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紅
【摘要】足球屬于一種對抗激烈型運動,對于小學生而言,足球意識對其運動水平有極大的影響。在小學體育足球訓練中,教師應當重視小學生的足球意識,培養(yǎng)其足球理論知識并加強實踐訓練,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鑒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體育足球訓練中小學生足球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意在為相關教師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小學體育;足球訓練;隊員;足球意識;培養(yǎng)
足球意識是每一位足球運動員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足球意識指的是足球運動員在進行比賽時所發(fā)揮的戰(zhàn)略水平以及整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敢于拼搏的意識。其內涵為:所有隊員在團隊合作中不僅需要各司其職,還應當合理站位,主動跑位、積極防守等,給自己和隊友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足球屬于集體運動,其核心主要是團隊的合作,所以,每個隊員的個人能力對整個比賽的結果有直接的影響,由此可知,對于足球隊員而言,培養(yǎng)其足球意識非常關鍵。培養(yǎng)隊員的足球意識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的足球意識,達到足球教學的目的。
一、通過游戲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
小學生天生好動,對于體育運動的訓練也會有極大興趣,但是,其主要是為了玩,沒有明確的目標,因此,自覺性較差,甚至部分學生作為足球隊的一員并沒有整體意識,不明白自己作為隊員之一所要負起的團隊責任。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整體意識非常關鍵。足球訓練屬于一項集體項目,需要整個團隊的合作,需要每個隊員都擁有較強的整體意識。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整體意識,教師可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對小學生進行培訓。游戲是小學生都比較能夠接受且喜歡的形式,因此,通過游戲,更能達到培養(yǎng)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技能訓練之前,要先對學生的整體意識有所了解,并對其進行培訓。只有加強每個小學生的整體意識,才能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足球隊。教師可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首先,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什么是整體嗎?”通過提問,教師可對小學生的整體意識有所了解,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需給予糾正或者補充,讓學生有這樣一個概念。學生明白整體的意思之后,教師需順水推舟,讓學生明白整體是什么。這些講解,小學生聽起來比較抽象,所以教師要將小學生組織起來開展游戲。教師讓小學生圍成一個圈,然后傳球,教師也作為傳球的隊員之一,待傳到教師時,教師故意不接球或者不傳給下一位學生,讓整個傳球失敗。此時,教師可對學生提問:“我們的傳球游戲是否成功?而未成功的原因在哪?”此時,小學生便會明白由于教師的不配合,導致游戲失敗。教師便可就此給學生講解整體是什么,讓學生明白,若沒有整體意識,足球運動也不能完整進行。同樣,教師可采用多種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整體意識的關鍵性,讓其明白足球運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有很強的整體意識才能達成。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能夠讓其獲得直觀感受,最終達到培養(yǎng)其足球意識的目的。
二、通過組間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意識
對于足球運動而言,隊員的技能意識是贏得勝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謂技能意識,要求所有足球隊員必須有堅實的基本功,對足球運動的相關技能有所掌握,只有掌握技能,才能在比賽中游刃有余,獲得勝利。鑒于此,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小學生的技能意識作為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之學會控球、帶球、接球、傳球以及射門等相關技術。這些動作既是足球運動中的基礎動作,也是重要動作。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技術意識時,可通過組織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加強訓練相關的動作[1]。
例如,教師在訓練學生帶球技術時,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對帶球技能進行訓練。教師將學生分小組后,先給學生講解比賽的規(guī)則,若在帶球過程中足球掉落,便需要重新開始,從起點到終點,哪個小組所花費的時間少,勝利則屬于該小組。在比賽過程中,學生不得作弊,更不能讓其他組員代替完成,訓練需涉及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共同成長和進步。教師作為裁判,在比賽過程中應當嚴格要求學生,第一輪比賽結束,教師需對所有小組進行評價,評價采用鼓勵的方式,避免打擊小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評價后,讓學生繼續(xù)第二輪比賽,通過教師第一輪的評價,學生成長得會更快,經過反復的訓練以及教師的點評,學生很快便能掌握帶球技術。同樣,傳球技術的培訓也可采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傳球,教師需給學生進行演示,之后為學生講解傳球的要點,讓學生根據(jù)要點進行實踐,通過比賽和反復訓練的方式,小學生也會很快掌握傳球技能。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技能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中,每一項技能均可采用此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斗志,還能讓小學生盡快掌握足球運動的相關技能,達到培養(yǎng)其足球意識的目的,也提高了體育教學的質量。
