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上添
摘? 要:錯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fā)生的失誤,從側面反映出了學生在當前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數(shù)學這一學科當中,由于計算量較大,因而錯題的出現(xiàn)率相對其他學科較高。小學時期學生正處于建立學科思維、形成學習習慣的基礎時期,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之中培養(yǎng)學生糾錯的意識,并通過引導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糾錯習慣,讓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我,從而有針對性地改正學習上的不足,提升數(shù)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糾錯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9-0037-02
Strategies for pupils to form error correcting habi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LUO Shangtian? (No.12 Middle School of Sanming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rong questions are inevitable mistak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which reflects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stage from the side. Especially in mathematics,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the occurrence rate of wrong questions is higher than other disciplines. In primary school,students are in the basic period of establishing subject thinking and forming learning habits.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development law of students at this stage,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rror correction in teaching,and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error correction habits through guidance,so that students can re-examine themselves in the process of error correction,so as to correct learning deficiencies and improv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Mathematics learning;Error correction habits
解題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由于學習經(jīng)驗的不足、學科素養(yǎng)尚未發(fā)展成熟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解題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若處理不當會在學生心理以及學習層面的帶來壓力,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圍繞小學生獨特的認知特點來展開糾錯指導,讓學生意識到犯錯是正常的學習現(xiàn)象,減輕其心理壓力,并結合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去指導學生自主糾錯,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與檢查習慣。
1.建立正確糾錯態(tài)度,提高學生糾錯意識
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由于知識點掌握不熟練、讀題目時忽略關鍵信息以及計算時馬虎出錯等行為都是導致錯題出現(xiàn)的原因,因此錯題在數(shù)學學習中十分常見。但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部分學生對錯題并沒有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一部分學生過分重視錯題,認識是自己能力不足而產(chǎn)生的,從而陷入自我懷疑,嚴重打擊其學習自信心。而對于另一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總是能為自己的出錯找借口,尤其是因為遺忘掉某一知識點或是馬虎大意,他們總認為這是一時疏忽,下次不會再出現(xiàn)同樣的情況,從而對錯題的出現(xiàn)并不重視。久而久之只會造成自身存在的學習不足被擴大,嚴重影響其學習態(tài)度的端正與解題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以上現(xiàn)狀,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糾錯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錯題,只有學生認識到錯題的重要性,才會自覺進行糾錯,并產(chǎn)生強烈的錯題改正與自主反思的意識及行為。
以試卷綜合分析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將出錯率較高的題目統(tǒng)計出來,并一一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出錯的原因,將其按照分布人數(shù)大致分別幾種類型,如“由馬虎導致的失誤、由數(shù)據(jù)計算導致的失誤、由知識點運用錯誤導致的失誤以及不會求解題目”等等。通過多媒體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一個簡單的題目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可能導致失誤的出錯點,以此來引起學生對于錯題的重視程度。隨后,對于班上那些自信心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對錯題建立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信,而對于那些總是找借口的學生,教師可以列舉他們每次考試練習相同錯誤原因的出現(xiàn)頻率,以此來幫助學生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
2.嚴格制定解題標準,規(guī)范學生糾錯行為
解題步驟不規(guī)范、不嚴格也是導致學生頻繁出現(xiàn)錯題的重要原因,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學生日常的解題行為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解題經(jīng)驗與技巧積累不足,因而在解題步驟書寫這一方面可能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平日里要加強對學生解題行為的規(guī)范,從而避免學生出現(xiàn)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錯誤解題思想。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統(tǒng)一的解題標準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比如,應用題寫完之后必須用“答:”的形式來做總結,計算題練習時必須標注“解:”,而證明題則需要標準“證:”。對于選擇與填空題,計算過程要清晰地寫在草稿紙上,并標明題號,以便作答完進行自主檢查、糾錯。通過這樣來高標準地要求學生,并在其出現(xiàn)錯誤時按照標準解答步驟去一一完善,不斷規(guī)范學生的糾錯行為。
如“某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比原數(shù)少了41.4,原來這個數(shù)是多少?”一題,考察了學生對于小數(shù)的認識、小數(shù)點的意義以及根據(jù)題目列算式求解等方面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所得到的新數(shù)字與原數(shù)字的關系,是擴大還是縮小呢?部分學生若是對小數(shù)點的理解不深刻則容易出錯。正確的計算步驟應為:首先寫下解:設原來的數(shù)字為a,根據(jù)題意可得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后變?yōu)?.1a,可列算式a-0.1a=41.4,從而經(jīng)過計算求得a=46。根據(jù)這一標準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自主檢查解題步驟,找出存在的失誤并對自己的運算進行打分,引導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計算結果與過程并重的概念,從而使其自覺加強對規(guī)范解題步驟的重視。通過這樣,每道題目教師都帶領學生詳細梳理解題思路并認真分析解題步驟,學生很快就能在心中建立正確的解題標準,對提高糾錯率有很大的幫助。
