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理解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中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借助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yǎng)聽、讀、寫、說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等問題,導致英語閱讀教學水平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及時轉(zhuǎn)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基于語篇分析開展閱讀訓練,實現(xiàn)高效閱讀課堂教學體系的構(gòu)建。本文基于語篇分析角度對高中英語閱讀策略展開探析,致力于讓學生學會分析文本,全面提升其閱讀水平。
【關(guān)鍵詞】語篇分析;高中英語;閱讀訓練
【作者簡介】焦花蘭,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
引言
所謂語篇即所有句子單位組成的整體,其最大特征是各個組成單位之間語義的銜接。通過語篇分析開展高中英語閱讀訓練,能有效形成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高效掌握語篇中的詞匯和語法內(nèi)容,從整體上了解語篇的架構(gòu),深度掌握閱讀文本的含義。但由于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導致閱讀訓練難以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及時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一、高中英語閱讀訓練的現(xiàn)狀
1.學生實際情況。部分高中學生的基礎水平和綜合學習能力較弱,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知識難以實現(xiàn)有效吸收,再加上英語閱讀本身的枯燥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且課堂中普遍存在學生由于聽不懂而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的情況,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亟待英語教師采取高效的教學手段,基于語篇開展閱讀教學設計,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其次,高中生英語學習只局限于早自習和課堂,課余時間更多的是練習,其文本閱讀時間受到極大限制,所學的知識自然難以內(nèi)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仍然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2.教師教學基本情況。首先,高中學生嚴重缺少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其學習動力自然不足,導致出現(xiàn)前學后忘的情況。在教師方面,閱讀一直以來都是英語課程的重難點,許多教師致力于研究閱讀教學策略,卻始終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閱讀前沒有指導學生預習文章的生詞,沒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定障礙。其次,閱讀教學中缺乏語篇訓練,用解讀的形式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學生難以深度掌握文本內(nèi)涵。最后,閱讀教學活動缺乏合理的設計,仍是將知識點灌輸作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難以循序漸進地掌握語法、語句及短語,以至于整體閱讀教學效率不高。此外,閱讀教學課堂主體倒置也是一大問題,閱讀教學課堂應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而當下的閱讀教學課堂仍是英語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扭轉(zhuǎn),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間,其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受到限制,嚴重制約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基于語篇分析的高中英語閱讀訓練策略
1.基于語篇進行問題設計,注重引導。“問題”設計是一種通俗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提問讓學生有跡可循地進行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散思維,在疑問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無形中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而基于語篇的問題設計則需要教師從整體出發(fā)進行“設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正確答案,讓學生有效掌握重難點語句、語法。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在閱讀課堂中經(jīng)常性地設置疑問,讓學生學會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通常而言,閱讀并非簡單閱讀一遍文章就足夠,而是至少要讀三遍才能領略文章的思路和主題。第一遍讀,學生只需閱讀題目和主要單詞,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大致預測,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二遍讀,需要教師聯(lián)系語篇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明確文章大致想要表達的含義,在問題提出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探究閱讀文本的表面含義。還需要兼容思想感情和情感表達,其核心不能脫離作者的本意,且問題設計需要結(jié)合語篇,把握語篇的整體性,串聯(lián)其中的文本信息。第三遍讀,就需要學生認真閱讀文章,不能放過一絲細節(jié),并學會揣測文中的陌生單詞和語法結(jié)構(gòu),對文章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比如在“ Elias,story”的閱讀教學中,文本主線是一位窮苦黑人Elias的經(jīng)歷,而其內(nèi)涵在于映射曼德拉的優(yōu)良品質(zhì),因而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停留于文章的字面意思,需要深度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例如教師先讓學生大致閱讀文本,然后提出問題:“How many charact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o are they? How did they meet each other? When and where?”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閱讀文章。為使學生找出文本的主線,教師再逐句逐段提出問題。例如在閱讀完第一部分后,教師提問:“How difficult was that period of Elias life? And how did he feel?”這樣順著故事情節(jié)提問,可有效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除去根據(jù)文章含義設問外,還需要結(jié)合語篇設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根據(jù)語篇設問時要有梯度,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問題探究,從而從局部到整體對文本有詳細把握,也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對整篇文章有一個系統(tǒng)的理解。教師要將語篇和語境融入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語篇進行設問,實現(xiàn)從易到難、從個別到全面的引導,給予學生足夠的單詞記憶和語句記憶時間,結(jié)合語篇、語境,讓學生將高效的閱讀策略應用于閱讀中,并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含義、細節(jié)進行深度剖析,發(fā)散其思維。比如在“City and Country”的reading部分教學中,教師首先就“what”或者“where”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展示一幅較為簡單的城市和國家的圖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師首先播放該文章的錄音,學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后,教師再開展情景模擬,讓學生自行搭配成兩人一組,用自己剛學習的英語口語,組織語言描繪自己去過的城市,或者自己在城市的旅游日記,通過結(jié)合語篇,有效實現(xiàn)閱讀訓練。
