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
摘 ? 要: 為了更好地完善“教育文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提出“興趣驅動、任務驅動、案例驅動、項目驅動”的“四維驅動”教學模式。該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研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有必要探索該模式擬實現的目標、具體實施要點、創(chuàng)新點等,實現培養(yǎng)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復合型教育學專業(yè)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 興趣驅動實現 ? 任務驅動 ? 案例驅動 ? 項目驅動 ? 教育文化學
教學模式最初是由喬伊斯(Joyce Bruce)和韋爾(Marsha Weil)提出的,在1972年出版的《教學模式》一書中指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或計劃,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具有規(guī)定性的教學策略?!盵1](16)由此可見,教學模式最本質的特征在于其系統(tǒng)性,即由教師、學生、教材等教學要素構成的理論體系;策略性即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和具體化形成的一套策略操作體系。
一、“四維驅動”教學模式概述
“四維驅動”教學模式是興趣驅動、任務驅動、案例驅動和項目驅動有效組合而成的教學模式,教學要素、教學策略分析如下:
(一)教學要素
“四維驅動”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要素包含教師、學生、興趣、項目、任務和案例,這六個要素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第一,學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是主動的知識意義建構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學生既可以作為獨立的個體參與課堂,又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靈活、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負責組織、協(xié)調、管理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構意義,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支持。第三,興趣。采用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想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自主權利,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第四,項目。項目是學生與教師在整個課程中共同努力完成的對象,是師生通過實踐要實現的目標。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確定適合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其他技能的總項目。第五,任務。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下達相應的任務。任務既可以是課前為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準備活動,又可以是課后對新知識、新技能學習的總結活動。第六,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案例可作為劃分單元教學內容的依據,教學內容以案例為載體呈現,通過分析案例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
(二)教學策略
第一,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結合策略。在“四維驅動”教學模式中,較簡單的任務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難度較大、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項目可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完成,給予足夠的時間,提供合適的交流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技能。
第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策略。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等師生互動途徑,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可以由此提交,便于教師及時查閱并給予反饋,也便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另一方面,教師在明確課程項目之后,要有效利用周邊資源。
第三,建立新型教學評價機制策略。教學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又是改進教學設計的基礎[2](89)。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激勵性,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大膽創(chuàng)新。最后,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可以是學生自評,也可以是學生間的互評,還可以是教師的點評。
二、高校教學中實施“四維驅動”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四維驅動”教學模式的教學作用和教學效果決定了其在高校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一)教學作用
其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能力。首先,確定課程項目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結合興趣選擇在該課程中要完成的項目。其次,課堂教學以學生分析案例和完成任務與項目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不僅要聽教師講解,還要“能夠確立觀點,運用批判性與邏輯性思維,并重視其他觀點”{3](58)。再次,課程項目從確定、設計、實施到完成,均由學生完成,教師只提供輔助,學生需要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先嘗試自主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還是無法解決,教師就適當提示和指導,“重要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和獲取事實知識的能力和主動精神”[4](2)。
其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增強實踐能力。任務和項目是“四維驅動”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的主線,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需要學生融會貫通地應用知識,學生能了解實際與理論的聯系與差異,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當中,學以致用,增強實踐能力。
(二)教學效果
興趣驅動、任務驅動、項目驅動和案例驅動這四種教學模式都是由各自的教學要素組成的穩(wěn)定的結構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僅僅應用其中一種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如表1所示。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學模式作為指導教學活動的操作體系,教師與學生是必不可少的兩個有機部分。但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除教師和學生之外的另一個教學要素影響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作用的發(fā)揮,使學生得到了不同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由表1可見,四種教學模式優(yōu)勢互補。例如,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彌補了案例驅動教學模式缺乏知識系統(tǒng)性的不足;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成就感較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以簡單的任務提高學生成就感;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項目驅動、任務驅動、案例驅動都需要與興趣驅動相結合。
三、“四維驅動”教學模式在“教育文化學”課程中的實踐
“教育文化學”作為教育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是介紹文化傳播、文化沖突、文化變遷、文化整合與教育的關系及學校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課程文化等,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僅將其作為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則會導致學生對于教育文化學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學會綜合應用這些知識開展教育文化學的研究。因此,該課程嘗試采用“四維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項目確定
“教育文化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初步構建教育文化學的理論體系及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學會如何開展教育文化學的研究。在學生確定具體的研究項目之前,教師先介紹教育文化學的背景、流派,使學生初步認識“教育文化”“文化學”等基本概念,了解開展教育文化學研究所需要的態(tài)度和教育文化學研究過程的序列。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頭腦風暴,提出與教育文化學相關的研究問題,并引導他們將問題課題化,形成教育文化學研究問題。最終每位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正式開展各自的項目。
(二)項目設計
根據課程內容與目標,可以將“教育文化學”這個項目的知識點按照教育文化學研究過程分解為文化學流派、文化類型、教育文化研究設計三個部分。首先,學生成立項目小組,教師根據任務具體內容和難度,判斷該任務是學生獨立完成,還是以小組形式完成。在文化學流派部分,教師給定標準規(guī)范的各流派案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案例,之后每組總結本組的觀點,再在本班進一步探討。在文化類型部分,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查閱文獻,尋找支撐研究問題的理論基礎。課上,學生在小組內闡明各自的研究問題及尋找到的理論基礎,并表明二者之間的聯系,學生互相提出意見與建議,教師在這期間可以選擇一組加入討論,并在課堂最后進行總結。其次,課后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各自文化類型的研究。在教育文化研究設計部分,教師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介紹教育研究方法,并布置任務——學生分別尋找一篇定性研究報告和定量研究報告,學生通過比較兩份研究報告形成對兩種研究方法的初步認識。之后,先由小組內部討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優(yōu)缺點,再總結各小組的觀點,通過個體與個體之間、組與組之間觀點的碰撞,加深對這兩種研究方法的理解。最后,學生課后廣泛閱讀文獻,尋找一份與自己的研究相似的研究報告,模仿這份報告案例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明確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思路,設計完成收集資料所需要的問卷、量表、訪談提綱等。
(三)項目實施
首先,學生收集、整理教育研究資料,定時在師生互動平臺上反饋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及時回應,并在課堂上選擇性地針對部分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其次,學生待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完成后,根據相應的方式分析所得資料。最后,教師明確研究報告必須包含的相關內容及格式要求,學生完成教育文化學研究報告,呈現項目研究成果。
(四)項目評價
項目的評價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由學生自評。學生反思項目設計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收獲,積累經驗,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學生完成教育文化學研究報告,以演講的形式表述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等內容,并反思研究的不足。2)由其他學生評價。學生處于同樣的項目情境中,能從不同的視角發(fā)現問題,并提供更貼合項目情境的寶貴的改進意見。在一位學生進行研究報告的時候,其他學生可以旁聽,既能學習該位學生的研究經驗,又能對該學生的研究不足提出改進意見。3)由教師評價。教師從項目設計思路的清晰度、項目實施過程的完整度、項目目標的完成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指出不足,最重要的是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學生成長。教師根據學生教育文化學研究的完整度、設計思路的清晰度和研究目標的完成度,并結合學生平時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學生本課程的表現情況。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國際視野下的研究型大學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
[2]許明.當代國外大學本科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Karl Jaspers.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M]. London:Peter Owen Ltd.,1965.
[4]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 Research Agenda[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5.
本文系2018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四維驅動教學模式在《教育文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批準號:JXJG-18-1-79)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