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露
摘要: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寫字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寫字能力,作為一名肩負文化傳承任務的語文老師,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文擬從幾個角度,探討識字寫字教學的相關(guān)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寫字? 教學策略? 造字規(guī)則? 歸類識字 評價
新課程標準要求發(fā)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識字寫字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寫字務必要從起始年級抓起,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訓練,是當下學習的需要,是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需要。
一、對漢字造字規(guī)則進行滲透,從字理上進行識字寫字
教師要了解漢字字理,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如“烈、煮、烹、熟”等字有著相同結(jié)構(gòu),絕大部分學生識字時,老師沒有告訴他們這幾個字的形旁是由“火”變化而來的,與“火”有關(guān),不把它讀作“火字底”,卻把它念成“四點底”。
漢字構(gòu)建源于先民對自然萬物觀察后的抽象,像“日、月、水、火、山、田”等象形字,是對事物外貌的模仿。再以象形字為基本,衍生出指事、會意和形聲等造字法。如“人”指兩個人互相支撐,“本”則指樹木的根,“林”以兩棵樹代指很多樹,三木成森……會意字、指事字和象形字一樣,都是形旁和聲旁的結(jié)合,用這些形旁的讀音和意義構(gòu)造出漢字的“形旁”和“聲旁”,創(chuàng)造出“形聲字”。這些漢字里還蘊含著豐厚的中華文明,如“和”字,古字為“龢”,左邊由“人”“一”“口”“冊”組成,表現(xiàn)一個人在吹奏三孔的竹笛或在翻看書冊,右邊的“禾”類似于粟或谷一類的莊稼,整個字表現(xiàn)出人與自然共棲,意為與自然和諧共處,內(nèi)心平和,天人合一,共生共榮。這就是“和善”,而“和”的文化意義亦在于此,唯有雙方“善待”對方,方能和平相處,構(gòu)筑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國際環(huán)境。所以引導學生從字理上了解基本字和由基本字組構(gòu)成的形聲字,通過拼音和語境掌握用字規(guī)律,在理解漢字意義基礎(chǔ)上識字,就避免了死記硬背式的漢字識字寫字教學給學生帶來的痛苦,有利于解決識字寫字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筆者在上《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教學生認識“睛”這個生字時,是這樣操作的:
師:小蝌蚪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板書:睛)
師:請看“睛”字,它和學過的哪個字長得很像???
生1:“晴天”的“晴”。
生2:“請求”的“請”。
師:你們真會觀察。對,“睛”右半部和“晴”“請”右半部一樣,不同之處在左邊的部首,“睛”是什么旁?為什么?
生:“睛”是目字旁,“目”就是眼,有眼才能看。
師:對啊,有“目”才能看,有“日”才是睛,有“言”才能說。形聲字的部首和這個字本身的意思有關(guān)。(之后師生配合做一個互動小游戲——對對碰:有“目”就是“睛”——眼睛的“睛”;有“日”才是“晴”——晴天的“晴”;有“言”就是“請”——請客的“請”;有“心”就是“情”——心情的“情”。)
師:大家真聰明,請看我在田字格中書寫“睛”字,注意它的筆畫筆順。(學生邊看邊在方格紙內(nèi)練習寫“晴”。)
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之前認識的“晴”字,去發(fā)現(xiàn)“晴”和“睛”之間的異同,繼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積累,發(fā)現(xiàn)“有日就是晴”“有言就是請”“有目就是睛”“有心就是情”,弄懂部首的表義功能。接著教師再與學生開展一個找朋友的互動小游戲,引導其反復區(qū)別這幾個字的部首及意義,鞏固提升。通過這種方式,讓識字寫字活動貼近孩子生活,走進孩子心靈,順應孩子自然本性與成長規(guī)律。
二、對漢字進行適當歸類,促進識字寫字教學
歸類識字是根據(jù)漢字構(gòu)字規(guī)律,對漢字進行分類識記。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它包含了許多構(gòu)字規(guī)則。在糾正學生的書寫錯誤時,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關(guān)于音、形、義、偏旁部首等字的基礎(chǔ)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規(guī)則。
