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
【摘? 要】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如今社會紛繁復雜,加上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傾聽這一項行為變得更加可貴。在朋友傷心的時候,會渴望有人去聽聽他們的苦楚,當父母有煩心事的時候,也希望孩子能夠陪伴他們、傾聽他們。傾聽是一項非常值得去學習的行為,這一項行為教師應(yīng)該幫助學生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這一種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發(fā)展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和學習是有很大益處的。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傾聽習慣;課堂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0-0183-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istening Habit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Longwang Branch of Poxin Primary School, Xisong Town, Beili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CHEN Qiu
【Abstract】Listening is a good habit, but nowadays, the society is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and people's fast-paced life makes the act of listening even more valuable. When friends are sad, they will long for someone to listen to their suffering. When parents have troubles, they also hope that their children can accompany them and listen to them. Listening is a behavior that is very worth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is behavior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this kind of good habit,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heir development of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stening habits; Classroom training
語文教師是學生的語言啟蒙教師,語文課堂包含著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情感,語文教師需要更多地去發(fā)展學生的聽課能力,讓學生能夠保持更多、更專注的注意力去聆聽教師的講解,能夠真正擺正自己的姿態(tài),對教師產(chǎn)生更多的尊重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愿意傾聽、學會傾聽。本文意在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地培養(yǎng)。
一、讓學生清晰理解傾聽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理,而且他們的性格是活潑、好動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這種性格特點,給予他們特定的形式,讓他們能夠穩(wěn)定下來,聽其他學生的講解。并且在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其他的想法,那么這個時候?qū)W生也就會很著急地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是渴望去引起教師的關(guān)注和得到教師的表揚。而且學生在這一階段對于傾聽地認識比較少,也不太深入了解傾聽的含義。所以教師應(yīng)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深入地去教授關(guān)于傾聽的含義,讓學生可以在這一階段可以充分了解傾聽。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秋天》地學習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篇語文課文內(nèi)容之前可以讓學生去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讓學生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秋天的相關(guān)信息,也想一想在秋天的時候都發(fā)生了什么樣有趣的事情,以及學生在秋天的時候喜歡去做什么?在學生想完之后,教師就可以尋找一位學生進行這些相關(guān)問題地分享,那么在選擇這位學生的同時,教師也要去安撫其他學生的情緒,告訴其他學生在這位學生回答的時候,要保持集中的態(tài)度認真去聽。并且要和其他學生解釋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學會傾聽就代表是尊重別人。教師將傾聽的意義與學生們講一講,讓學生在心里能夠真正認識到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行為,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
二、教師自身樹立典范,引導學生傾聽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非常尊重教師,對教師的行為會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所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目光會追隨著教師,那么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進行傾聽這一行為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以身作則去為學生表現(xiàn)一種良好的傾聽姿態(tài),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將這種良好的習慣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逐步地養(yǎng)成和充分地學習到傾聽的行為。
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放一下關(guān)于開國大典的視頻,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播放視頻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觀看視頻時的狀態(tài)和姿勢,一定要完美地呈現(xiàn)出傾聽的正確姿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yīng)該將自己的目光一刻不落地放在屏幕上,并且保持端正的姿態(tài)去觀看這個視頻,這樣學生會通過觀察教師來發(fā)現(xiàn),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也是要聚精會神地去傾聽。那么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找?guī)孜粚W生來談一談觀看完這個視頻之后的感想,在學生表達感想的時候,教師也要微笑注視學生,并且時不時地和學生有眼神交流,讓學生能夠知道教師在認真地去傾聽自己的發(fā)言,其他學生也會認識到,在別人講話或者是播放視頻的時候,自己應(yīng)該以一種什么樣姿態(tài)去對待正在發(fā)言的人。
三、以思考促傾聽
學生去發(fā)表言論是需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才能夠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傾聽就是學生去接受信息,能夠?qū)⑦@些信息整合,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斷。所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傾聽的同時,讓自己的大腦也接收信息、整理,不斷思考,那么這樣會進一步養(yǎng)成學生的傾聽習慣,讓學生能夠逐漸地懂得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傾聽才是最好的。
以《搭石》學習為例,教師在講解這節(jié)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好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文章的知識有一個熟悉的感覺。那么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去提問學生,問問學生搭石是什么?讓學生能夠仔細思考30秒鐘,30秒鐘之后就找學生回答。這30秒鐘的時間是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中也會慢慢去激發(fā)學生的大腦活躍度,而且也能夠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靜靜思考的習慣。然后時間一到教師就找學生去回答,在這位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讓其他學生根據(jù)這位學生地描述去對比他們自己的答案,看一看哪些方面是不一致的,讓學生能夠在其他學生回答的時候能夠傾聽并且思考。那么這位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再找其他學生,給這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這樣通過傾聽與思考相結(jié)合,學生能夠在傾聽的過程中,讓大腦運轉(zhuǎn),這樣的傾聽過程才是有效率的傾聽過程。
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驅(qū)使學生學會傾聽
學生在不同的氛圍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情,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會產(chǎn)生舒心愉悅的心情,那么自然就會想要去傾聽,能夠去傾聽。所以課堂的氛圍對于學生傾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課的開始就給學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聽的音樂寫在一張紙條上,但是學生們所學的過去一定要是安靜的,能夠營造一種舒適的氛圍的。教師隨機抽選一張紙條,按照抽選出來的歌曲播放。在播放音樂的時候,教師需要給學生念一段文字,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自己身處于一個草原上,身旁都是草地的清香,還有一聲一聲脆響的鳥叫,微風輕輕拂過,躺在草地上,靜靜聆聽旁邊流水的聲音。教師為學生訴說一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靜靜地去聽音樂與想象這一段畫面,那么學生的心就會慢慢沉靜下來,自然也就會閉上眼睛去傾聽。在這種氛圍下,也會更好地激起學生想要傾聽的欲望,那么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下再去進行這節(jié)課內(nèi)容地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總之,任何人都有受尊重和被傾聽的權(quán)利,每個人也都需要去尊重別人。在學生處于小學這一基礎(chǔ)階段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讓學生能夠明白傾聽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只有懂得傾聽,才能夠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要去尊重他人,首先就要學會傾聽。
參考文獻:
[1]冷木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
[2]劉麗紅.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的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9).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