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學生對數(shù)學解題的反饋是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一.只有對典型問題認真分析,才能改進教師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才能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典型問題;試題分析;感悟思想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4-0022-02
一、原題呈現(xiàn)
小強與小剛都住在安康小區(qū),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天早上,小強7:30從安康小區(qū)站乘坐校車去學校,途中需要??績蓚€站點才能到達學校站點,且每個站點停留2分鐘,校車行駛途中始終保持勻速.當天早上,小剛7:39從安康小區(qū)站乘坐出租車沿著相同的路線去學校,出租車勻速行駛,比小強乘坐的校車早1分鐘到學校站點.他們乘坐的車輛從安康小區(qū)站出發(fā)所行駛路程[y](千米)與行駛時間[x](分鐘)之間的函數(shù)圖像如圖1所示.
三、答題現(xiàn)象
學生在考試的特殊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慌不擇路、漏洞百出、答非所問”等現(xiàn)象.
現(xiàn)象1,字跡不工整、不清晰.大部分學生的漢字和數(shù)學符號,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是沒有字體而是太潦草,不是整潔工整而是涂涂抹抹.
現(xiàn)象2,關鍵點坐標確定不對.對于點[B]、[C]、[E]的坐標,不少學生確定不對.
現(xiàn)象3,數(shù)學表達不完整、不嚴謹.如“(1)”解答無過程,直接寫出[m]的值; “(2)解法1”中呈現(xiàn)寫出點坐標直接寫出函數(shù)表達式——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函數(shù)表達式缺少“設、列”兩步驟,缺少答案.
現(xiàn)象4,計算錯誤.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函數(shù)表達式和求交點坐標計算錯誤率較高;簡單計算出現(xiàn)失誤,如“[9-7.5=2.5]”.
現(xiàn)象5,審題不清、答非所問.如“(1)”中求[m]的值,學生卻寫點[A]坐標;“(2)”很多學生求出點[G]坐標[14,152],就直接寫出答案——“小剛乘坐出租車出發(fā)后經(jīng)過[14]分鐘追上小強所乘坐的校車,此時他們距學校站點的路程為[32]千米.”
四、教學建議
1.規(guī)范書寫,嚴謹表達
注重學生數(shù)學書寫和表達的整潔、條理性和嚴謹性.首先,平時要注重課堂作業(yè)的書寫和表達要求;其次,在中考綜合復習與模擬考試中,要以中考標準對學生答題提出更高要求,并做好相應的指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習作中優(yōu)秀的書寫和表達嚴謹?shù)淖髌?,教師要展示與表揚,激勵更多的學生向優(yōu)秀邁進;對學生習作中書寫和表達不規(guī)范、不嚴謹?shù)淖髌罚處熞皶r指正,給出建議,使其不斷進步.
2.加強訓練,提高算力
要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個別知識模塊,可以通過系列專題訓練,不僅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方程(組)的解法時,可以設置“基礎鞏固、拓展提高、易錯闖關和達標檢測”四個專題,這樣全方位、多層次訓練,不僅使得學生掌握方程(組)的解法,而且能促使計算能力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提升.對于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生,要給予機會使之得以展示,及時糾正,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可以有意讓計算能力弱的學生板演解法,學生出現(xiàn)錯誤,先引導學生講解自己的“想法”,而后自查自糾或他查自糾,最后針對這一“思維的誤區(qū)”,師生進行反思總結(jié).
3.典例精講,一題多解
對于重點知識的經(jīng)典例題,教師在新課與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引導學生精心分析、精心總結(jié).在典型例題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注重一題多解,注重“通法”與“非通法”的比較,在要求掌握“通法”的基礎上,注重鼓勵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例如,對類似于本試題的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著重教學新知的應用解法,將采用舊知解決的其他方法留作課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在適當?shù)臅r間進行匯集、梳理和總結(jié).
4.縱橫比較,感悟思想
同一個問題,會在學生不同學習階段以不同方式呈現(xiàn).即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決定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主體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也就決定學生可以用相應的一種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時教師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縱橫比較,感悟不同的方法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即運用不同的數(shù)學思想,沒有好與壞、行與不行之說,相對于自己思維只有繁與簡之分.如“(1)”中的“解法1”和“(2)”中的“解法3”是算術方法,是小學階段的主要思想方法,其余的解法是初中階段的思想方法,學生既能運用初中的思想方法解決,又可以采用小學階段的方法解決,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初中所學思想方法解題,但不要排斥“算術方法”. “(1)”中的“解法2”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運用思想方法不同,卻殊途同歸.同時,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比較,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知識結(jié)構也會隨之變化,對于同一問題的認識角度也會多樣化,解決問題時也就會出現(xiàn)一題多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沒有可以不可以之分,進一步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使得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的魅力.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