我們認真梳理了小學到初中要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和1000個次常用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則,由易到難,將漢字分門別類,加以歸納,使學生在識字寫字過程中真正做到“抓一個,帶一串”,變難為易, 提高效率和質(zhì)量。
下面,簡單列舉分類字組:
1.以“橫、豎”為基本筆畫的字組:王、主、下、中、工、土。
2.以“撇、捺”為基本筆畫的字組:千、朱、木、入、八、夫。
3.以“橫、折”為基本筆畫的字組:口、日、目、田、園。
4.以“點”為基本筆畫的字組:六、下、卜。
5.以“下”為主要構(gòu)件的字組:下、嚇、蝦、汴、卞、忑。
6.以“不”為主要構(gòu)件的字組:不、壞、懷、杯、還、環(huán)、否。
7.以“奐”為主要構(gòu)件的字組:奐、換、喚、煥、渙、瘓……
以上字組是數(shù)百個字組的代表,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舉。這些字組的梳理,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漢字的認知,有效地促進了其對于識字寫字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提高了他們的識字寫字效率。
隨著年齡和漢字識字量的增加,小學生對漢字字理的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構(gòu)字規(guī)則”“用字規(guī)則”“寫字規(guī)則”三種規(guī)則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在充分理解相關(guān)字理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開展識字寫字教學。
筆者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文中“塑、營”等生字的書寫時,從筆畫、筆順、結(jié)構(gòu)等方面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首先,始終強調(diào)漢字的筆畫筆順,注意每一筆的長短變化及起筆、落筆的角度。如“營”字,草字頭,要寫好兩豎,左邊一豎從左上向右下斜,右邊一豎從右上略向下斜,兩筆是上開下合的形狀。再出示“荷、花、菊、落、蘋”,學生觀察并書寫部首“艸”。關(guān)注漢字筆順可以把字寫平穩(wěn),提高書寫速度和美觀度?!按臁弊挚梢钥闯蛇@樣變化而來:“十”→“土”→“坐”→“挫”?!笆弊止P順:先橫后豎。“土”字筆順:“十”下再一橫?!巴痢弊止P順清楚了,“坐”字筆順就不成問題了:先寫倆“人”,再寫“土”,倆人坐在土地上。一步步推進,“挫”字的筆順也就不會錯了。如果在教每一個漢字時,注意與前面已學漢字的銜接,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筆順也就水到渠成了。再將“吉、塑”與“挫”放在一起,強調(diào)“士”和“土”,都是先橫,后豎,再一橫。
其次,引導學生觀察漢字構(gòu)件的大小和排列,從而寫好字?!凹?、營”二字,都有“口”,但“口”字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在楷書里,“吉”字筆畫數(shù)較少,“口”比“營”字里的倆“口”都大;而“營”字里的倆“口”也有大小差異,上面一個略小,下面一個略大?!八堋弊质巧舷陆Y(jié)構(gòu),“土”要有足夠的寬度才能平穩(wěn)托住上面的“朔”字,所以要寫得上下等寬。此外,因為筆畫數(shù)較多,整個字還要寫緊湊,不能松散。通過這樣細致的分析與反復的練習,學生的書寫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樣歸類識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學習起來效果更好。
三、對識字寫字進行評價,提升興趣與欣賞能力
評價比識字寫字需要更高的水平,它是識字寫字的延續(xù)和提高,是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一步。筆者在點評學生識字寫字情況時,往往是有針對性地選出幾個字,給出點評的方向,請學生現(xiàn)場點評:是好還是壞?好在哪里?壞在何處?要求學生寫完字以后,要重新對書寫的這個漢字進行建構(gòu),對漢字從整體到部分,再次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與分析。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可能表達得不準確,教師要慢慢加以引導、鼓勵和表揚,日積月累,慢慢強化學生的評價意識,提高其鑒賞能力。點評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收獲,再寫一寫這些字,這樣寫出來的字明顯得體多了。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僅提高了對漢字的觀察分析能力,也提升了對漢字的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安福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寫字教學[J].吉林教育,1979(10).
[2]李秋惠.創(chuàng)新識字思維[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