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老年讀者;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持續(xù)使用意愿;影響因素
摘 要:文章搭建了老年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模型,并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信息需求、感知有用性、信息獲取能力、感知易用性、社交需求等影響因素對老年讀者持續(xù)使用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意愿具有正向影響的結論。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10-04
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2.6%,標志著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階段。預計到2022年,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1]。老年讀者是公共圖書館不可忽視的服務群體,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以便捷高效的服務方式為廣大讀者提供服務,但老年讀者在使用過程中卻經(jīng)常遇到阻礙。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2]。
1 相關理論分析
1.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3]。生理需求是個體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和財產(chǎn)安全等,社交需求是指情感和歸屬上的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自我實現(xiàn)需求則是指人類的審美、創(chuàng)新、成長等方面的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探索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的動機理論[4],適用于老年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持續(xù)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大多數(shù)老年讀者使用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是為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資源,如電子圖書、電子期刊、視聽資源等,以及關注圖書館的讀者活動信息、參考咨詢服務等。除了滿足信息需求,老年讀者參與微信公眾號服務還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參與讀者活動時與其他讀者一起分享知識,建立聯(lián)系,獲得社交滿足。老年讀者還能利用微信公眾號獲取的信息解決生活難題,提升自我價值,從而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求。
1.2 技術接受模型
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是研究信息技術接受和使用行為方面的模型[5]。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技術接受模型中的兩大重要因素。感知易用性是指個體用戶預期使用目標信息系統(tǒng)的容易程度,用戶對系統(tǒng)的易用性感知越高,越覺得系統(tǒng)容易學習使用;感知有用性是指個體用戶預期感覺到使用目標信息系統(tǒng)能對其工作業(yè)績、學習效率等的提高程度,用戶對系統(tǒng)的有用性感知越高,越覺得系統(tǒng)對自己工作、學習的幫助越大,這兩點都會提高用戶持續(xù)使用該信息系統(tǒng)的意愿。而老年讀者由于操作智能設備的技能不高,因此其使用微信公眾號能否感知其易用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1.3 老年讀者的特質分析
影響老年讀者使用電子產(chǎn)品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①身體因素。老年讀者由于年齡的增長,生理退化,視力聽力均下降,一些基于視聽的線上資源不適用于他們,成為其持續(xù)使用微信公眾號的阻礙因素之一[6]。②電子產(chǎn)品使用技能。一些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界面過于復雜,功能多樣,而老年人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并不那么熟練,降低了他們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意愿。③信息獲取能力。老年讀者的信息獲取能力普遍偏低,而能否通過微信公眾號準確快捷地搜索信息并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直接影響到他們持續(xù)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意愿。
2 模型構建與研究假設
筆者從個人動機、平臺感知和個體能力三個方面,構建了老年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模型,詳見圖1。
2.1 個人動機
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個人動機主要分為信息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三個維度。若老年讀者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將會增強其持續(xù)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意愿;老年讀者在參與讀者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社會,結識好友,滿足社交需求,能夠促使其持續(xù)使用微信公眾號;老年讀者通過微信公眾號獲取信息,擴充學習、生活中的知識儲備,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求,能夠促使其持續(xù)使用微信公眾號。因此,研究假設如下。
H1:信息需求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H2:社交需求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H3:自我實現(xiàn)需求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2.2 平臺感知
技術接受模型提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影響用戶接受使用信息系統(tǒng)的態(tài)度和行為。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是高質量知識型平臺,在線借閱服務和信息推送服務均能幫助老年讀者獲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識,感知有用性將積極影響其持續(xù)使用意愿;老年讀者在使用微信公眾號時,簡單易學的系統(tǒng)界面顯得尤為重要,若老年讀者能感知平臺界面簡潔友好、操作便利,將會增強其持續(xù)使用意愿。因此,研究假設如下。
H4:感知易用性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H5:感知有用性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2.3 個體能力
老年讀者的個體能力主要包括身體機能、微信使用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老年讀者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在使用微信公眾號過程中由于身體原因帶來的閱讀或操作障礙,將會降低其持續(xù)使用意愿;老年讀者對電子產(chǎn)品的接受程度有限,其微信使用能力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網(wǎng)絡閱讀要求用戶擁有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而老年讀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將影響其持續(xù)使用意愿。因此,研究假設如下。
