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討論Moodle平臺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采用文獻研究法與實踐教學法,通過文獻資料調(diào)查了解相關教學理念,提出教學建議后在實踐教學中加以驗證。分析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課程教學存在一定不足,并從課程項目設計、線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實例分析三個方面進行討論。通過“探秘編程”課程實踐,發(fā)現(xiàn)基于Moodle平臺的課程教學要點直觀清晰,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關鍵詞:Moodle平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G434?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4706(2021)22-0195-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odle platform in practical teaching.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to understand relevant teaching concepts through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puts forward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verify them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finds some deficiencies in cours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it from three aspects: course project design, online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teaching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explore programming” course,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point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Moodle platform are intuitive and clear,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Moodle platform; se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0? 引? 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教學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以此確保青少年能夠在數(shù)字化時代更好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場景,旨在運用Moodle平臺展開數(shù)字化教學,繼而提升學生數(shù)字化能力。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核心,以Moodle平臺為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實踐研究。在Moodle平臺幫助下促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創(chuàng)新,并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xiàn)存不足
1.1? 缺乏動手實踐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多采用講解演示法進行教學,學生觀察教師演示步驟并進行記錄,用于應對高中信息技術合格性考試,該教學模式僅為知識點的簡單傳遞,且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并使學生容易產(chǎn)生固化思維,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錯誤認知[1]?,F(xiàn)階段高中學校早已建成了信息技術教室,但平常處于關閉狀態(tài),學生平常無法運用信息技術教室進行操作練習。
1.2? 教師職業(yè)倦怠
信息技術并非高考課程,故該課程相對不受重視,且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普遍較少,不僅需負責學生教學工作,還需做好維護信息技術教室環(huán)境與設備,并組織計算機相關活動,如微課比賽等,信息技術教師在繁雜工作下,極易形成職業(yè)倦怠,故出現(xiàn)了教學單一的情況,繼而阻礙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創(chuàng)新建設,不利于學生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1.3? 課程不被重視
相較于其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不受重視,通常情況下,高一班級每周僅開設一次信息技術課程,課時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而高二班級信息技術課程每周兩次,課時有所增加,但需幫助學生通過合格性考試,故教學內(nèi)容為WPS表格、access、編程(Python)、信息系統(tǒng)等知識,局限了課程教學內(nèi)容。在信息技術課程創(chuàng)新變革期間,必須改變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數(shù)字化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果,而結合教育信息化形勢來看,Moodle平臺為良好選擇,可借助Moodle平臺促進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變革。
