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威莉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質量是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那么提高一堂課的質量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堂有質量的課必須是目標精準、課堂高效,目標精準要求師者必須要先學會解讀文本,而深入解讀文本必須學會三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其次高效的課必須是了解生情情況下激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诖?,本文立足于雙減政策下,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引文:
教師不僅僅需要將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各類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也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幫助學生不斷培養(yǎng)自身良好學習藝術以及學習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yè)化人才。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師也需要逐步調整具體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過程,合理安排相關教學內容,以便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巧妙地理解相關學科知識。
一、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結合學生當前學習需要以及具體綜合學習能力發(fā)展情況,為學生提供較為個性化、全面化的教學內容,通過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巧妙、靈活地理解復雜的學科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理解學科知識的主要內容,促使學生深層次挖掘學科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良好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教師也需要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合理調整具體的教學進度以及相關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也要求教師將教材以及課本之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層次劃分,通過對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初步整合,便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以及階段性能力發(fā)展目標。教師可以將教材以及課本之中的具體學科知識劃分為基礎類理論知識、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隨后引導學生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wěn)扎穩(wěn)打,學習各類復雜的學科知識。
二、解鎖文本解讀,學會三對話
文本解讀的學習對于老師的來說,是必備的能力,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因此文本解讀必須學會三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與文本對話,這是提高有效課堂的前提。
作為老師,首先要先縱向了解每個學段的目標,再橫向解讀單元要素、各個篇目之間的聯(lián)系。一篇文章的文本解讀策略需要學會三個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與文本對話。
與作者對話便是聯(lián)系背景,查閱作者相關資料,正所謂是知人論世;與編者對話便是查閱教師用書,了解教師用書對本課的要求,只有認真解讀教師用書,才能在執(zhí)教中不偏離重難點,也才能做到深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發(fā)掘文本的語文教育價值。與文本對話,這需要我們先解讀文本,了解文本要傳達的內容,寫什么?怎么寫。關注文本的特點,文本的語言、情節(jié)、形象到意蘊、情感的表達。例如古詩《墨梅》,首先解讀作者:了解王冕的生平,了解王冕的對梅的衷情,淡泊名利、不求功名的追求;其次解讀編者:這是一首題畫詩,借墨梅自喻,表達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最后解讀文本:開頭兩句抓住“我家”、“洗硯池”和“淡墨痕”,與日常梅花對比,感受墨梅的樸素淡雅。重點解讀后兩句,它是整首詩的重點: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媚俗、堅守內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三、重視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喜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尊重學生性格的多樣性,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下邊我將將一下教師可以采取的具體操作:
首先,寬松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生在寬松的狀態(tài)下大腦也可以更輕松更活躍,寬松狀態(tài)下的學習效果比高壓力、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的更好;其次,語文課除了要教學生們認識寫作名家、掌握寫作方法、積累更多的詞語和句子,還要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者文章給人的啟示和感悟。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當然學生們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后,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課堂氛圍更活躍。學生與學生總是可以暢所欲言的,語文老師可以給學生們安排固定的交流時間,鼓勵大家積極表達,讓學生們互相討論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并互相評價。這樣的家坳六和討論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作業(yè)設計中不斷創(chuàng)新,拓展思維
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有大量重復性的讀、抄、背,學生因此對作業(yè)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甚至影響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教師要抓住學生“興趣為王”的學習特點,從作業(yè)的趣味性入手,嘗試設計有趣的作業(yè),將學生從”個已做作業(yè)”的流病中解放出來,變成搶著做、急著做,進而重新把學生拉回到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有趣的作業(yè)要體現(xiàn)自主性、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以及課堂的延續(xù)性,要重思維、促成長。
例如:在部編版二下語文《中國美食》中有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請你為餐廳加幾道中國美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今天的“滿漢全席"。這樣為了給餐廳加菜,學生們會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或主動去餐廳了解更多的菜品和烹飪方式。這樣的作業(yè)形式一下子可以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但是要完成這個作業(yè),學生首先要知道餐廳中都有哪些菜品,其次要為菜品分類,在給菜品分類的過程中,就必須用上課上學習的知識,最后還要寫菜名。
其實作業(yè)內容還是原來的,只是由于作業(yè)形式變了,學生的關注點就變了,他們不覺得自己是在做作業(yè),而是在完成一件有趣的任務。
結語: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結合學情實際,我們努力探索最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減負不減效、降壓不降質。通過以上教學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待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期待者、享受者,回味者。當然,這樣的教學研究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進步,對于教師來說,落實教學策略會讓自己的教學更有全局觀,能跳出思維定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陳思.“智慧課堂”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30):49.
[2]陳博.“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現(xiàn)代教學,2021(21):36-37.
[3]張鵬程.淺談小學低學段語文趣味高效教學策略[J].教育文匯,2021(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