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冉志玲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咳嗽接受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的效果。方法:共納入患兒68例,開始時間為2021年1月,結束時間為2021年6月,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觀察組,前者為常規(guī)藥物治療,后者在此基礎上進行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各34例。比較兩組療效、癥狀消退時間、中醫(yī)候證積分與復發(fā)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4.12%VS73.53%](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各癥狀消退時間較短,中醫(yī)候證積分較低(P<0.0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無差別(P>0.05)。結論:采用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病情,促使各癥狀好轉,提高治療效果,對促使患兒康復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咳嗽;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療效;中醫(yī)候證積分;復發(fā)
小兒咳嗽是臨床常見疾病,病因復雜,對患兒身心健康及發(fā)育有嚴重影響,且因患兒年齡較小,肺臟嬌嫩,大部分藥物的副作用較大,不適用于小兒咳嗽治療,故目前針對該疾病尚無完善的治療方案,若不能完全康復,癥狀會發(fā)展,甚至出現惡化、死亡等嚴重后果[1]。臨床針對患兒病情治療,常以抗炎、化痰及止咳為主。小兒咳嗽在中醫(yī)學中屬于“咳嗽”“喘證”“感冒”等范疇,主要是指肺失宣肅,咳痰吐液,具有遷延難愈特點。而中醫(yī)外治療法可借助刺激穴位的方法,達到祛除痰濕、健運脾肺的目的,有效改善患兒肺宣降功能,且具有吸收快、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對促使患兒康復有重要作用[2]。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8例患兒為例,分析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的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咳嗽患兒68例,雙盲法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6歲,平均(4.21±0.52)歲;病程12~28d,平均(20.52±1.21)d。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1~6歲,平均(4.22±0.51)歲;病程11~29d,平均(20.51±1.22)d,兩組上述資料均衡(P>0.05),且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可對比。
1.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兒童咳嗽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年版)》[3]中小兒咳嗽的相關診斷標準,①咳嗽癥狀持續(xù)時間>28d;②年齡0~6歲;③兩肺聽診有明顯呼吸音增粗;④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而血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⑤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慢性咳嗽。(2)中醫(yī)診斷:參照《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21)》[4]中相關診斷標準,①咳逆有聲;②伴有咽氧咳痰癥狀;③因外感而反復發(fā)作;④病程遷延。
1.1.3 納排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均為足月新生兒;③患兒家屬意識清晰、精神狀態(tài)良好,自愿參與實驗;④簽署協(xié)議書;⑤患兒年齡、病程等資料完善。(2)排除標準:①存在先天性缺陷者;②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者;③因肺炎、氣管異物或結核等疾病而咳嗽者;④合并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⑤存在腎、肝等臟器功能缺損者;⑥屬于過敏體質,對實驗藥物過敏者;⑦家屬有認知障礙、智力損傷或精神疾病者;⑧家屬存在溝通障礙者;⑨不愿參與實驗,或臨床資料丟失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藥物治療,依據患兒實際癥狀實施化痰、平喘及解痙等對癥治療。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進行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方劑:瓜蔞皮10g、蜜款冬花10g、膽南星8g、陳皮10g、燀苦杏仁8g、蜜麻黃8g、法半夏8g、炒葶藶子10g、炒紫蘇子10g、茯苓10g、酒黃芩10g、丹參10g、地龍8g,將上述藥物烘干研磨成細末狀,加蜂蜜均勻調和制成貼敷藥劑,分裝后保存在0~4℃冰箱內備用,保持儲存環(huán)境干燥避光,外敷,一日一劑。取天突穴、膻中、肺俞、足三里穴位貼敷,以穴位為中心向外擴散,直徑范圍為2~3cm,外以透氣敷貼固定,4h/次,2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d。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判定[5]:經治療患兒咳嗽、喘息等癥狀全部消失,且候證積分減少95%以上為顯效;患兒經治療后上述癥狀改善,候證積分減少30%~95%為好轉;未滿足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
②記錄患兒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消退時間與復發(fā)情況。
