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鵬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用型專業(yè)人才成為各大高校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器樂專業(yè)也是如此。器樂編配作為一項綜合實踐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們掌握基本的理論體系,還要求學生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通過實踐呈現(xiàn)出來。因此連接理論和實踐兩端的器樂編配課程,是整個教改體系中最受關注的一環(huán)。本文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師音樂教育基礎器樂及編配課程改革與模式進行詳細研究。
【關鍵詞】高師音樂;編配課程;OBE理念
前言
縱觀近些年國內高師器樂專業(yè)教育改革,在師資和其他投入力量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成績總體來說還是不盡人意,主要表現(xiàn)為如下一些因素: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對課程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學目標不明確,影響專業(yè)的發(fā)展;教學方式相對較為單一,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等??偟膩碚f,系統(tǒng)性的問題表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
器樂專業(yè)教育改革的深入既需要開闊的討論視野,也需要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的探索。因此,需要立足生源情況、課程普適度、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特色規(guī)劃、社會專業(yè)需求等元素,由點到面,建立立體式思維模型來均衡整個發(fā)展體系。
1高師音樂教育現(xiàn)狀
1.1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基于國內的實際情況,高師院校的生源是相對較為復雜的,尤其是音樂專業(yè)。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比如,有的學生從小接觸音樂,對樂理和樂器都較為熟悉,在學習的過程中速度較快,掌握程度較為扎實;而有的學生有可能純粹為了考學突擊成型,本身對音樂不感興趣,甚至可能沒有接觸過音樂,那么很多基礎知識和實際演練對于該學生而言都顯得較為困難,無形之中會讓整體教學節(jié)奏很難把控。如果教師只是死守陳規(guī),一味灌輸理論知識、照本宣科、缺乏創(chuàng)新,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教學目標不準確
完善的教學大綱能夠讓教學更具有方向性和目標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對藝術教育教學效果的數據考評。但就目前來看,出于一些具體的考慮,部分高師院校的教學大綱相對較為模糊,沒有明確指出在器樂學習過程中應當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和水平,導致教師在實踐中對器樂學習的課程安排不夠合理。比如,由于安排的課時較短,很多一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選擇草草講述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們只能通過課堂教學學到皮毛,無法深入研究細節(jié)和把控整體思維,實踐體悟停留在較淺層次,從而導致投入的課時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和價值。
1.3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突出表現(xiàn),對教學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既會影響學生對教師和課堂教學的評價,又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但很多教師教學手段相對較為落后,還停留在“填鴨式”教學的水平上,或者要求學生們一遍一遍進行練習,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感悟。而且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導致很多學生存在的疑惑無法得到有效解答,也會影響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一方面,采取措施激活教師之間關于教學方式的交流,推動高效教學方式的傳播推廣;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社團建設,使得學生將實踐中暴露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形成對教學方法的檢視鏈路,能極大推動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
2 OBE理念下的高師音樂教育基礎器樂的教學策略
2.1加強講解
講解是器樂教學過程中非常核心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內容信息,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是學生明確在后續(xù)過程中能夠恰當進行細節(jié)把控的基石。
教師在講解時既要縱向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所屬的音樂風格類型等,同時還要橫向介紹作者的具體情況,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跡、作品體系、主要風格、作品特色,以及具體在此作品中所寄托和想表達的內涵。通過縱橫結合的教學方法的應用,由一首作品延伸出該時代下其他的作品或前后時代的作曲家的作品。這種方式能夠極大的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建立更宏闊的藝術視野,了解更多器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2.2加強分析
講解完成后,學生們建立了對作品的基本認知,而更加深入的感受作品和表達作品還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分析。通過分析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為后續(xù)的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分析時要著重分析作品的調式、調性、曲式、作曲手法等,加強對樂曲段落劃分的講解,讓學生能從多角度深刻感受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們尤其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對學生水平的掌握,從理論和技能兩方面深入淺出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及時理解和消化。
2.3加強范奏
音樂學習重在感受,對于教師而言,示范演奏是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感受作品、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的必經途徑。
教師在講解、分析完畢后,要對作品進行完整的示范演奏。在演奏時要保持良好的節(jié)奏和水準,流暢地完成演奏,讓學生們有較好的視聽享受,激發(fā)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演奏的欲望,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學生們的認可和尊重。另外,需要針對每段落進行分開演奏,在分段演奏時要詳細講解每一段中應當注意的重點內容,分析每一段落的演奏方法,對于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要進行再次示范演奏,直到學生們理解為止。
3 OBE理念下編配課程改革與模式探究
