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山東 菏澤 274000)
《基礎護理學》是臨床護生操作技能的基礎教程與核心課程。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為機械模仿,學生對操作內(nèi)容的理解性較差[1-2]。Seminar 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可完全改變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本研究選擇本校2018 級護理專業(yè)學生,開展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Seminar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9 年9 月—2020 年1 月,選擇本校2018級護理專業(yè)學生140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 人。觀察組男10 人,女性60 人;年齡20~22歲,平均(21.5±0.5)歲;納入前理論課程優(yōu)秀者38人,良好者32人。對照組男10人,女60人,年齡20~22歲,平均(21.4±0.6)歲;納入前理論課程優(yōu)秀者38人,良好者32 人;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授課模式:根據(jù)《基礎護理學》大綱要求予以授課,簡單梳理課程相關(guān)章節(jié),對護理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進行親自示范,護生模擬訓練,教師解答護生有疑問地方。觀察組:進行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Seminar 教學模式:(1)課前:師生網(wǎng)絡交流,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制作10~15 min 的教學視頻,視頻內(nèi)容包括總結(jié)流程圖、演示操作步驟、講解相關(guān)知識。提前發(fā)布至師生網(wǎng)絡共享平臺,要求學生學習相關(guān)課程內(nèi)容并進行學習總結(jié)。(2)課中:內(nèi)容包括播放視頻:講解操作順序,視頻重復播放;解疑答惑:統(tǒng)一解答學生課前產(chǎn)生的疑惑,如吸痰術(shù)操作中的時間控制及原因等;分組訓練:分成若干組,每組5~6人,,進行分組訓練;獨立探索:教師巡回指導,積極培養(yǎng)護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能力;交流展示:小組間展示交流,進行組內(nèi)自評、組間互評,總結(jié)改進方式和不足;教師點評:教師點評每組訓練操作、設計病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其自我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3)課后:日記形式總結(jié)課堂學習過程、知識要點,傳送至師生網(wǎng)絡交流平臺,教師根據(jù)學生反饋進行改進,并及時進行總結(jié)。
1.3 觀察指標(1)臨床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每項40分。(2)自主學習能力:包括信息素質(zhì)、學習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動機,其中信息素質(zhì)0~30分、學習合作能力0~30分、自我管理能力0~50分、學習動機0~40 分,總分0~150 分。(3)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每項100分。(4)課程考核方式、授課方式、教學設計,其中課程考核方式0~10 分、授課方式0~10分、教學設計0~10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自主學能力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比較 見表1。
2.3 兩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比較 見表2。
2.4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1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分)
兩組開展前,信息素質(zhì)、學習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學習動機比較,P>0.05;兩組開展后,信息素質(zhì)、學習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學習動機比較,P<0.05;同組開展前后,信息素質(zhì)、學習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學習動機比較,P<0.05。
組別 n 信息素質(zhì) 學習合作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學習動機觀察組 開展前 70 14.5±2.2 13.7±2.6 32.8±4.6 18.4±2.5開展后 70 23.3±4.8 24.3±5.7 43.3±6.2 34.6±5.4對照組 開展前 70 14.6±2.3 13.6±2.5 32.7±4.5 18.5±2.6開展后 70 19.8±3.1 19.4±3.3 38.8±5.0 23.7±4.0
表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臨床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比較(±s,分)
兩組開展前臨床溝通能力級評判思維能力比較,P>0.05;兩組開展后臨床溝通能力級評判思維能力比較,P<0.05;同組開展前后臨床溝通能力級評判思維能力比較,P<0.05。
組別 n 臨床溝通能力 評判思維能力觀察組 開展前 70 20.5±4.2 19.4±3.2開展后 70 33.3±6.2 34.3±5.7對照組 開展前 70 20.7±4.3 19.5±3.3開展后 70 24.8±5.1 22.4±4.4
表3 兩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比較(±s,分)
兩組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比較,P<0.05。
組別 n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觀察組 70 82.5±6.8 87.7±6.9對照組 70 69.3±4.1 71.3±4.0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表4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P<0.05。
組別 n 考核方式 授課方式 教學設計觀察組 70 7.5±2.5 7.7±2.3 7.6±2.4對照組 70 5.0±1.0 4.8±1.1 4.6±1.2
Seminar 教學法又稱研討式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由教師指導,學生針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模式[3]??捎行Т偈箤W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及認知,提高其實踐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4]。同時可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熱情,拓展其認知面,提高其自我思考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5]。翻轉(zhuǎn)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指對學生的課堂內(nèi)外時間進行重新調(diào)整,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由教師轉(zhuǎn)移至學生。其教學模式為課前學習+課中研究+課后反饋。
本研究將Seminar 教學模式與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相結(jié)合,構(gòu)建新型授課模式,并以該模式為指導,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開展教學實踐。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Seminar教學模式由課前準備、教學活動和課后效果評價三部分構(gòu)成,其中內(nèi)化知識、學習知識共同構(gòu)成教學活動。結(jié)果表明,該教學模式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可對護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思維評判能力、應變能力、臨床溝通、語言表達能力深入鍛煉,提升其創(chuàng)新思維。Seminar 教學法有效性的基礎為學生必要的知識儲備,加之我校學生為專科層次學生,相對本科院校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知識儲備較少,僅使用Seminar 教學法無法取得理想效果,而翻轉(zhuǎn)課堂要求課前完成學習新知識,促進內(nèi)化新知識,確保深化理解大綱教學內(nèi)容。
綜上所述,在基礎護理學技能操作中開展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Seminar教學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評判思維能力,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技能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