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漫
【摘? ?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tǒng)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而如何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成為每一位教師要不斷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并提出幾點淺薄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 歷史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185
高中是一個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每一門必修課程都對學生的學習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歷史是高中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因此高中歷史對學生的學習生涯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歷史課程教學有效性,讓學生順利地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就成為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所必須要承擔起來的責任與使命。從目前的歷史課程教學情況來看,要達到新課標的標準還有比較漫長的路程,對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就成為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一、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這是必要前提
學生是具有重大潛力的發(fā)展人,是與成年人有很大區(qū)別和不同的獨特的人,是學習的中心主體。新課改強調(diào)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和獨立學習,提倡教學策略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圍繞學生展開。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一個共同的平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是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教師教授的知識,并且進行全方面的成長。就算沒有新課改的要求與思想,就單一的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來看,全面了解一個學生也是必要的教學前提。有個詞語“因材施教”就說得很好,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關于教師要如何全方面地了解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動機、自我意識和思維模式等方面思考。
高中生普遍在十五到十八歲之間,相對初中生更加成熟。具體來說,高中生的身心基本都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已經(jīng)逐漸形成自我認知,但同時也可能造成自我認知偏差,從而形成過度自卑或者過度自負的認知。在這一點上,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而正確自我認知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高考”,多數(shù)在高考的壓力之下都有與之對應的動力。教師需要在壓力過大的時候為學生疏導,在學生松懈的時候進行引導勸誡。由于不同的性格會造成不同的思維模式,有些學生是比較理性的思維模式,而有些是比較感性的思維模式,對于不同思維模式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使用正確合適的應對方式才能夠獲得有效的成果。
二、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這是關鍵內(nèi)容
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的中心,所以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味地傳授書面知識,書即是一切,讓學生的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一面上,這會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侵蝕,從而只會呆板地學習而不會思考,造成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再適用的當前,新的教學方法是急切必需的,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也是必須的。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中心點。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已經(jīng)趨于成熟,教師除了教授課程知識,更多的是要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和理解,從而學習到知識。
新課程中提到批判與創(chuàng)新是改革教育的靈魂,探究才會有疑問和批判,自主思考才會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有關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自主學習并找出近代我國遭受過幾次重大的侵略戰(zhàn)爭,又分別是哪幾次侵略戰(zhàn)爭,而有侵略戰(zhàn)爭自然也有反侵略戰(zhàn)爭,所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找出有哪些反侵略戰(zhàn)爭,其中比較典型的又有哪些。讓學生從各方面了解我國遭受侵略戰(zhàn)爭的原因和在反侵略戰(zhàn)爭中失敗或成功的原因,通過這些侵略戰(zhàn)爭得到了什么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不僅能夠讓學生全面地了解課程的內(nèi)容,更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自主學習中打破原有的僵硬思想和認識,對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很大的提升意義。
三、教師需要合理整合教材,這是重要突破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高中歷史教材具有內(nèi)容簡潔精煉、層次結構明確等特點,但同時它也存在不少缺點,比如整體性不好、教材的內(nèi)容量過大等。因此,要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做出大膽的突破,全面結合教材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打破和重組。就當前的高中歷史教材的內(nèi)容來看,主要將內(nèi)容大致分成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三大板塊,這樣的劃分方式確實層次結構明確,但是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來看,歷史不是某個單一的因素就可以影響或者主導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對歷史的背景有全面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和理解歷史上發(fā)生的一些事件。教材如果只是單方面地為了分類、為了層次結構而編制是不可取的,需要在遵循以教學為目的、層次結構明確的情況下進行三者適當?shù)拇┎?,以便達到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目的,讓高中歷史教學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需要重視教學反思,這是重要補充
不論在教師的教學中,還是在學生的學習中,反思都是必須的,所以想要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做到及時反思。首先,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方式是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對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行為、教學的理念進行探究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其次,對于學生而言,反思是進步的階梯。對于高中生來說,大部分學生都已經(jīng)具備反思的能力,只是有些學生可能缺乏反思的動力,不會主動進行反思,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督促。反思可以減少學生重復錯誤的幾率,改變消極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反思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思考,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實際方面進行落實,寫在紙上并執(zhí)行在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在腦內(nèi)進行,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需要從多角度看待學生、看待教學,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工作,不能只著手眼前的教材,要從不斷的探究和反思中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有效性,最終達到高中歷史教學的全方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