2?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Moodle平臺展開教學的有效措施
2.1? 課程項目設計
基于Moodle平臺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2.1.1? 主題設計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之前,需分析教學學情,選擇活動項目主題,綜合考慮學生興趣、知識基礎,并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學生能夠在項目主題中感受到熟悉,以此便于項目主題活動開展。結合高中教學活動來看,需完成合格性考試內(nèi)容的教學,在有限的信息技術課程課時中,可在合格性考試內(nèi)容之外,開展小型項目活動,通過項目活動,使學生活學活用,在項目實踐操作中加深學生對于課程知識印象,綜合提升學生數(shù)字化水平,并借助該項目指導學生選擇信息、獲取資源,以此培養(yǎng)學生文本信息處理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
2.1.2? 項目選擇
完成信息技術項目教學活動在主題后,需將項目內(nèi)容、主題情境上傳至Moodle平臺,學生需于課前自主登錄Moodle平臺,并進入信息技術課堂,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主題情境中選擇最終主題,以問題為驅動引發(fā)學生思考,各小組在教師帶領下展開討論,同時制定項目活動計劃[2]。各小組為完成信息技術項目活動,需合理分工,運用Moodle平臺制作任務分工表,最后要求各小組將自身項目活動計劃及任務分工表傳輸至Moodle平臺。為避免出現(xiàn)“搭便車”行為,于信息技術項目活動結束后進行成員相互評價,以此確保項目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2.1.3? 活動探究
在信息技術項目活動教學中,活動探究為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各小組按照自身計劃及分工開展工作,為完成項目活動,各小組成員主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廣泛搜集材料資源并進行歸納分類,針對項目難點重點討論分析,以此實現(xiàn)小組共同進步學習。該項目教學活動以Moodle平臺為載體,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學生可依托于Moodle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討論,若有問題難以解決,還可線上咨詢教師,以此確保項目活動順利推進。在活動探究期間,教師不可過度干預,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并關注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以此方可保障活動效果。
2.1.4? 作品實踐
作品實踐過程中,學生需靈活運用所搜集到的資源進行創(chuàng)作,并將課程知識融入其中,以此引導學生熟練應用課程知識點。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能夠促進知識點的深入掌握,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項目實踐活動,教師需將項目活動評價指標上傳至Moodle平臺課堂內(nèi),學生可參考項目活動評價指標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
2.1.5? 交流反饋
各小組完成項目活動制作后,將作品發(fā)布至Moodle平臺課堂,小組自主選擇代表展開作品匯報演示,分享創(chuàng)作思路及合作實踐趣事,匯報演示結束后,組織小組間互評及小組成員互評,由教師按照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將三種評價打分結果匯總,得出學生項目活動成績。
2.2? 線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2.1? 搭建課程框架
教師完成Moodle平臺軟件下載后,需基于Moodle平臺進行課程搭建,教師運用管理員賬號在Moodle平臺內(nèi)添加課程,按照站點首頁流程步驟添加課程,進一步設置課程名稱及主要教學內(nèi)容,并從課程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可見性、課程外觀等方面進行設置。
2.2.2? 添加學生分組
將班級學生按照人數(shù)進行平均分組,例如:某高一班級50名學生,可設置10個小組,各小組5人,以此確保小組成員均可得到鍛煉,并避免了項目活動壓力過大的情況。將學生用戶名單批量上傳至Moodle課程,采用“人工選課”的方式將學生添加至Moodle課程,如圖2所示,此為課程學生添加情況[3]。完成學生用戶添加后,還可進一步創(chuàng)建小組,課程分組情況如圖3所示,Moodle課程分組結果清晰直觀。
2.2.3? 課程資源添加
為確保信息技術項目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可在Moodle課程中添加資源板塊,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所開展的活動及相關資源加入其中,以此便于教學活動的進行。在添加課程資源時,教師以管理員身份進入課程,運用Moodle平臺編輯工作即可添加資源與活動,如圖4所示。
2.3? 教學實例項目——“探秘編程”
為驗證Moodle平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效果,選取某高一班級50名學生開展實驗課程,旨在增強信息技術教學實效,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字化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為保障信息技術合格性考試內(nèi)容教學情況,設計了“探秘編程”小型項目活動。
2.3.1? 課程準備
