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娟
摘要:多元解讀作為非常真實并且很有意義的閱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予以十分重視并積極推廣文本多元解讀活動。通過對初中語文多元解讀教學的認真思考和切實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推動學生個性的不斷弘揚,引導學生價值觀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也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本;多元解讀;策略方法
引言:
新教改不斷推進的進程中,初中語文教學要進行及時的轉變和創(chuàng)新。其中語文文本閱讀應該朝著多角度與多元性的方向發(fā)展,使學生更好的表達自我見解和看法。本文對文本多元解讀進行介紹,提出初中語文教學中文本多元解讀的相關策略,希望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解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
一、文本多元解讀的概述
文本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沒有限度,而是要依據文本,以文本為基礎進行深度解讀,并牢牢圍繞文本自身的主旨、內容、語言等,不可隨意改動進而開展多元解讀。每一個讀者因為自身的生長背景、知識水準以及思考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因此閱讀同一篇文章,最后所體會到的感情與價值觀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甚至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觀念,這就意味著文本多元解讀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在閱讀文章時往往會受主體影響,想要將這種影響予以突破需要進行藝術再加工,通過新思想的融入,進而獲得更加豐富深刻的感受[1]。文本的多元解讀既要滿足人之常情,又要切合邏輯要求。
二、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提升文本多元解讀的策略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是不能忽視的,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未健全,在多元解讀時往往會出現理解出現偏差等情況,故而需要老師進行及時的引導和點撥,從而才可以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內化和發(fā)揚。因此在文本多元解讀教學中語文老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發(fā)揮現老師的主導性,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相輔相成,實現教學相長的優(yōu)良局面,推動文本多元解讀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
(一)老師要提升文本的解讀能力
語文老師自身要對文本具備準確全面的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解讀能力。老師只有具備較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帶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示范和閱讀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克服閱讀中遇到的阻礙和困難。因此語文老師應該閱讀大量的文本,積累閱讀經驗,提升解讀能力,繼而給學生更加專業(yè)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對文本蘊含的意蘊可以予以深入挖掘,體會到文章蘊含的中心主旨和別樣意味。具備豐富知識儲備和多元解讀能力的語文老師,才能推動學生的文本多元解讀能力實現顯著的提升[2]。
(二)鼓勵學生大量閱讀
初中生由于年紀較小很多學生比較貪玩,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文本的累計上遠遠不足,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大力支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意義,通過堅持不懈的閱讀積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力不斷的提升,更好的體會和把握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主旨和意義。此外語文老師也應該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文本理解,這樣可以更好的體會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更好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優(yōu)秀文章的魅力[3]。
例如教師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既可以從作者回憶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角度去理解,體會到作者對于兒童時代無憂無慮、開心玩耍的懷念與向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對比,進而感受到作者對傳統私塾教育給孩童帶來思想禁錮的不滿。通過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解讀,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收集一些與童真相關的優(yōu)秀文章進行閱讀,通過對不同文章的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閱讀側重點
閱讀文本的類型具有多樣性,文本的不同決定著解讀的側重點不同。像是小說,應該更加注重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讀,而散文則應該更加注重對文章中事物和相關情感的解讀,而詩歌則要對其蘊含的意蘊進行解讀。語文老師在針對不同文本的講解時,應引導學生選擇貼合課文主題的側重點,使學生的多元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去予以解讀和欣賞,但若是有學生從愚公缺乏效率等角度予以理解,將愚公理解為“愚公”,這樣就會偏離課文所想要表達的主題,老師應該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糾正。又如最近在網絡上也比較熱門的一篇課文《背景》,有關學者認為文中父親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建議在初中教材中刪除此課文。但是作者朱自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所要表達是兩年多未見父親,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文本解讀時需要找對切入的角度才能更好的體會理解文章的寓意,否則多元解讀將會由于錯誤的方向而走向歧途。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初中語文閱讀教育教學中,也要朝著多元化的角度方向發(fā)展,才能夠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得以真正的提升。文本的多元化解讀使學生基于自身情感展開自我理解,促使學生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但也要注意多元閱讀不可完全脫離文本,而是應該圍繞中心主旨,在依據原文基礎上展開合理的解讀。通過老師自身閱讀水準的提升和學生閱讀文本的積累,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形勢,實現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高建蘭. 淺析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對文本多元解讀的思考[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2.
[2]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方式實施的幾點思考[J]. 蔣維西.?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07)
[3]李翠芬.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對初中語文多元解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