境圖的合理利用,以每本教科書的情境圖作為契合點,讓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富有生活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內在學習的動力。
二、 情境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抽象、復雜,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正處于形成之中,對于抽象的知識點理解有些困難,知識的串聯(lián)能力也較弱。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將復雜、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使得小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更加簡單,同時也能夠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正確認識數學學科的意義。此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師也需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動向。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和理解水平上存在一定欠缺,而數學也是一個邏輯思維能力較為拓展的學科,容易導致學生對某些內容不能整體掌握。如何才能夠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就需要充分運用情境圖將復雜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有動力,從而主動愛上數學,并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
三、 現(xiàn)階段教學過程中情境圖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偏離內容
正是由于部分教師并沒有正確認識到情境圖的真正價值,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圍繞情境圖當中的非重點元素進行講解,偏離了教學中心。比如在一年級數學《上、下》中,教師就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課文中看到了什么?學生在課堂上也踴躍發(fā)言,教師也表揚了學生觀察得很仔細,但是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上、下”位置卻沒有進行講解,以至于距離下課還有10多分鐘的時間,也只能夠匆匆地對位置關系進行講解。對于這節(jié)課,教師是顯然忽略了對于素材的選擇,以及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練習,好像是看圖說話而不是一堂數學課。
(二)偏離重點
有些教師并沒有認真解讀情境圖的真正內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關于《表內乘法》的講述,部分教師會照搬情境圖從而導致教學效率降低。比如在運用情境圖時向學生問道,氫氣球你們玩過嗎?好玩嗎?接下來提問在玩氫氣球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雖然這種方法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但是整個環(huán)節(jié)使用了將近5分鐘的時間。接下來教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每個人的手里有兩個氣球,一共有多少個氣球?于是學生就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計算:“2+2+2+2+2=10”。再接下來教師又提出了新問題總共有兩個小組:每個小組有4個人,那么總共有多少個氣球?學生又進行計算。到了這里,本節(jié)課已經花費了將近20分鐘,但是對于教學重點卻沒有觸及,顯然這節(jié)課是不成功的。主要的原因還在教師,并沒有正確解讀出情境圖的內涵,偏離了教學重點。
四、 教學中對情境圖的運用策略
(一)充分挖掘內涵,拓展“量”的使用
在數學一年級準備課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來觀察畫面,引導學生完整地表達插圖所蘊含的意思,這樣就能夠讓所包含的信息被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具體的做法就是通過讓學生對圖中的人物以及各種物品等進行詳細的觀察,教師需要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圖畫中有幾名學生?有多少棵樹木?總共有多少人等。通過細致的觀察以及恰當的提問,能夠讓學生感知事物的數量特征,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細致觀察事物的方法與能力。因此,一幅圖不僅僅是簡單的圖畫,而是隱含著豐富的數字元素,有多少人?有多少物品以及他們的擺放位置等,因此就需要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以此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多看多想,還需清楚地了解到圖中所表達的含義,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通過操作加深記憶,這樣的學習才會變得更有價值。
(二)充分運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提升情境圖的“質”
有部分教師雖然也在教學手段上進行了革新,也非常注重對情境圖的使用,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由于過分迷信教材,對于情境圖是生搬硬套也沒有做相應的處理,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并沒有得到相應提升。比如在除法的初步認識當中通過教材情境圖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相關訊息,總共有4個盤子,但每個盤里有3個竹筍,最終結果不言自明。顯然這種結論式的信息無法真正激發(fā)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整個過程都可以通過閱讀來了解。就算是教師通過對問題的重新設計,比如學生從圖中觀察到了什么?又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但是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發(fā)現(xiàn),所有的回答都是在已經得到結論的基礎上不斷地重復,從手段上來看并沒有任何新穎之處,也只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以質疑的態(tài)度去對待情境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為合理的編排。顯然,經過改編以后的情境圖更加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情境圖可以更好地進行探究
在教學時的認識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1~9各個數字,對此在課堂活動當中當向學生展示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圖以后,就需要詢問學生:“通過這幅圖,你們看到有哪些元素與數學知識有關?”此時學生就會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意見,整個課堂也變得更加活躍起來,學生的回答也很全面,凡是與10有關的知識基本都包含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10個鴿子,此外也有同學回答道:“總共有9位背著書包的同學和1位教師,加起來剛好也是10?!闭麄€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熱鬧,學生也積極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天空中有4只鴿子在飛,但是地上也有4只鴿子,數量是一樣多。那么他們又與10有何關系?又有學生回答:“6+4=10,10-6=4?!蹦敲催@節(jié)課的目標已經達成,學生對10有了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