正式開始信息技術Moodle課程前,準備學生Moodle用戶賬號,引導學生按照學號登錄Moodle課程。學生首次接觸到Moodle平臺教學,故在課程開始前,需將注意要點、Moodle課程評價標準等發(fā)布至Moodle課程內(nèi),為學生答疑解惑,便于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高中階段學生而言,編程計算相關內(nèi)容學生接觸較少,為保障“探秘編程”項目活動順利進行,該活動開展于學生初步了解編程計算課程知識之后。為激發(fā)學生對編程操作的興趣,在Moodle課程開始后,可為學生們展示中國傳統(tǒng)刺繡圖案,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認知思考如何運用計算機“刺繡”,以此發(fā)散學生思維,為后續(xù)“探秘編程”實操活動奠定基礎。
2.3.2? 主題選擇
課程項目活動內(nèi)容是運用計算機及編程知識繪制圖像,考慮到學生編程實操水平,項目活動主題應難度適當。在編程實操Moodle課程中,可從學生較為熟悉的內(nèi)容入手,拉近學生與編程算法的距離。如在實驗課程中確定了“拋物線圖像y=x2”的編程主題,教師將主題內(nèi)容及項目要求上傳至Moodle平臺,引導學生運用計算機繪制拋物線圖像,同時提出“將問題直接輸入計算機可自動得出結論嗎”的問題,以問題為驅動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編程算法僅能按照給定的步驟進行工作,無法代替人們完成所有的事。各小組在教師帶領下完成編程后,由教師展示代碼,并通過改變代碼,幫助學生認識代碼與圖像之間的關系,以此使學生感受到編程與代碼的魅力。完成上述操作活動后,給出“正弦函數(shù)”“統(tǒng)一坐標系同時繪制y=x2、y=-x2圖像”兩個任務,引導各小組共同探索完成。為引導學生良好開展項目活動,教師將評價指標(包括作品評價指標、匯報評分標準等)上傳至Moodle課程,給學生一定指引。各小組按照成員偏好選擇項目活動主題后,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們自主構建“小組聊天室”,便于各小組線上討論[4]。
2.3.3? 創(chuàng)作探究
教師將項目活動可能涉及的資源上傳至Moodle課程內(nèi),引導學生運用資源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而在作品創(chuàng)作探究過程中,各小組可查詢Moodle平臺內(nèi)的小組資源匯總板塊及個人空間板塊,便于創(chuàng)作活動的進行。此外還可設置“小組交流會”“答疑解惑”等模塊,便于學生們討論交流,并以此方式記錄項目活動開展情況。在活動實踐開展期間,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實踐探究情況,并關注“小組交流會”“答疑解惑”模塊內(nèi)的交流情況,若發(fā)現(xiàn)學生某問題難以解決,教師需及時予以指導,以此確保項目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2.3.4? 作品展示
為便于小組作品展示,教師可在Moodle課程內(nèi)設置“作品展覽會”模塊,各小組按照項目活動實施計劃及分工表完后編程作品創(chuàng)作后,可將小組作品直接上傳至“作品展覽會”模塊內(nèi),同時還可在“作品展覽會”模塊設置投票活動,增加課程互動[5]。所有小組完成作品上傳工作后,由各小組進行匯報演示,講述作品創(chuàng)作思路及實踐趣事,在匯報演示過程中還可增加互動提問環(huán)節(jié),以此促進師生、生生交流。完成作品展示與匯報演示后,按照項目活動評分標準進行評價打分。
“探秘編程”信息技術項目活動結束后,采用訪談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們紛紛表示項目活動生動有趣,并可動手操作,面對相關的合格性考試時可通過回憶項目活動操作過程進行解答,不僅提高了學生基礎知識水平,還鍛煉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學生訪談結果不難看出,學生更偏好Moodle平臺教學模式,且該方法教學質量更佳,在后續(xù)教學中可進一步開發(fā)利用Moodle平臺。
3? 結? 論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期間存在一定不足,限制課程教學效果,在課程創(chuàng)新建設中,引入Moodle平臺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更為直接,以直觀化形式直接將課程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經(jīng)過“探秘編程”課程實踐教學后,發(fā)現(xiàn)在Moodle平臺的幫助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大幅提高,在未來課程創(chuàng)新建設中,應對Moodle平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盡可能激發(fā)出Moodle平臺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利學.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術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 [J].成才之路,2021(5),94-95.
[2] 崔大勇.基于Moodle平臺構建高中信息技術網(wǎng)絡課程教學設計——以《高中信息技術》為例 [J].學周刊,2020(29),143-144.
[3] 李寧.Moodle網(wǎng)絡課程平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J].中小學電教,2020(Z2),94-95.
[4] 王曉.基于Moodle平臺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探索 [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1),135.
[5] 葛萱,丁有貴.云計算下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8),172-173.
作者簡介:劉林(1981.06—),男,漢族,江蘇靖江人,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