2. 結(jié)合文本,增強語言運用能力。隨著高中生學習任務不斷加重,英語閱讀課堂也不斷趨向于沉悶,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學生不愿意動口,更不愿意自己讀書學習,只有教師布置作業(yè)或者任務時,才會心不甘、情不愿地進行文本閱讀。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結(jié)合文本開展教學,讓學生自愿閱讀,并通過閱讀開展口語交際,在閱讀和交際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首先結(jié)合多媒體技術(shù)展示課件,讓學生融入課程中,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一分子。然后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自由組成三到五人的小組進行情境演練,在實踐和互動中實現(xiàn)英語的應用,有效掌握語篇的內(nèi)涵。比如在“Teenage life”這個單元的閱讀教學中,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What if...”語句,教師首先進行小組劃分,然后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一幅關(guān)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圖片,鼓勵學生組織語言相互交流。例如:“What if she finds out you've lost her book?”學生在對語篇內(nèi)容進行復述時,學生可有效掌握文本內(nèi)涵。
3. 基于語篇開展任務式教學,拓展閱讀面。任務式教學同樣是高中英語閱讀的重點內(nèi)容,基于語篇分析的任務式教學需要教師站在整體的角度進行閱讀任務設計,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與之類似的語篇,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比如在“Making the news”這個單元的閱讀教學中,文本內(nèi)容為一些對“制造新聞”的討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調(diào)整,讓學生的討論不再局限于自身的了解,而是讓學生自行根據(jù)語篇的核心內(nèi)容“制造新聞”去搜尋課外資料,或者尋找一些新聞類閱讀文本,自行組成小組,然后分別在課堂中進行實際演練,這種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能夠極大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在練習過程中積累較多的英語詞匯,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形成自身的認知策略和交際策略,從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4. 循序漸進,優(yōu)化閱讀教學內(nèi)容。閱讀教學到底應該怎樣教、教多少,始終是英語教師備課中需要首要考慮的內(nèi)容,而具體如何講解,則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基礎水平,其教學內(nèi)容不能超出學生理解范圍。閱讀量過多,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和畏懼心理,而閱讀過少,則不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難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導致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形成受到限制。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深度結(jié)合語篇進行引導,不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全部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從易到難地引領,實現(xiàn)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優(yōu)化,讓學生能夠深度掌握文本的語法、短句,及文章大致含義,有效掌握文本內(nèi)容。例如在“First Aid”單元閱讀教學中,本單元圍繞“急救”這一主題展開,第二課時部分的“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講的是17歲的Janson果斷采取急救措施拯救鄰居Anne的故事。在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呈現(xiàn)一幅女子遭遇歹徒被刺傷倒在血泊中的圖片,并根據(jù)問題驅(qū)動提問學生:“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in the picture?”“Will you help her?”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的文本講解后,教師布置一個讀寫或者仿寫任務,以考查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有效地由“急救”這一關(guān)鍵詞展開閱讀,從整體出發(fā)進行語篇分析,其閱讀效果顯著提升。
結(jié)語
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教師缺乏有效的閱讀引導和閱讀技巧傳授,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再加上英語閱讀本身就有較大的難度,部分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深刻意識到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創(chuàng)新語篇教學法,基于語篇進行問題設計和任務式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本內(nèi)涵,能夠自主進行語篇分析,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以期在高考中獲取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仲瑩.分析高中英語閱讀體裁及其閱讀訓練策略[J].考試周刊,2014(75):92.
[2]秦潤山.淺析基于語篇分析的高中英語閱讀訓練策略[J].學周刊,2020(31):47-48.
[3]孟心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理論的有效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0):41-42.
[4]金麗珍.語篇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0(31):134-135.
[5]余培軍.芻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思維的意義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0(83):93-94.
[6]于孝蕊.語篇鏈接和連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