③中醫(yī)候證積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制定評估標準,針對患兒咳嗽頻率、咳嗽程度、咳痰及咽紅腫等情況評定,依據無、輕、中、重記作0、1、2、3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2.0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s)分別以χ2、t檢驗。P<0.05為差異明顯。
2結果
2.1 療效
組間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2.2 癥狀消退時間
組間比較,觀察組各癥狀消退時間更短(P<0.05),見表2。
2.3 中醫(yī)候證積分
治療后,組間比較,觀察組中醫(yī)候證積分更低(P<0.05),見表3。
2.4 復發(fā)情況
隨訪3個月,對照組共4例患兒有咳嗽復發(fā)癥狀,其復發(fā)率為11.76%(4/34);而觀察組僅1例患兒復發(fā),其復發(fā)率為2.94%(1/34),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無差異意義(χ2=0.863,P=0.353>0.05)。
3討論
小兒咳嗽是兒科常見疾病,常表現為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等,具有反復發(fā)作特點,嚴重影響患兒健康成長?;純耗挲g較小,各器官功能發(fā)育尚不完善,藥物治療的局限性較大,且易使患兒產生耐藥性,很難根治[7]。而中醫(yī)認為咳嗽屬于“咳嗽”“感冒”等范疇,主要是因風邪侵入,肺脾虛弱所致,病灶位于肺脾處。而貼敷療法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獨特治療方法,可采用特制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相關穴位上,具有良好的疾病防治作用,屬于一種中醫(yī)外治措施,有效避免進食狀況的影響,針對患兒病情治療有顯著優(yōu)勢[8]。046BCB71-BF02-443B-93B6-453B2ADF602B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療效顯著,各癥狀消退時間較短,中醫(yī)候證積分較低(P<0.05),表明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病情,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止咳化痰膏由多種藥物制成,方中的瓜蔞皮可清熱、止咳、祛痰;蜜款冬花可潤肺下氣、止咳化痰;膽南星可清熱化痰;陳皮可燥濕化痰;燀苦杏仁可降氣、止咳平喘;蜜麻黃可潤肺止咳;法半夏可燥濕化痰;炒葶藶子可瀉肺降氣、祛痰平喘;炒紫蘇子可下氣、化痰、潤肺;茯苓可健脾寧心;酒黃芩可清熱燥濕;丹參可清心除煩;地龍可平喘。聯用可有效達到止咳化痰、清熱解毒及宣肺利咽的作用[9]。同時取患兒天突穴、膻中、肺俞、足三里等穴位進行貼敷,可對穴位進行刺激。其中,天突穴可平喘止咳;肺俞穴可宣通肺氣、補氣平喘;足三里可調節(jié)具體免疫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濕;膻中可理氣寬胸,有效改善患兒病情,故給予患兒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既可借助藥物對穴位進行刺激,又能發(fā)揮藥物本身的藥效,從而達到整體疊加治療的作用,對促使患兒盡早康復有重要意義[10]。
綜上所述,采用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兒病情,且操作簡單,易于推廣,充分證實中醫(yī)治療小兒咳嗽的優(yōu)勢,其價值顯著,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肖偉,李俊.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小兒咳嗽的療效及對患兒癥狀的影響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1,29(1):103-105.
[2]韋杏,馮智瓊,鄒敏,等.龍盤止咳方治療小兒咳嗽證效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21,41(7):895-898.
[3]洪建國.《中國兒童咳嗽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年版)》解讀[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21,36(22):21-21.
[4]華中醫(y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肺系病專業(yè)委員會,孫增濤,等.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21)[J].中醫(yī)雜志,2021,62(16):1465-1472.
[5]何海波,董帆,李偉華,等.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痰熱蘊肺型小兒急性咳嗽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20,22(11):785-789.
[6]黃蓓.《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發(fā)布[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21):107-107.
[7]魏洪悅,谷曉玲.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肺炎咳嗽選穴及用藥規(guī)律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80-83.
[8]李亞梅,王永軍,王文第.裴氏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小兒慢性咳嗽11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兒科雜志,2020,16(6):89-92.
[9]朱莉,貢月秋.中藥穴位貼敷聯合手指點穴治療小兒咳嗽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0,24(24):73-75.
[10]李芳,李新茹,何春曉,等.止咳化痰膏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的臨床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21,34(8):142-144.046BCB71-BF02-443B-93B6-453B2ADF60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