H6:身體機能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H7:微信使用能力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H8:信息搜索能力正向影響老年讀者對微信公眾號的持續(xù)使用意愿。
3 實證分析
3.1 問卷設計與調查統(tǒng)計
筆者基于模型構建與文獻分析編制了調研問卷,收集老年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采用SPSS進行信效度分析,利用AMOS進行驗證。問卷調查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統(tǒng)計,如性別、年齡、微信使用年限,以及老年讀者使用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具體感受等。本次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公共圖書館60歲以上的老年讀者,采用線上電子問卷調查與線下紙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調查,共回收問卷240份,有效問卷213份。在參與此次調查的213位老年讀者中,男性138人,女性75人;60—65歲的107人,占50.23%;66—70歲的76人,占35.68%;71歲以上的30人,占14.09%;116位老年讀者的微信使用年限為1~3年,47位老年讀者的微信使用年限在4年以上,50位老年讀者的微信使用年限在1年以內。
3.2 信度與效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體現(xiàn)的是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量表正確測量出所要測量問題的程度。在本研究中,經(jīng)檢驗總樣本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911,其他各測量項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8,表明該量表具有非常高的信度,測量結果可靠、穩(wěn)定,詳見表1。表1顯示,每個測量題項的標準化因子載荷均大于0.5,說明觀測變量都可以很好地解釋其潛變量;所有變量的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說明每個潛變量中的測量題項都可以一致性地解釋該潛變量;各維度的AVE均大于0.5,且AVE的平方根大于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說明量表有很好的收斂效度和區(qū)別效度。
3.3 路徑分析與假設驗證
在模型擬合指數(shù)分析中,GFI為0.882,AGFI為0.846,值均大于0.9表示模型適配能力較好,統(tǒng)計值大于0.8表示模型也可以接受??傮w來看,本研究提出的研究模型具有較好的匹配度。通過AMOS構建結構方程得出,信息需求→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305,P值顯著;社交需求→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114,P值顯著;自我實現(xiàn)需求→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070,P值不顯著;感知易用性→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130,P值顯著;感知有用性→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232,P值顯著;身體機能→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111,P值顯著;微信使用能力→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106,P值不顯著;信息獲取能力→持續(xù)使用意愿系數(shù)為0.214,P值顯著,詳見表2。研究表明,信息需求、社交需求、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獲取能力等因素均對持續(xù)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響,且顯著相關;而身體機能因素呈現(xiàn)負相關,且顯著相關;自我實現(xiàn)需求和微信使用能力兩個因素與持續(xù)使用意愿呈現(xiàn)不顯著。由此得出,假設H1、H2、H4、H5、H6、H8驗證成立,假設H3、H7驗證失敗。
4 結語
公共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為老年讀者提供服務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重視消除老年讀者的“數(shù)字鴻溝”[8]。館員不僅要幫助老年讀者獲取信息,更要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獲取信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針對老年讀者開展網(wǎng)絡與新媒體相關的培訓,幫助他們學會并熟練操作微信、抖音等新媒體App,提高其持續(xù)使用意愿。二是組建老年讀者服務小組。公共圖書館可組織具有社會學、老年教育學等專業(yè)背景的館員、志愿者及相關社會組織人員,成立老年讀者服務小組,為老年讀者提供專業(yè)服務,如:定制老年讀者專業(yè)出版物、開展老年閱讀宣傳、舉辦銀發(fā)參觀館藏活動等,促進老年讀者活動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發(fā)展。三是大力開展親老閱讀活動和家庭互動閱讀。公共圖書館應積極開展親老閱讀活動,以家庭為單位邀請讀者參與互動閱讀和親老閱讀,使老年讀者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獲取知識和信息,提升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獲得精神滿足感,構建和諧銀發(fā)社會。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口報告2020:少子老齡化挑戰(zhàn)[EB/OL].[2021-02-25].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0-02-25/doc-iimxyqvz5539802.shtml.
[2]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2-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24/content_5563804.htm.
[3] 魏巍,黃麗霞.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農(nóng)民工信息需求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6(5):58-62.
[4] (美)戴維·霍瑟薩爾.心理學史(第4版)[M].郭本禹,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507-508.
[5] 邊鵬.技術接受模型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6.
[6][8] 王曉慧.智慧圖書館建設與老年讀者智慧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7):27-32.
[7] 王征,劉帥.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老年教師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9(6):41-48.
(編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1-03-09
作者簡介:何慧敏(1991—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