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旻
(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73)
1)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當今,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各領域各學科信息化及融合的加速發(fā)展,對知識服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知識服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知識服務的基礎在于信息的獲取、組織、整合及重組;第二,知識服務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問題;第三,知識服務以知識增值效益為重。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對知識的獲取、組織、整合及重組各有側重。科學合理的知識服務應當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調整其具體策略、服務方式以及結果的呈現方式。
知識服務對于主要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高校圖書館而言,應當以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yè)為基礎。針對高校師生的知識獲取、選擇、吸收、利用、創(chuàng)新的需求,結合自身館藏資源,對需求信息和知識進行獲取、組織、整合、重組以適當的方式展現于高校師生。
2)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學科知識化服務是一種以根據學科種類、特點搭建系統(tǒng)化架構,為學科用戶提供專門化知識服務的服務模式。其內涵在于,以用戶的學科化知識需求為服務導向,結合自身知識及信息資源,提供學科專業(yè)屬性個性化的知識服務產品。其知識服務產品應當具有知識增值化效益。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正朝著綜合性多學科大學的方向發(fā)展,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提供學科知識服務也是適應當今高校發(fā)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應當將知識服務與學科館員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
學科館員制度是指圖書館館員在自身堅實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yè)的基礎之上,針對不同院系的學科特點及知識服務需求的個性進行知識儲備整合,系統(tǒng)、全面的構建專門學科的情報系統(tǒng)知識,主動為對口院系進行專門化的知識服務模式。學科館員制度與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知識服務的效率、專業(yè)性以及合理性,在圖書館館員參與學科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知識服務的質量、加速信息的傳遞與交流。
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系統(tǒng)由學科知識服務用戶、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服務平臺、信息資源庫幾部分構成。
1)學科知識服務用戶。學科知識服務用戶在高校通常指師生,作為高校的最主要群體,高校師生不僅僅是知識服務的用戶,他們在未來也能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是學科知識服務知識增值效益最主要的載體,同時,高校師生也是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最主要的反饋者。圖書館館員向師生提供學科知識服務,這是一種交流的過程,在交流與知識信息傳遞的過程當中,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流程也能在這種交流之中得到改進。因此,學科知識服務的用戶對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學科館員。在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中,學科館員處于核心地位,他們參與學科知識服務的每一個過程。學科知識服務,不僅對學科館員的圖書館情報學有著較高的要求,也需要學科館員充分了解服務對象的學科門類的概念、歷史、發(fā)展方向、研究熱點等。通過自己對于學科的理解,充分結合用戶需求提供專業(yè)化和個性化的學科知識服務。
3)信息資源庫。信息資源庫主要包括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網絡資源、信息檢索系統(tǒng)以及信息檢索系統(tǒng)。信息資源庫信息量巨大,在學科知識服務中,需要對信息資源庫中的信息知識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分類和管理。知識庫的信息化建設在國內高校中得到廣泛建立,如若想更好地提供學科知識服務。那么高校圖書館必須結合大數據,建設更深層次的包容隱性知識在內的智能信息資源庫。
4)學科知識服務平臺。學科知識服務平臺,是學科館員與知識服務需求者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及交流的媒介。通常是一個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也可以是一種學科服務知識的業(yè)務流程。學科館員通過學科知識服務平臺向師生提供服務。學科知識服務平臺的建設應當以便捷、高校、智能為目標導向。同時,學科知識服務平臺的維護需要良好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以對學科知識服務平臺的管理和使用流程進行有效的組織。
上世紀50年代,學科知識服務的概念在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提出,60年代至80年代,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不斷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一服務模式受到了美加兩國大學師生的廣泛好評。國內由清華大學圖書館開始建設學科館員制度,后來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一系列國內綜合性大學也開始進行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制度的推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之后,伴隨著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朝向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方向發(fā)展。圖書館知識信息的檢索、整合、重組效率提升,同時信息傳遞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以人為本”和專業(yè)化、個性化服務的服務意識也在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專業(yè)化服務以及知識信息服務流程中得到體現。
在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基礎和條件不斷加強的前提之下,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能夠帶來以下現實意義:首先,能夠有效配合高校進行深度化的綜合性、多學科高校建設。其次,結合當前高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學科知識,學科信息在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傳遞效率。最后,能夠為高校的教學及科研活動提供更加專業(y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知識服務,從而提升高校的教學及科研活動 質量。
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建設應當是為高校的學科發(fā)展服務的,具體來說,是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提供服務的。在構建學科知識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信息化建設,努力提升用戶滿意度,提升服務質量為目標。據此,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重視用戶體驗。高校圖書館應當充分重視作為學科知識服務知識增值效益最主要的載體的師生的反饋,加強與師生的雙向交流。對用戶的體驗和建議作出總結,注重服務的細節(jié)。學科館員應當經常性參與院系會議,或者在院系或者校園網絡載體內設置咨詢臺,更加貼近用戶的同時,也能更加有效的了解學科前沿動態(tài)。
2)注重學科知識服務的宣傳。高校圖書館應當注重服務的宣傳,以增加用戶數量。具體而言,可通過圖書館官網或者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有效的網絡宣傳。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學校的教學活動或者科研講座中介紹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使用方式。
3)動態(tài)調整服務策略,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注重將服務落到實處,將學科知識服務作為一種長期服務行為。應當充分注重學科知識服務的系統(tǒng)化建設,建立與用戶的長期溝通交流機制,在館員不斷學習學科知識以及師生的反饋中,改善服務流程,為服務流程和方式的改善建立常態(tài)化機制。
學科化知識服務的模式需要良好的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學科館員人才建設,但如何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以及學科知識服務的系統(tǒng)化構建也十分重要。各高校圖書館應當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及辦學特點有針對性地建設學科知識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