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
【摘? 要】作為一門基礎性語言學科,小學語文對于學生閱讀、表達、寫作、交際等基本語言素養(yǎng)與思想、意識、道德、情懷等根本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落實小學語文教學指導時,應該加強對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滲透、融合,以促使學生在符合自身認知特性、滿足自身求知夙愿的豐富性、鮮活性、生動性、多元性教學情境內切實激活認知潛能,逐步培養(yǎng)語文興趣,深度感知語文魅力,在屬于自己的認知視域內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全面充分的發(fā)展。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2-0090-02
【Abstract】As a basic language subject,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language literacy such as reading, expression,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and basic humanistic literacy such as ideology, consciousness, morality, and feelings.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pene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xtual teaching method when implementing the Chinese teaching guid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s, so a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meet their own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atisfy their own long-cherished desire for richness, freshness, vividness, and diversity The teaching situation effectively activates the cognitive potential, gradually cultivates interest in Chinese, deeply perceives the charm of Chinese, and better learns Chinese knowledge within its own cognitive horizon, and obtains comprehensive and sufficient development.
【Keywords】Creat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Application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又簡稱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借助客觀情境,將學生帶入具有生動性、鮮活性、真實性、趣味性的認知情境內,并通過對諸多教學資源的融入、素材的應用,讓學生在符合自身認知需要的學習情境內釋放自身情感、誘發(fā)心靈共鳴、渲染課堂氛圍,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能、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目的。借助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指導,落實學生語文認知實踐,既符合小學階段學生認知實際,又順應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傾向。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推動學生認知發(fā)展時,應該加強對教法的優(yōu)化、學法的創(chuàng)新,并根據教學內容科學設定教學目標、靈活應用多元措施,將學生引入更豐富、生動、鮮活的學習情境中,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更好發(fā)展提供堅實保證,給予強勁助力。
一、加強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語文內涵
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為驅動,讓學生在具有探究性、交互性、趣味性教學問題的輔助下調動身心潛能,探索語文內涵,更加符合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現狀,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探尋中眼前一亮,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認知遷移。一是借助連續(xù)性提問,讓學生在循序推動中融入問題情境中,在探究、解決、突破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增強、提升自身語文能力,在問題情境與知識內容的有機對接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開展語文知識學習。同時,針對不同學生認知特性,教師創(chuàng)設連續(xù)性問題情境時,應該使不同問題按照由易到難、由深到淺、由簡到繁的導向呈現,以更好地發(fā)揮問題情境的作用。二是利用針對性問題,就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有機銜接起來,并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科學研討,在切實凸顯問題情境作用的同時,為語文教學更好發(fā)展提供助力。例如,在《鞋匠的兒子》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教學主題為輔助設問:“在林肯發(fā)表就職演講時,參議員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哪些轉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呢?”并順勢組織學生分組探究、研討,等到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定感知后,再次設問:“如果你就是當時的林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發(fā)表意見、感知體味中深切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通過這一連串針對性問題的引入,學生自會快速進入具體問題情境,其思維、意識、理解也會切實增強,語文學習的實效性、發(fā)展性、科學性便會在無形中獲得切實增強與充分彰顯。
二、加強對網絡媒介的使用,促使學生科學學習語文知識
由于很多小學生抽象思維意識不足,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小學語文涉及的知識比較瑣碎、冗雜、多元,且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提升、認知視野的拓寬、語文潛能的激活、自我夙愿的實現,都會產生積極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活躍,性格好動,自控能力不足,生活積淀匱乏,以致其面對諸多比較復雜的語文知識、比較深奧的語文問題時,往往會因為難以理解、無法掌控而心生倦怠,進而直接影響其語文學習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加強對諸多有效性、豐富性媒介工具、資源、素材的應用,進而讓學生在多元圖畫、生動視頻、教學微課、網絡資源等驅動下,以更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探究語文問題,提升語文能力。隨著諸多媒介工具的引入,語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豐富性自會切實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也會獲得大幅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借助媒介資源、工具、素材時,應盡量避免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的束縛,根據教學需要與學生特性,力求所用媒介的針對性、發(fā)展性,使其為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能力、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涵提供服務,給予幫助。
三、加強對生活素材的借用,引領學生逐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語文是對于生活的深度濃縮,生活是對于語文的直觀體現。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素材、資源、事物等,都可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指導的有效憑借。而且,小學語文中涉及的很多知識、內容、問題等,也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教師可以以生活素材為輔助,創(chuàng)設出具有生動性、多元性、豐富性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并促使學生在生活與語文的銜接、過渡、遷移中實現認知發(fā)展。第一,以生活素材為輔助,激發(fā)學生潛能,讓學生在認識生活的基礎上學習語文,增強自身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第二,以生活現象為誘導,打破思維定式,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遷移發(fā)展中實現更好發(fā)展。第三,以生活現實為載體,將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鮮活案例、真實資訊、熱門議題等引入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分析、探究、辯論、研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認識、觀點,進而達到拓寬學生認知視域、激活學生思維能力、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應用至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強的必要性、現實性,既可以于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可以為語文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增添無限活力。而且,隨著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逐步融合、滲透、應用,教學效能將會大幅提升,學生素養(yǎng)也會深度塑造。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落實教學指導時,應該以學生實際與發(fā)展夙愿為基礎,加強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路徑的拓展、教學措施的優(yōu)化、教學方式的革新。為促使學生認知發(fā)展、潛能激活、素養(yǎng)塑造提供保證,奠基鋪路。
參考文獻:
[1]肖婉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分析[J].教師,2020(18).
[2]杜中華.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少年,2020(18).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