三、通過組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指的是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承擔的責任,并且,每一位隊員均應當有很強的責任意識。足球隊是一個團隊,由多個成員組成,因此,每個成員行為都對整個團隊有很大影響,并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足球隊員的責任意識只有在團隊當中才能展現(xiàn)出來。鑒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組織活動的方式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其在活動中將自己的責任感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通過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達到培養(yǎng)其足球意識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上課期間,為讓學生的責任意識得到培訓,可將學生組織起來,采用活動的形式進行培訓。如,教師可讓一個班級的學生開展一場足球活動,并對所有學生進行角色分配。由于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足球運動,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無需嚴格要求每一位小學生,但是得制定相應的活動規(guī)則,保證每一位小學生均能按照規(guī)則進行活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時需讓其明白自己的位置以及所要達成的目的,讓小學生理解自己的角色。活動開始,讓小學生各就位,等待教師發(fā)令,在整場活動中,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和裁判的作用。除了上場的學生,場下的學生也需要安排相應的事宜,比如侯補和服務等。活動中,教師需讓每一學生都明確自己的責任,并盡量做好?;顒拥男问綗o需固定,第一輪結束后,教師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并讓其明白自己有沒有做到所扮演角色應承擔的責任。之后,教師可將學生重新安排,變換其角色和任務,然后繼續(xù)進行活動,通過變換角色,安排不同的任務,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明白每個角色所需要承擔的具體責任,并感受每一種角色的不同之處,履行不同的責任。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意識的目的,進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小學生足球意識的目標。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足球運動屬于團隊合作型運動,其既是個人能力以及心理的展現(xiàn),更是團隊風采的展現(xiàn),因此,其需要隊員的合作。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要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其明白在足球運動中,隊員合作的關鍵性作用,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均需要隊員擁有很強的合作意識才能開展一場成功的足球運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可借助網絡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合作的力量。之后,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團隊需要如何合作,以此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2]。
例如,教師在開展足球課教學時,應當先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借助網絡為小學生播放足球比賽,并讓小學生觀察。教師在給小學生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可在旁進行引導,為小學生講解,觀看過程中,若有小學生提問,教師可暫停,為其解釋。當然,教師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不能脫離團隊合作的點,尤其是某些比較能夠凸顯合作的地方,教師需反復為學生播放,讓其觀察隊員之間是怎樣進行合作的。教師為小學生播放相關視頻之后,可讓其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通過表達觀后感,教師便對學生的理解有所了解,然后再進行針對性教學。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理論的東西理解起來相對困難,當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時,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隊并自己選擇位置,待學生準備好,教師可宣布實踐開始。整個過程中,可憑學生自己去把握合作的度,教師在旁觀察,待第一場結束,教師需對每個隊員進行評價,選出合作較好的組進行鼓勵,對于合作存在問題的小組,教師需指正。通過指導,教師可讓學生再次進行實踐,通過反復實踐、反復合作和教師反復講解,小學生對合作的理解會更深,更易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
足球運動屬于團隊合作型運動,其特點是觀賞性強、競爭性大、參與性高及運動激烈。并且,足球運動的關鍵之處在于隊員的足球意識。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足球意識,讓其敢于在球場上拼搏,有責任意識、合作意識、技能意識以及整體意識,無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處于哪一種位置,均應當有足夠強的足球意識。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培訓時,可采用學生喜歡、易于接受的方式,這樣可提高培訓的效率,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并且,培養(yǎng)小學生的足球意識,對于其今后的發(fā)展都有極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徐兵.在足球訓練中培養(yǎng)小學生足球意識[J].田徑,2019(05):58-59.
[2]李平.淺論小學低段足球意識在定量訓練中的培養(yǎng)[J].青少年體育,2018(06):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