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婷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戲劇教學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戲劇元素的融入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戲劇教學;小學生;英語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老師比較重視的是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比如單詞的識記與拼寫、句型的運用與變換、語法的滲透與運用等。通過被動的知識接受來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導致效率低下,語言運用能力得不到提升。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認識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戲劇教學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將戲劇元素融入教學中,能夠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通過戲劇學習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可
思維與語言是一對孿生兄弟,相互依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更是如此,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上升期,通過戲劇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在教學中要重視戲劇教學形式,多層次、多元化地讓學生遷移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
如果在小學英語中引入外國經典戲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視角,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比如,在英語學習中引入外國經典童話、寓言改編的戲劇《白雪公主》《小帽》《音樂之聲》,讓學生通過視頻來觀看并表演其中的片段,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興趣,通過純正的原聲英語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多樣化的英語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視角,因為在英語戲劇情境中,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英語文化背景,從而加深對外來文化的了解,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引導學生正面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風情、文化習俗等。
二、通過戲劇學習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戲劇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技巧和方式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設置一些情境化的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比如,通過引導學生對戲劇主題的探究,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碰撞,提出新的觀點,在連續(xù)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重組與整合,進行思維拓展,鍛煉表達能力。
例如,課堂教學中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提出這樣的問題“Why do the other animals not to race with the hare?”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交流自己的見解,這本身是一個傳統(tǒng)的故事,通過這個問題可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并發(fā)現新意,發(fā)掘文本的內涵,達到育化的功能,在交流分享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蘊,從而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對童話的內容有深層的思考。因為從常規(guī)思維來看,《龜兔賽跑》告訴人們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不能驕傲自滿,否則會輸得很慘,但是,如果將童話的主題定位于這個角度,那只是淺層認識,達不到思維的高度,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意義不大。而通過這樣的問題“ If hare just sits down for a rest but not sleep, what may happen?”可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實現了對學生高階思維的訓練,角度非常新穎,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通過對文本的思考,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烏龜的順利沒有必然性,只是一個偶然性事件,其中包含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通過這樣的探究性閱讀,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深度,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式,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通過戲劇學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戲劇故事的結尾有很多不確定性,老師可利用文本對故事進行虛構、改寫和續(xù)寫,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比如,學習劇本《三只小豬》時,劇本的結尾有許多可能,老師可引導學生對故事的結尾進行改寫和續(xù)寫,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故事的結局給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解讀,讓故事內容更加完整,形象更加逼真,從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能力。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因為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閱歷各不相同,續(xù)寫的故事結局各有特色。通過這樣的寫作訓練,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嘗試創(chuàng)作中,打破了思維定勢,調動了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故事內涵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真正實現了深度學習。通過改編、續(xù)寫等形式,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尤其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可以讓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劇本的創(chuàng)作。在具體學習時,老師可提供一些繪本材料來訓練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只有在語言的實踐運用中才能加深對語言的感知,并進行知識的遷移與內化,形成自己的能力。老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完善情節(jié)、故事矛盾沖突,理清故事發(fā)展的脈絡,讓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路清晰。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戲劇教學對小學生英語能力提升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老師可借助新課改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加強理論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以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葉.多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15(12):139.
[2]游艷.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戲劇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1):62-66.
[3]魏桔英.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戲劇教學[J].戲劇天地,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