3.建立錯題收集筆記,提高學生改錯能力
錯題筆記是學生進行自主改錯的有效途徑,也是其依據(jù)自身的思維方式與解題特點來進行個性化總結反思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當中,錯題的出現(xiàn)能夠反應很多東西,比如,學生近期的聽課情況、對于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邏輯思維是否有待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水平等等?;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建立改錯本與錯題記錄筆記,通過收集錯題并對其進行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自己常出錯的地方,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通過長期的錯題回顧與整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糾錯習慣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改錯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課時,教學內容為較抽象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計算表面積時不少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錯題本上建立立體圖形表面積求解這一專題模塊,并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過的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節(jié)的知識內容與經(jīng)典錯題,幫助學生復習立體圖形的常見失誤點有哪些。隨后,基于以往的解題經(jīng)驗,學生將這一單元的錯題進行分析,是因為對圓柱、圓錐的掌握不熟練而導致的出錯還是犯了和之前求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時同樣的錯誤。學生通過錯題本進行大致的梳理,進而找出自己存在的思維缺陷,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錯題情況來提供指導,以此逐步鍛煉學生的改錯能力。
4.制定糾錯考核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反思
在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學評價雖然是最后一環(huán),但其決定著教學的優(yōu)化與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糾錯習慣,可以通過教學評價來對其糾錯行為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并對其日常表現(xiàn)提供反饋,讓學生進行自主反思,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糾錯行為。另外,基于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也可在在評價環(huán)節(jié)增設學生互評、自評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批改作業(yè),并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既能夠鍛煉學生檢查錯誤的能力,又能夠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班級學生獲得整體性地提升。
例如,在教學《扇形統(tǒng)計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幾道簡單的隨堂測試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批改,以此節(jié)省課堂時間。在每周五的最后一節(jié)課上,讓學生結合這一周的批改情況,對同學的錯題改正行為給出評價,可以包含“解題步驟嚴謹性、計算失誤次數(shù)、錯題二次重復率”等等。另外,在每周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交自己這一周來對于糾錯行為的審視,教師以此為根據(jù),對學生提出相對應的指導意見,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改正自身存在的解題問題,進一步提升其糾錯能力。
5.應用思維導圖分析錯題,梳理解題思路
思維導圖是鍛煉學生學科思維品質的一種有效教學工具,與數(shù)學知識邏輯性強的特點十分契合,將其應用到數(shù)學錯題分析教學當中,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以題干關鍵信息為中心點,按照其他線索提示向思維展開。學生按照提示回顧所學過的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發(fā)散式思考,為正確解題做好充足的準備,有利于其進行高效的錯題反思與總結。
以《三角形》這一課的題目為例,如“有一段長14米的木質材料,出于美化房屋的目的,你打算將其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柵欄,在里面擺滿花栽,那么你能給出兩種不同的方案嗎?”,顯然,這考察了三角形三邊性質與關系的知識內容。不少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時,隨便一想就將14這個數(shù)字拆成了三個數(shù),分別作為三角形柵欄的三條邊長,甚至有的同學為了讓自己三角形柵欄的設計方案更具獨特性,兩條邊設置了1米,另外一條邊為12米。還有的學生雖然將三邊安排了合理的數(shù)字,并且符合“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定理,但他們在做題時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答對問題也純屬僥幸,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牢固,且沒有形成專題性知識網(wǎng)絡等問題?;诖?,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錯題改正時,可以首先提示學生“這個題目考察了我們學過的哪一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一致回答“三角形”。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在草稿紙上按照自己的思維習慣繪制一幅思維導圖,中心主題是三角形知識回顧,基于這個中心向四周發(fā)散,自己想到了哪些知識內容就畫出一道分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進行了一定的思考后,開始動筆畫畫,通過觀察,有的學生按照自己的邏輯有順序地展開了知識點回顧,從概念定義—性質—分類—周長面積—三邊關系—角度關系進行了梳理。而出現(xiàn)解題錯誤的學生,有一部分也通過回顧知識點想起了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內容,從而進行了有效改錯。而還有一小部分同學并未記憶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知識點,教師在最后通過多媒體為其展示一副十分完整的思維脈絡圖,讓學生以此為標準對自己畫出的思維導圖進行適當?shù)脑鎏硌a漏,在結束后重新回到題目當中進行解答。通過這樣,出錯的學生找到了自己出錯的原因,并且對三角形的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記憶,這對于其日后做題梳理解題思路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學生受益終生,在小學數(shù)學中培養(yǎng)學生糾錯習慣既與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相符合,又能夠增強學生的解題運算能力,是發(fā)展數(shù)學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教師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建立改錯本、制定改錯標準與改錯評價等方式來督促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金蘭.學生數(shù)學糾錯習慣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9(14)
[2]李艷.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糾錯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9)
[3]徐玉霞.關于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糾錯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讀書文摘,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