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潤聰
【摘要】隨著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很多中小學也把羽毛球引進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學階段,利用多球訓練是一種常見的訓練手段之一。本文通過日常教學的實驗對比,發(fā)現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學階段,多球練習比單球練習更有利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與熟練,對提高擊球的質量也有明顯作用。
【關鍵詞】羽毛球;多球訓練;教學效果
一、研究目的
多球訓練法是我國乒乓球、網球、排球等運動項的日常訓練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何謂多球訓練法?多球訓練法是指連續(xù)采用多個球同時進行訓練的方法,表現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教師或陪練者多次向練習者提供球,使練習者反復地擊球,以增加訓練密度和強度,進而起到良好的訓練效果。這種方法同樣被運用到了羽毛球項目的訓練、教學中。
現代羽毛球運動起源于英國,隨著社會的進步,羽毛球運動也從簡單地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游戲而演變發(fā)展為具有激烈競爭性、較高觀賞性的比賽項目。羽毛球運動也因自身的各種優(yōu)點而成為我國學校體育運動項目中的一員,我校更將羽毛球作為校本課程及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及運動隊訓練時發(fā)現:在基本技術的初學階段,利用單球訓練的方法訓練,學生在技術動作的掌握、運用和擊球質量上效果都不顯著。經分析是由于單球訓練的練習密度和強度較低造成的。那么,在教學中引入多球訓練是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為印證多球訓練在羽毛球技術初學階段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技術技能的掌握及教學效果的影響,本文進行了以下的教學對比實驗。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多球訓練對羽毛球技術教學的影響;實驗對象為XX小學三、四年級學生
三年級1至3班為實驗班(108人5人為校隊成員),4至6班為對照班(107人4人為校隊成員),教正手挑球技術。四年級1至3班為實驗班(107人5人為校隊成員),4至6班為對照班(107人6人為校隊成員,教正手擊高遠球技術)。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論文資料和近年來各個項目教學和訓練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法
走訪廣州市南沙區(qū)南沙小學、廣州市白云區(qū)京溪小學及弘達羽毛球俱樂部、德訊陽光羽毛俱樂部,并咨詢各培訓點主教練關于兩項基本技術的教學方法。
(3)實驗法
實驗時間及地點:2016年9月至12月,三年級每兩周一次課共8次課,四年級每周一次課共16次課,每次課40分鐘,地點為XX小學體育館。
實驗內容:三年級為正手挑球;四年級為正手擊高遠球。
三、實驗過程
1.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分析
通過表1的數據可得出,兩個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實驗開始前對正手擊球和正手擊打高遠球技術的掌握情況大致相同。
2.施加因素
對照組采用單球進行技術動作訓練;實驗組采用多球訓練法。
在實驗中,對照組學生采用單球訓練方法。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要求學生按照正確的技術動作要求進行,但不安排多球練習。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發(fā)現不符合技術要求的動作及時糾正、引導,指導學生按正確技術動作練習。實驗組學生采用多球訓練方法,學生在進行搭檔分組練習時,按照多球訓練方法進行。給球者和擊球者均嚴格按照教師要求,做好每一環(huán)節(jié)。
3.教學實施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嚴格把控,兩組統(tǒng)一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除訓練方法外,給予相同教學條件,為獲得準確有效的實驗數據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
表4:考核成績對照表(教師送球,每人10球)學生正確動作下?lián)羟蜻^網為“及格”;學生正確動作下?lián)羟蜻^網并在對方半場為“良好”;學生正確動作下?lián)羟蜻^網并落在對方后場為“優(yōu)秀”。
四、實驗結果
表2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徒手動作的動力性定型”為90.7%,“擊球成功率”為88%;對照組學生的“徒手動作的動力性定型”為55.6%,“擊球成功率”為43%。
表3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徒手動作的動力性定型”為80.4%,“擊球成功率”為74.8%;對照組學生的“徒手動作的動力性定型”36.4%,“擊球成功率”為23.4%。
表4顯示:在“正手挑球”與“正手擊高遠球”這個技術動作的考核中,實驗組的無論是在“優(yōu)秀”“良好”還是“及格”率上,都明顯地高于對照組。
五、分析討論
1.在羽毛球技術初學階段應用多球訓練法有利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快速掌握形成動力性定型
從表1的數據中可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將要學習的技術的掌握情況幾乎是一樣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后得到了表2和表3的數據,從表2和表3的數據上看:正手挑球技術教學上,實驗組學生對技術動作形成的動力性定型為90.7%,而對照組學生對技術動作形成的動力性定型僅為55.6%;在正手擊高遠球技術教上,實驗組學生對技術動作形成的動力性定型為80.4%,而對照組學生對技術動作形成動力性定型僅為30.4%。兩組的數據差別相當明顯,為什么呢?筆者作以下分析:
學生在接觸、學習任何一項技術動作的初始階段,都會出現動作緊張、脫節(jié)、不協(xié)調等現象。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學階段,單球練習由于對練習者的技術掌握要求較高,很容易造成初學者在練習時出現基礎技術動作不到位或者來不及完成技術動作而草草地將球擊回給同伴,影響練習的質量。相反,在羽毛球技術的初學階段若采用多球練習則會有以下的優(yōu)點:(1)由于多球練習時,教師或陪練者給予的球在落點和空間上相對固定,則有利于練習者更好地完成技術動作。(2)運用多球練習法,單位時間內教師或陪練者給予練習者數量較多的球,這樣練習者在單位時間內練習的次數和練習密度都較大,這樣就有利于強化正確的技術動作,形成正確的動作動力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