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小燕
摘 要:新課改提出以后,教學形式變得非常新穎、靈活,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側重點。英語教學生活化,可使學生在課堂中深入感知和體驗存在于生活中的英語,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文章主要針對農村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分析,找到當前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擺脫困境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困境;突破
一、 引言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課堂上完全引用教材上提供的情境、例子與橋段,唯恐教學方向與教材偏離。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初中英語教材中很多知識缺乏實際,如果單純照搬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必然會感覺所學知識偏離自己的實際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中基本不會用到的知識,因此,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例如,課本中一些餐桌禮儀的知識都是西方的,而學生對西餐的了解不多,他們用餐時即使說英語,所用的場合、對象也與課本不同,如果教師單純按照課本情境進行教學,學生必然會感覺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沒有直接聯(lián)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去引導他們進行英語學習,這樣才會使學生認識到英語的實際作用,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文章就著重對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二、 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和漢語一樣,英語隸屬于語言類學科,此類學科的學習要求具備基本的語言環(huán)境,生活化教學為營造英語氛圍提供了良好選擇。在生活中融入英語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體驗與感知,生活化的英語更加方便學生記憶、運用,就像漢語一樣,把英語學習與交流看成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英語教學中,單詞、語法的學習要求不斷的訓練,設置生活化的情境有利于提升這種重復性和趣味性,同時還可使學生認識到所學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引起學生自身與家長的重視和關注。
(二)可行性
農村具備聚集性特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比較熟悉,教師對學生的生活方式、農村的生活方式都非常熟知,這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非常有利。通過針對性分析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可以找到與農村英語生活化教學更為適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開展英語課堂教學。
三、 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課堂教學缺乏活力
與城市學校英語課堂的豐富多彩相比,農村初中英語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課堂的活力明顯不足。通過調查研究得知,目前部分教師認為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差,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不濃厚。同時通過走訪各學校英語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明顯缺乏生機和活力,整體來看學習氛圍非常低沉。由于農村英語學習需要集中在課堂上,而其英語課堂多采用“講堂”的教學模式,“矩陣”“秧田式”座位排列不利于師生之間互動,英語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同時對學生之間學習活動的展開也極為不利,特別是對于英語這類需要經常進行交流活動的學科。
另外,農村英語教學中依然殘存著舊習,雖然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倡導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但落實到實踐中,農村學校在這方面的轉變卻并不明顯。目前初中英語課堂還依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也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上都稍顯不足。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導致厭學、棄學情況發(fā)生。
(二)教學內容缺乏生活內容的補充
教師對教材研究的深度、對教學資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在教學改革及發(fā)展過程中,雖然相關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強調農村在教學資源上的不足,要求在這方面為農村教學提供支持,但是人們往往在提供外在幫助的同時忽視了內在的改善,不僅要呼吁國家、社會給予幫扶,同時農村學校自身也要積極挖掘可用資源,積極整合生活化資源。然而,目前的現(xiàn)實情況卻是教師在教材研究與利用上還比較單一,對教材的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很多情況下教師都在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進行教學,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課堂缺乏生機。教學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教材的字句變成符號刻進學生的頭腦之中,而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教師應該按照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現(xiàn)有學習水平,恰當地刪減、增補內容,適當替換部分內容與教學活動。
(三)教學評價生活性體現(xiàn)不顯著
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著重凸顯選拔性特征。農村英語教學中多以卷面測試為主要評價方式,重點考查學生掌握英語詞匯、語法與句法等知識,題型主要為識記,缺少對實踐型、運用型、生活型內容的檢測。學生平時的課堂測驗也是用教輔材料代替,這些材料多是為了應試而編撰的,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英語評價得比較少。教師、學校評價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缺少學生自評與互評等評價方式。在這種評價體制之下,學生往往會忽略對英語語言的運用目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一個誤區(qū),認為英語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和分數。此外,目前部分教師在測驗之后單純核對卷面答案與分數,不會去分析學生的錯誤,匆匆?guī)н^根本不能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四、 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困境的突破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
在農村英語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理解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認識其目的與實現(xiàn)方式。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實施英語生活化教學不僅是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更為重要的一點,即生活化教學的內容充滿生活,可改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重“知識”傳輸、脫離實際生活的問題,同時富含生活化的情境與多元化的生活形式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出有益補充。教學當然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教育自然也不能脫離實際生活。
由于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不清晰、理解得不到位,造成了英語生活化教學中的很多困境,當下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改變意識觀念,樹立英語生活化的教學觀念,并加強對這一教學理念的認識、理解與掌握。具體來說,可以組織英語教師參加有關生活化教學的學習活動,例如,閱讀有關書籍,開展相關教學講座,或借由網絡等信息工具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等。從不同角度加強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論與相關知識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