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珩
摘要:在國家教育部關于推進美育工作及美育評價改革的政策背景下,中小學階段的美育工作中,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機制是中小學校美育推進和落實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文中綜述了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的含義及價值,并從評價主體、內容、標準、方法以及體系等方面就具體評價工作實踐舉措加以分析。
關鍵詞: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價值;路徑
前言:重視美育特別是重視中小學美育的呼聲由來已久。在中小學階段,美育是重要的課程內容,所承載的素質育人功能和地位十分突出[1]。
當前教育事業(yè)逐漸向著素質課改的方向發(fā)展,并提出了全新的發(fā)展要求,教師要重點關注美育工作,以美育陶冶中小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而在全面落實中小學校美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形成端正的評價觀,正確看待當前課程評價所具有的功能價值,然后探索有效的評價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夠顯著提高評價工作的合理性,從而促進美育工作的落實及深化改革。
一、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的價值分析
重視美育特別是重視中小學美育的呼聲由來已久。在中小學階段,美育是重要的課程內容,所承載的素質育人功能和地位十分突出[1]。
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素質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入,課程評價也已經被視為整個藝術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樞紐。2020年10月13日,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17點中提出了美育教育教學領域中極需解決的問題:改進美育評價。
從理論層面來講,當今世界教育科學研究分為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教育發(fā)展研究和教育評價研究三大領域;從實踐層面來講,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是由教育目標、教育實踐和教育評價構成的。因此,課程評價在中小學美育工作推進和落實的過程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美育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另一方面是美育教學設計與實施向前發(fā)展的起點。課程評價能夠確定具體的授課目標,從而有效地指明中小學美育工作接下來的發(fā)展方向。學校和社會可以驗證美育教學實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教育教學價值;教師可以掌握美育教學實施進度的真實情況及反饋,作為改進提升美育教學質量的依據;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所達到的階段性能力及水平,以促進學習;家長可了解學生的美育發(fā)展標準與程度,從而更有效地鼓勵支持學生的學習;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課程評價的反饋,及時調整和完善中小學美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的路徑分析
(一)協(xié)同多方評價主體
在美育課程綜合評價的過程中,學校需要重點關注中小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以及審美素養(yǎng)全面建設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評價的主體上進行多元化設置,重視同級評價、自下而上以及多源評價,保證參與評價的人員隊伍更加豐富。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能從多角度對課程評價提出要求,進而有利于資源整合,從而提高整體的評價水平。
首先,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評價當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所具有的評價與指導地位,針對學生在美育活動中的綜合表現(xiàn)進行有效的評估,全面分析學生的問題,然后有效地提供指導和幫助。其次,學生也應該成為課程評價的主體。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美育課程的綜合評價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回顧自身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自主反思,之后,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有效地交流學習經驗,共同提高學生在美育領域的綜合素養(yǎng)。此外,還需倡導課程專家、社會、家庭等不同主體的參與??蓪⒔虒W創(chuàng)新成果進行展呈,開展公開透明的社會評價渠道,也應該鼓勵家長積極地參與到評價當中,對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進行有效反饋。
(二)整合多元評價內容
在學校美育教學活動當中,學業(yè)成績應該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但不應該是唯一內容。教師在具體實施評價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從內容出發(fā)進行全面革新[2],遵循全方位、多元化評價的原則,就學生的思想認知、理論基礎、實踐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審美素養(yǎng)等多個方面進行有效評價。旨在保證所構建的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同時也能夠有效拓展評價活動的覆蓋面,真正反映學生在美育活動中的真實表現(xiàn),然后以此為依據對學生的學習等級以及所具有的學習潛能進行合理評估,在獲得全面性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對今后的教學活動方案進行優(yōu)化。
(三)制定多維評價標準
教師需正確看待素質課改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并在針對美育課程落實評價工作期間,就具體的評價標準進行多維設置。這樣能夠全面提高評價工作的適應性,切實反映不同學生個體在美育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設置分層、分類評價機制,從而全面提高評價工作整體的針對性,缺失提高評價的綜合反饋效果。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全面關注新時期素質育人思想導向下針對美育課程所提出的規(guī)劃要求,并遵循因材施教的戰(zhàn)略準則全面了解具體的學情信息,設置分層次性的評價標準,這樣能夠保證所開展的評價工作更合理,也能夠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對課程內容產生較強的探索欲望。
(四)優(yōu)化多種評價方法
美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同時在鍛煉學生素質品格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比較突出[3]。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針對教學評價提出了全新的戰(zhàn)略方針,并主張要積極創(chuàng)新評價的方法和載體。對此,教師需要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通過多種舉措有效創(chuàng)新評價的組織形式。例如通過問卷調查、筆試、訪談等多種方式搜集豐富的評價材料, 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然后規(guī)范地進行評價。同時,也可以布置考核主題項目,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的前提下完成實踐探索,從而為評價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撐。
(五)創(chuàng)新現(xiàn)代評價體系
教師需關注新時期的美育課程發(fā)展要求,順應現(xiàn)代化的育人思想,加強評價工作體系的全面創(chuàng)新。在計算機以及互聯(lián)網等智能載體的支撐下,構建現(xiàn)代平價體系。針對學生不同時期的美育活動表現(xiàn)進行記錄,做好統(tǒng)計分析,科學建檔,從而為美育課程深化改革而提供重要參考。
結論:綜上所述,美育是中小學校教育中重要的課程內容,是決定學生審美思維和藝術素養(yǎng)建設的重要載體。為促進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的貫徹實施,需要就具體的評價工作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課程評價是課程改革的窗口,是加強美育改革的推動器,是反映美育課程改革的晴雨表。美育課程評價及改革是一個復雜并且持久的課題,要從評價的主體、內容、標準、方法以及具體的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全面優(yōu)化,從而全面提高美育課程評價的時效性,需要廣大美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鄭冠群.基于檔案袋評價的中小學美育評價體系建構[J].基礎教育課程,2021(13):66-72.
[2]管星星,張永芳.中小學美育信息化之教研路徑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23):79-81.
[3]殷世東,余萍.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的價值、邏輯及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