3.1創(chuàng)新編配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器樂編配不僅需要學生們具備較好的音樂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們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因此,教師們需要在器樂編配課程教學上加強創(chuàng)新,提高編配課程教學效果。以鋼琴編配課程教學為例,可以將課程教學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正譜視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需要充分運用之前積累的專業(yè)知識和視奏能力,在對器樂曲和聲樂曲進行視奏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的風格和結構,充分消化吸收譜面信息,對織體、和聲等進行歸類分析,從中提取出相應的片段,重復進行演奏練習,從而確保學生們能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掌握各模塊知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當加強指導。其次,選用簡譜編配伴奏,在這一模塊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們分析對比的習慣和能力,對其中某一個片段進行多形式的伴奏編配,從中選擇最為合適的伴奏方式。再次,自主創(chuàng)編,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從單一的旋律片段到完整段落,逐漸深入,能夠自主創(chuàng)編樂曲。最后,特色音樂元素環(huán)節(jié),主要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入富有當地特色的音樂元素,充分展現(xiàn)出音樂創(chuàng)編的特色性。
3.2創(chuàng)新編配課程應用實踐
教師教學應盡量考慮實踐條件,盡力為學生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和平臺。如由學校牽頭搭建實踐團隊,可以包括器樂團隊、合唱團隊、舞蹈團隊等。在不同的團隊中合理分配學生,讓學生們跟隨團隊進行現(xiàn)場演出,在演出過程中鍛煉自身的伴奏編配能力。
為了避免流于形式,學校應當對每個學生制定指標和要求,比如每個學生在一學期內都需要參加一次實踐團隊,確立考核標準,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水平。
3.3創(chuàng)新編配課程評價
當前一些評價模式主要是通過考試來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了解,對于其他科目而言或許有用,但對于器樂專業(yè)而言,這種評價模式則顯得略微有些片面。
學校在對編配課程進行評價時,除了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比如,可以讓大三的學生為大一考生進行伴奏編配,這樣不僅能夠考核大一新生也能夠對大三新生的編配課程內容學習程度進行考核,從而有效提高考核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教師在考核過程中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評分,讓評分能夠更有意義和價值。
4 OBE理念下提高音樂專業(yè)人才能力的有效途徑
4.1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只有目標確立,培養(yǎng)才能更具備方向性。高師院校應使培養(yǎng)目標更加科學、明確,要對學生的個人品德有較高的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和思想品德;要對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有明確的規(guī)定,學生們要具備較好的文化修養(yǎng),了解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熟悉音樂專業(yè)的相關技巧,要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在制定培養(yǎng)目標時也要充分結合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市場情況,要了解當前社會對音樂專業(yè)人才的要求,同時結合其他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斷完善本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使得該目標更加完善和科學。
4.2完善教學內容
首先,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現(xiàn)場表現(xiàn)能力。比如可以定期召開學院的音樂會,讓每個學生有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調整。其次,使課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要對當前的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對培養(yǎng)目標無益的課程內容可以適當進行壓縮,而對于重要的課程內容則可以適當加大課時,從而確保課程教學更有效。最后,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對當前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有效調整,從而確保課程設置更加合理和科學。
4.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積極引進高素質藝術人才,選擇具備責任心且專業(yè)能力過硬的教師加入到團隊,強化考核機制,持續(xù)為團隊注入新鮮血液。其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水平。邀請專業(yè)經驗豐富的人才為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從目標考核機制入手,推動教師自我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通過網絡、書籍等多種方式了解本專業(yè)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最新成果,不斷更新理念。最后,要加強教師與其他學校的溝通和交流,為教師們搭建平臺,讓教師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進行經驗分享,分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心得,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提高,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結束語
OBE理念中,重點聚焦最終學習成果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實施原則,強調教學過程中的“輸出”而不是“輸入”,這與器樂編配的課程設置目標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在當前高師器樂教育改革過程中,結合OBE相關理論工具,強化器樂編配課程在整個音樂藝術教改體系中的連接作用,對于探索適應新時代、新需求的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繼銀.音樂學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路徑探究——以蚌埠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21(04):151-153.
[2]關睿.高職院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3):56-58.
[3]倪磊.地方師范類音樂學專業(yè)鋼琴伴奏編配課程改革探索[J].高教論壇,2019(12):65-66+92.
[4]康慧奇.論高師音樂教育中器樂教學的現(xiàn)狀[J].大舞臺,2010(09):200+166.
[5]宋立權.高師院校器樂教學之我見[J].藝術教育,1994(01):35-37.
基金項目:OBE理念下的高師音樂教育“基礎器樂及編配”課程改革與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