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引導小班新生由自由而散漫的家庭生活順利地過渡到有各種常規(guī)要求的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此,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過渡無痕,善教無傷。
一、開學前:發(fā)揮集體智慧,做好充分準備
1.教師集中研討,形成適應教育方案。
在8月中旬,幼兒園組織全體新小班的保教人員和中班保教老師進行如何讓新生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專題研討,分析小班幼兒所處年齡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借鑒中班老師的經驗。然后全體新小班成員精心制定了《班級老師一日工作分工細則》,明確個人的職責。
2.消除家長焦慮,取得家長的信任。
家長是影響新生入園適應的一個焦慮源。入園前的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環(huán)境、幼兒一日生活流程、飲食、班級老師情況。向家長介紹孩子適應期的計劃,并將計劃闡述明白,讓家長了解到老師的每一步計劃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
家長會結束后,家長報名預約家訪時間。家訪時,生活老師跟孩子互動,老師向家長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并記錄;這樣能讓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熟悉老師,老師也熟悉孩子,減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二、開學時:分批入園,逐步適應
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感到害怕,產生焦慮是難免的,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這些年我們打破了9月1日孩子集體開學的傳統(tǒng)。在開學前,組織小班新生分批入園參與活動,先在家長的陪同和教師互動,感知幼兒園、班級的環(huán)境和設備設施,初步認識教師和同伴,體驗在園的一日活動。如:
1.將全班孩子分成AB兩組并實行家長陪同幼兒半日來園活動。家長帶孩子參觀幼兒園,與孩子共同參與老師精心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游戲。兩天的分上下午孩子分組來園,家長不陪同半天;全體幼兒半日來園活動家長不陪同;如果有孩子情緒比較大的家長可進班級陪同或只上半天。
2.午睡也分批進行。首先,能愉快來園,又有午睡習慣的孩子來園午睡;其次,有情緒的,但有午睡習慣的孩子來園午睡;最后,有情緒,又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來午睡;
3.老師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游戲幫組孩子順利地進入小班的一日生活。如:親子互動,擊鼓傳花;幼幼互動,幼兒自我介紹;師幼互動,找朋友。
這樣隨著幼兒在園時間的逐步增加,在層層遞進的活動中,分散、緩解了孩子依戀家長的情緒,產生了喜歡幼兒園的環(huán)境,也為一日生活常規(guī)的建立做了鋪墊。
三、開學后:利用擬人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語言建立各項常規(guī),巧設示意圖自主管理
1.如何讓小班新生建立良好的常規(guī)一直是我們開學初的工作重點。擬人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語言有利于班級常規(guī)的建立。比如在美術活動的時候,孩子們要用到水彩筆,為了讓孩子們能保管好水彩筆蓋。我用擬人化的口氣對幼兒說:“每只水彩筆都有一個帽子,我們用的時候幫它戴上帽子。用完以后幫它摘下帽子?!焙⒆觽兌己茏袷?,把水彩筆蓋拿下來插在后面。這樣循環(huán)多次強調,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用筆習慣,不會再出現筆蓋丟失的情況。
開學初,為了培養(yǎng)孩子站隊有序不擁擠的好習慣,我們在班級門口設置了小車輪的標記。教師只要一提示“小乘客請上車”,幼兒就高高興興地站到了車輪上。這樣既讓幼兒對空間方位有了感知,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有序排隊的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孩子餐前在木地板上端正坐姿的習慣,老師以“兩人共享一塊正方形蛋糕(墊子),盤腿坐好”要求孩子,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因此,利用童趣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語言有利于班級各項常規(guī)的建立。
2.巧用音樂順利過渡下一環(huán)節(jié)。師幼共同談論決定各首音樂的作用;比如,分區(qū)結束選用《蜜蜂做工》,孩子一聽到音樂就知道,此活動結束。
3.設計“一日生活流程示意圖”,建立幼兒秩序感與規(guī)律感。幼兒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園、離園、生活、學習、餐點、午睡、戶外等各種活動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如一日生活流程示意圖以幼兒活動真實照片為主,讓幼兒用自己能讀懂的“語言”了解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幫助孩子熟悉一日生活的內容,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秩序感和規(guī)律感。
4.將各環(huán)節(jié)要求轉化成步驟示意圖,引發(fā)幼兒的自律意識。
入園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班級門口孩子看得見的地方展示“來園生活整理流程示意圖”(內容:簽到→放書包→洗手→拿杯喝水→放杯子),通過照片或圖標的提示,讓孩子知道每天入園需要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入園習慣。
生活環(huán)節(jié):在喝水、盥洗、鋪疊被子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相應環(huán)境中用照片的形式貼上步驟圖示,讓幼兒熟悉每一環(huán)節(jié)正確的方法與步驟,幫助幼兒建立相應的常規(guī)。如喝水,在飲水機前貼上排隊喝水指示線,并在杯架上張貼喝水步驟圖(內容:接水→坐在椅子上喝水→放杯子)。這樣,通過環(huán)境、標識的暗示,孩子們養(yǎng)成了排隊接水及有序喝水的良好習慣。
通過觀察、實踐,教師發(fā)現不需要說太多的話,幼兒看著圖示,就能自覺按要求做事,自主性及獨立性均得到較大的提高。
四、家園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常規(guī)
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要重視家園配合。尤其是剛入園的小班要達成家園教育一致,利用微信群、Q群、家園欄、早晚接送時段等多種形式以家長交流,當天孩子的一些情況,及接下來需要家長配合的一些工作。比如:剛入園洗手、進餐、入廁、穿脫衣服等要求,讓家長在家也堅持家園同步。
五、小結
通過以上措施的開展,小班新生在入學過程中整體情況非常好,孩子情緒平穩(wěn)愉悅,適應很快,家長們與保教人員的溝通非常積極,對班級工作非常支持配合,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與肯定,家長們在交流群上說:“原本預測他會哭一個月的,沒想到這么快就適應了, 這樣的過渡安排老師們考慮得很周到、很合理!”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建安新村幼兒園(寶民分園) 林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