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新 楊莉
摘要:2021年是廣東省正式回歸廣東卷命題的第一年,在新高考的形勢下,本文以2021年適應性考試廣東卷為例分析發(fā)現(xiàn),物理試卷結構不止選擇題數(shù)量有所增加,還更突出四大核心素養(yǎng)中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要求考生具有清晰、系統(tǒng)的物理觀念。
關鍵詞:新高考;適應性考試;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30-0038
高考改革是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全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考內容改革作為高考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為確保高考內容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首先要明確高考各科考試的功能定位、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等內容,為考試內容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物理考試,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試題分析
本次適應性測試的物理學科整體難度較全國卷有所降低,但整體題目十分有區(qū)分度,既有熟悉的廣東卷特色,第1題的原子物理基礎概念題目,第2題的衛(wèi)星變軌模型,第4題的靜電除塵;也有熟悉的全國卷特色,第6題的三維空間矢量合成,第9題的特殊運動圖像理解,第14題的分類討論。同時試卷重視基礎,減少偏難的題目,注重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及核心思維方法。解題過程中不依靠特殊的解題方法,題目突出了基礎性,增強了綜合性,加強了應用性,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突出了關鍵能力考查。相較于10月廣州市統(tǒng)考的部分知識模擬,這次統(tǒng)考的考試范圍為全部內容,分值分布相對均勻,可謂是雨露均沾。
選擇題考查以基礎知識為主,但不乏創(chuàng)新。延續(xù)了廣東卷的特色,基礎題考核基礎概念,基礎牢固的學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綜合題計算量不大,但要講究靈活變通。例如選擇題第7題考查的是交變電流的產(chǎn)生以及瞬時值,看似復雜難算,實則可以通過選項倒推答案——先分析CD選項,發(fā)現(xiàn)當25V有效值經(jīng)變壓比計算后為2500V,其對應峰值達不到5000V,故CD選項均可排除;而AB選項為B包含了A,則根據(jù)單選題邏輯可得正確答案只能是B。
選擇題第10題考查的是學生相對陌生的電磁感應雙棒模型,但如果學生思維敏捷,主動細心觀察選項中的臨界電流值為初始值的一半,即對應兩棒共速且僅有a在切割磁感線的臨界情況,故圖像給出了兩種情況:
1. b剛進入磁場時,ab恰好共速,則后續(xù)再無感應電流;
2. b剛進入磁場時,若a的速度已小于b的速度,則會出現(xiàn)雙電動勢的抵消,可得電流與前期反向。
實驗題第11題考查機械能守恒定律,結合豎直圓周運動模型受力分析,貼合新課標中的要求,發(fā)現(xiàn)圖像規(guī)律,形成合理的結論,用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科學解釋,強調創(chuàng)新型實驗的分析能力。
第12題考查伏安法測量電路實驗的基礎,涉及控制電路的選取、電路故障分析及讀取伏安特性曲線信息的能力,計算量較小,強調回歸基礎,掌握電路最基礎的知識。
解答題第13題以直線加速器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稍微增加了對三維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但整體運動形式常規(guī),相對簡單。
第14題綜合直線運動、牛頓定律、動量能量多知識點的命題,在題目數(shù)據(jù)條件下第(1)問計算比較簡單,是這題的得分點。但第(2)問以運動關系為主線,同時還要分三類情況進行討論,計算量很大,是整張卷子的主要難點,作為區(qū)分學生的重要標志,是高分學生的必爭之題。
二、備考測評以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展開
1.重視教材,明確概念,夯實基礎
高三復習的目的是利用好課本,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在理解上的障礙,并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tǒng)化,加強板塊內的綜合,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備考測評當中要注重物理概念的考查。
2.注重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做好情境分析,歸納常見的高中物理模型,加強實驗能力,做到基礎能力過關以及逐步提高。在備考的過程中,每一次的測評考試,都要特別注重關鍵能力的落實。
3.關注生活與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
高考試題生活化的趨勢明顯,要多關注生產(chǎn)生活,有意識地挖掘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用物理的原理去理解世界,增加物理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科學素養(yǎng)以及物理思維。
三、高考備考以提升核心素養(yǎng)為關鍵
2021屆高考回歸廣東卷,目前兩次模擬考都顯示出廣東卷的特色——重概念重基礎模型,多回歸書本上的基本模型和配圖,夯實基礎;同時也存在全國卷的影子,多模型的聯(lián)合以及部分題目的巨大計算量,因此一定要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運算能力。教師在備考測評的過程中,要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關鍵,認真研究新高考的政策要求和《物理課程標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培養(yǎng)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促進學生關心國內外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以及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參考文獻:
[1]于涵,鄭益慧,程力,任子朝.高考評價體系的實踐功能探析[J].中國考試,2019(12):1-6.
[2]宋萬璋.高中物理高效教學策略實踐探索[J].啟迪與智慧(中),2020(7):56.
[3]于涵.在深化對“選擇性”的認識中穩(wěn)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J].中國考試,2019(5).
[4]教育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本文為茂名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研究項目:基于廣東“3+1+2”模式下物理學科素養(yǎng)及其測評研究(項目編號:mjy202004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高州中學5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