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蘭
語感就是學生學習一種語言的天賦,它是學生由于長期對語言熟練掌握的基礎(chǔ)之上形成的一種不用通過大腦思考,直接運用自己的直覺將其直接說出來的能力。
表面上的靜,思維上的動。只有注重自主學習,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jié)合起來,才能讓個體既有獨立嘗試的機會,又能及時得到同伴必要的幫助,才能在活動中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提出活動任務(wù)及要求,學生思考后進行小組活動。“活動”一般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這樣的四個基本要素,“自主學習”是活動的前提要求,“合作探究”是活動的主體參與,“成果展示”是活動的外部顯現(xiàn),“自我完善”是活動的最終提升。活動又有“隱性”和“顯性”之分,課堂上的一些隱性活動也很重要,比如學生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讀題、看書、思考等,這也是活動,而且是重要的活動。
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那些成績好、性格活潑的學生會成為活動的主角,而有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很少大聲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難有表現(xiàn)的機會,課堂成了“強者”的課堂。如果教師、學校不重視這點,這部分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參與的信心。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采取對策。我們可以讓小組相對固定下來,每個小組分a.b.c.d號成員,讓他們分工明確,讓每位小組成員都承擔一定的責任,從而促使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集體觀念來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這也要求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多樣的評價體系,采取“兵練兵”、“兵教兵”的方式,鼓勵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由鼓勵個人競爭轉(zhuǎn)變?yōu)榧钚〗M集體合作,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評價,更要注意合作學習過程,并把小組合作表現(xiàn)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在討論結(jié)束時,不僅要注重學習結(jié)果的匯報,更要注重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我們的學校、年級組采用對每個小組、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累計積分,按周、月、學期來評比優(yōu)秀小組,定期給予獎勵和授予榮譽稱號等。這樣,在以小組成員為整體的激勵性活動中,帶動全體同學積極參與,鼓勵為自己團隊集體榮譽而出力。既培養(yǎng)了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競爭意識。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出錯誤時,教師應(yīng)適時進行點撥、指導,真正實現(xiàn)“學生動起來,氣氛活起來,效果好起來”。現(xiàn)在許多英語考試的試題中都會有補全情景對話的題目,既然試卷中會注重這一方面的培養(yǎng),就說明英語中運用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運用英語交際就是將所積累的豐富詞匯和所學的語法知識綜合起來用“嘴”向別人表達出來。之所以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總是難以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除了課上教師會運用一些英語來教學以外,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很難張開嘴去用英語對話,是因為面對的都是中國人,有些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在生活中也說英語,而且,有些教師在運用全英語教學的時候覺得很難完成教學任務(wù),就索性用中文進行教授,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都會對以后學生運用英語交際造成困擾。所以此時,教師應(yīng)該時刻以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本著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教學原則,盡可能地與學生用英語進行一些簡單的溝通,去督促,去強迫學生張嘴說,加強口語教學,就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成果。教師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口語”這個教學重點,再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發(fā)展學生各個方面的交際能力。
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尤其要注重學生語感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中盡量運用英語,例如讓學生站起來時說“stand up”,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0頁說“turn to page ten”等等,這些生活中常用的口語,盡量用英語代替??赡軇傞_始學生會很茫然,不知道該干什么,但是一旦熟悉以后,下次再聽到,學生就可以聽懂,最后達到學生自己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生活中去。在這個逐步實行全英文教學的過程中,會讓學生受到英語氛圍的熏陶,還能鍛煉學生的聽力,更能提升學生身上潛在的語感能力。同時教師對于一些問題的提問,應(yīng)盡量讓學生用英語回答,慢慢地形成習慣以后,學生的語感能力自然會有所進步。對于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不要以死記單詞、死記硬背的語法為主,而是要讓學生大聲地閱讀一些心靈雞湯或者課外英語故事來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在每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按照學號輪流讓每個學生讀一篇自己選擇的英語文章來給所有的學生分享。學生不僅可以從這些外來的閱讀資料上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眼界,還能鍛煉英語口語以及一些直覺性的語感能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yīng)該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這門外語感興趣的同時,又能熟練地運用。學生熟練地使用這兩種語言,會使自己的口語能力變得更加靈活。在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yīng)當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點,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yīng)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比如: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由于性格上的內(nèi)斂和學習基礎(chǔ)掌握不牢,不敢開口說英語,存在心理障礙。這個時候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應(yīng)當根據(jù)這種情況作出調(diào)整。學生單獨說英語可能不敢說或者是不好意思說,如果把他放到群體中去,用群體的氣氛來感染他,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帶動他說英語。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增強他們的勇氣和信心。
語言因素就是學生英語水平高低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詞法、句法和語法的掌握,為學生進行下一步的閱讀奠定扎實的語言基礎(chǔ)。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自由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造,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多種教具,趣味表演等實用性的東西,并采用多種教學機制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高中英語閱讀訓練教學主要是從閱讀中學習英語的詞匯、語法等內(nèi)容,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掌握學習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隨著英語閱讀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知識、經(jīng)驗、文化意識、習慣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使他們能輕松地進行閱讀,學生也會從閱讀中學習單詞和語法不斷轉(zhuǎn)移到獲取知識的層面上來。特別在學習不同體裁閱讀材料結(jié)構(gòu)時,可以很快理解。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進行綜合理解,充分明白文章的思路是如何構(gòu)建,才能更好地把握閱讀材料的主要意思,從而才能更好地開展英語閱讀訓練的學習能力和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把學生引到五彩斑斕的英語閱讀世界。
(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