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葉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其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所以老師不能只通過簡單的講解進行課堂教學,不僅達不到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的目的,還會給學生道德意識以及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帶來很大的難題。但如果把知識講解與實際生活實例結合起來教學的話,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科知識的更好把握,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還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推動我國法治社會的發(fā)展進程。那么,應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呢?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高效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42-02
在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動下,教學形式因此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改變了以往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還對教學方式進行了不斷創(chuàng)新。新課程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除了讓學生完成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之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培養(yǎng)。
因此,在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時候,老師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并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革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以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當中,在不斷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更好培養(yǎng)。
1.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落后
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來看,仍然有很多老師采用劃重點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后對重點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由于學生是處在被動的位置接受教學知識的,所以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難發(fā)揮出來,這樣做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欲望,還給課堂效率的不斷提高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2教學設計不合理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自然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從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形式來看,出現了對教學設計進行生搬硬套的現象,不僅使教學內容變得十分模糊,還給學生對于教學重點的掌握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2.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2.1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對于課堂的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直接關系,所以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要結合班級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要符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跋冉毯髮W”是目前應用在各科學科教學中最多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賦予課堂教學新的生命活力,還可以讓課堂氛圍充滿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同樣,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法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當中,不斷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網絡改變世界》時,老師就可以采用“先學后教法”開展課堂教學。首先,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探索,如:網絡是怎樣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網絡是如何推動我國社會不斷進步的?網絡的弊端有哪些呢?等問題。然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待時間結束之后,在讓學生對教學內容以及問題的答案進行總結描述。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讓學生對教學重點有更好理解和掌握。另外,老師也要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正確方向,以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
2.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心智發(fā)育比較成熟,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但與高中生相比,初中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存在很大欠缺,雖然其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自制力很差,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也很容易對單調的事物產生排斥心理。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該擺脫傳統(tǒng)滿堂灌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當中。
比如在講到《善用法律》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進行課堂導入,給學生營造一個緊張、真實的學習情境。有一天,小明同學去超市買文具,但是結完賬準備出去的時候,超市的報警器突然響了。這時,工作人員要求再次核算一下超市賬單,但是核算無誤后,警報器還是響起來了,于是小明就被帶到了審問室進行審問,要求小明把藏起來的東西主動交出來,否則就強制搜身。如果你是小明的話,你會怎么做呢?是接受以證自身清白,還是拒絕保護自身權益呢?這個時候,會有學生紛紛表示拒絕,因為保安的做法侵犯了小明同學的人身權,所以小明同學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由此可知,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不僅可以讓學生以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快速投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當中,還可以使課堂的教學水平越來越高。
2.3設置學習小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味的“灌輸”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特點,由于其忽略了學生主動性的發(fā)展,教學方式也很古板單一,使得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自主學習能力也很差。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明確指出,老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技能以外,還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要適當地結合小組合作模式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主學習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比如在學習《尊重自由平等》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首先,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每個小組都要有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不好的學生,以保證各個小組學習能力的公平性;其次,老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提問,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探究興趣,如:什么是尊重?自由是哪種類型的自由,是相對自由還是絕對自由?法律層面的平等又是什么意思?等;最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討論研究,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尊重”“自由”“平等”的含義和作用有更好的理解,并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法律的情感認知。小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鍛煉,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識,為學生法律意識的不斷培養(yǎng)奠定基礎。
2.4聯系生活實際,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
教育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是如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由兩方面組成的,一方面是讓學生掌握與道德和法治有關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另一方面是強化學生對于生活的情感認知,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很顯然,僅僅依靠課本知識是很難達到這一目標的,只有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才能有效地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比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老師可以拋出問題,“平時放假的時候,大家都會利用網絡做什么事情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平時習慣紛紛舉手做答,有的學生說玩游戲、看抖音、看電影,也有的學生說上網課、視頻通話……;其次,老師可以把學生的答案進行統(tǒng)計,并制作成相應扇形統(tǒng)計圖,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娛樂是學生利用網絡的主要內容,而利用網絡來學習的人卻寥寥無幾。然后,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提問:“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呢?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網絡呢?”,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最后,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真實事例,讓學生進行分辨,讓學生明白哪些是正確的使用方法,哪些是不健康的上網行為。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老師的正確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網絡的好處和壞處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還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使用網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三、結語
總之,在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時候,老師要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學結構進行不斷地更新和優(yōu)化,調動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在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同時,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孟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態(tài)課堂[J].中國農村教育,2019(5):6.
[2]夏平平.“問.學”課堂:走向深度而有意義的學習: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9(3):24-26.
[3]幸碧慧.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讀書文摘,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