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摘? 要:地理學習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植學生的多元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當前的初中地理課堂中缺少問題,沒有問題的啟動,深度學習就難以生成。文章通過在猜謎情境、生活情境和合作情境中建構問題,以促進初中地理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初中地理;問題建構;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
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知識的梳理上,學生則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知識點的識記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不提問題的習慣。師生之間沒有互動,使地理教學變成了知識的灌輸。其實,地理教學更需要師生之間問題的互動與思維的激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地理的內(nèi)核,進而形成地理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文章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極地地區(qū)”一章的教學為例,淺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在猜謎情境中設置問題,引發(fā)深度學習
地理學科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大部分學生會認為地理學科相對于語文、數(shù)學、外語來說并不重要,因此也就不愿意去深入思考與地理相關的問題,或者根本就沒想過要學好地理。針對學生這樣的學習狀況,教師要巧妙地將學生引入到地理的深度學習中。
對于“極地地區(qū)”一章的教學,雖然課前學生對相關知識已經(jīng)有一些了解,但不是很深入。本章節(jié)的學習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學習。首先,教師在白板上呈現(xiàn)多幅畫面:白雪皚皚、冰山處處、雪橇點點、北極熊慵懶地行走、企鵝蠢蠢地移動。然后,教師提問:這些景象可能在哪里出現(xiàn)?這些地方的氣候有什么特點?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由直觀的畫面擴散開來,學生要想到畫面背后的信息。接下來,教師出示這樣一個謎語:一個大胖子,身穿黑褂子,總忘系扣子,露出白肚子。猜一種動物。學生的興趣自然地集中到謎語上來,他們猜測了很多熟悉的動物,由“大胖子”想到豬、熊等,由“黑褂子”想到黑熊,最后由“白肚子”想到剛才畫面里的企鵝。猜謎的過程是學生思維不斷漫溯的過程,也是其進行深度學習的過程。謎語只是一個引子,進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企鵝的與它所處氣候的關系,或者說這樣的氣候對企鵝的體型造成了哪些影響。謎語打開了學生思維的源泉,深度學習漸漸形成。
二、在生活情境中設置問題,促進深度學習
地理學科中的很多知識離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都比較遙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知識,就要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建構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更易于擴散,深度學習更容易發(fā)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陳述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消除緊張感,也能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多一份體驗、多一個維度,進而多一份深度。
在“極地地區(qū)”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提問:假如我們要組織一次北極科考,你們會帶上什么?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其對北極相關的認知考慮進去,同時也要將自身的因素融入進去,再將可能面臨的問題關聯(lián)進去。明顯地,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分析生活所在地的環(huán)境與北極環(huán)境的不同之處,還要思考以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習慣去北極要進行哪些調(diào)整,更要考慮科考的目的,以及怎樣做才能不破壞北極的環(huán)境。有的學生想到要帶上厚厚的防寒服和特制的頭盔,以抵御北極的風寒;也有的學生想到要帶上相機,拍一拍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熊和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甚至有的學生提出來,要學習一些簡單的因紐特語,因為通暢的交流可以對科考有所幫助。明顯地,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進行適當?shù)胤治龊吞崛。⑶‘數(shù)剡\用到具體的情境中。這就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情境中的問題對接著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讓思維蔓延。
三、在合作情境中設置問題,引領深度學習
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對于深度學習而言,個人的深度總是有限的,集體的深度才更深刻。為了推進深度學習,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構建小組合作模式,進而使每名學生都能汲取到集體的智慧,讓全體學生的能力都得到長足地發(fā)展。合作更多的是為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小組深度學習的過程,也是集體推進深度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進行討論,以讓深度學習得以延伸。
在“極地地區(qū)”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中,學生在探學的過程中提出:如果將北極熊運往南極,它們能很好地生活嗎?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深度學習的體現(xiàn),學生在分析文本之后,進行了猜想及思維的擴散。一個小組首先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以讓深度學習有序進行。學生想到了北極熊的生活習性,以及北極與南極之間氣候的差異。有的學生說:北極熊喜歡游泳,北極地區(qū)以海洋為主的地形特征更適合它,而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的地形特征會給它的捕獵造成影響。話音未落,就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并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明顯地,每一次的討論和質(zhì)疑,都會將深度學習帶入新的視域。
四、結束語
教師要改變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將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記錄什么的淺層學習模式,轉變成以多元思維、靈活運用為主的深度學習模式。深度學習是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它注重認知的遷移與運用,注重對學生批判、分析、推理等能力的培植。只有深度學習,才能真正促成素養(yǎng)的生長。
參考文獻:
[1]歐文霞. 問題導學下初中地理教學的構建分析[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9).
[2]馮忠躍. 初中地理深度學習策略探析[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