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
摘 要: 圖式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各類圖式與英語知識點相鏈接,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應用圖式教學法開展英語話題教學,教師應挖掘圖畫資源,激活學生背景知識,鏈接影視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時態(tài)意義,剪輯動畫資源,建構對話模式,拓展民謠資源,滲透文化意識,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圖式教學法;話題教學;教學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090-02
英語教材中的話題教學大多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礎,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的。圖式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方式,能夠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象。教師在話題教學中應用圖式教學法,能夠將新知識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引導學生感受英語語言,實現(xiàn)有效學習。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如何應用圖式教學法開展英語話題教學進行論述。
一、挖掘圖畫資源,激活背景知識
英語教材中設置了很多的圖片,這些圖片都與英語知識點有緊密聯(lián)系。學生可以一邊看圖片,一邊對涉及的對話進行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畫資源,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可結合圖片中的知識點,先引導學生說出圖片中的人物和內容,再結合知識點進行講解,激活學生大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連接和延續(xù)。
例如,“I like dogs”單元的“Story time”中有兩幅對話圖片,教師可以結合這兩幅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從人物、動作、表情等方面,分析場景以及圖片中人物的做法。在學生對這部分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引入句子“Look at these toy animals, boys and girls.”,并根據圖片進行講解。結合圖式,學生既能夠聯(lián)想起曾經學到的“復數形式”的相關知識,又能聯(lián)系到自己掌握的“other animals(其他動物)”,一邊學習對話,一邊嘗試交流。圖式的引入,能夠更快地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事件、人物、場景等,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有效銜接知識。
話題教學中,教師通過圖畫資源的挖掘,使學生一邊學習新的知識,一邊回憶已有知識,能夠讓學生在新話題討論的過程中,用已有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
二、鏈接影視資源,理解時態(tài)意義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鏈接影視資源來拓展課堂話題教學的內容,讓話題教學能夠與實際生活相融合,加深學生對語言情境的理解。教師可利用影視資源講解時態(tài)意義,對過去時、現(xiàn)在時、將來時進行更好的闡釋。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時態(tài)的具體內容,而且能懂得應用的范圍與技巧,通過實際應用加深對英語時態(tài)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Then and now”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電影《獅子王》的片段。教師可從獅子王辛巴小時候和長大后在身體形態(tài)上的變化,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并對辛巴的性格變化和處事方式進行比較,通過獅子王辛巴的“過去”和“現(xiàn)在”引入這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從影視畫面聯(lián)想到自身的實際情況,能夠很快理解“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的區(qū)別,辨別一些對話內容是過去的事情還是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場景的反應,引導學生做動作,讓學生的手、口、足、軀干都動起來。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的相應區(qū)域,從而使英語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
影視作品中有很多的畫面和內容都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應用。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選擇影視作品,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并巧用互動輔助學生記憶,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三、剪輯動畫資源,建構對話模式
動畫片生動有趣,學生都非常喜歡,因此可以作為話題教學中的重要資源在英語課堂上應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剪輯動畫資源,將英語教材中的話題內容融入其中。學生通過動畫展示的話題內容,很快融入到動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激活存儲在頭腦中的相關知識,并結合自身的理解和體會,構建對話模式。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靈感,建構豐富多彩的對話模式。
例如,在教學“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課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美國影視劇The king's new clothes(《阿布故事MV》系列)中的一段動畫視頻。動畫中,小豬作為國王聽信了小猴子和小狐貍的謊話,讓他們?yōu)樽约褐谱鳌靶乱路?,最后被拆穿。教師可利用這段動畫引導學生大致理解故事內容,再讓學生嘗試讀一讀教材中的語句。然后,教師可圍繞動畫內容給學生講解教材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小豬會聽信謊話。在學生充分思考后,教師可讓學生嘗試著用英語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用教材中的對話模式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幫助學生記憶課文中的英語單詞和語句表達形式。
利用動畫資源進行話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師還可以將不同的動畫剪輯在一起,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表達。
四、拓展歌曲資源,滲透文化意識
歌曲中蘊含著很多文化知識,對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特色有積極作用,而且動聽的旋律還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拓展歌曲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歌曲中涉及的文化內容講給學生,讓學生一邊學習歌曲內容,一邊在頭腦中勾勒圖式畫面。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歌曲中蘊含的文化知識,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例如,“Merry Christmas”一課講述的是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對于圣誕節(jié),學生并不陌生,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歌曲進行文化知識拓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結合歌詞,教師可向學生講解圣誕節(jié)的知識,人們會在圣誕節(jié)裝扮圣誕樹,點燃圣誕蠟燭,烘烤圣誕蛋糕,給親友送禮物。教師還可引入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讓學生對不同的文化形式進行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異同。
隨著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歌曲進行教學,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建構各類圖式畫面,在引發(fā)學生想象的同時,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話題交流興趣,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交流,提升交流與溝通能力。
總之,對圖式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合理利用是拓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對學生想象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在圖式教學的實際應用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非常關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開展圖式化教學,挑選有意義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圖式,引導學生依托形象直觀的圖式獲取信息,完成英語知識的內化和重構,實現(xiàn)高效率、高質量的圖式引導,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提高話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鄧青.小學英語圖式化教學的初步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0(02).
[2]王立霞.文化圖式語境下小學英語教學多樣化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08).
[3]曹宇文.小學中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圖式理論的研究[J].校園英語,2019(13).
[4]孟秀娟.基于“圖式建構”學習法的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8(18).
[5]張湘.主題英語閱讀教學的圖式交互可視化教學設計[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