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遼寧 大連 116000)
子路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之一。在《論語》中,子路共出現(xiàn)了41次,可見孔子與子路之間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子路最初是一個十分魯莽、粗獷的“小霸王”,在孔子的教導(dǎo)下,也逐漸變成了一個知禮明義的君子。世人稱贊其“臨危纓結(jié),雖醢其芳?!盵1]本文將簡單談?wù)勗凇墩撜Z》中,有關(guān)子路的性格特點以及子路與孔子之間的關(guān)系。
在《論語》中,有很多孔子稱贊子路“勇”的句子。比如在《雍也篇第六》中,孔子稱贊子由“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2];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雖然是“諷刺”了子路過于勇猛,不能裁度事理而適于禮義,但是也從反面肯定了子路的“勇”。也正是因為子路在“勇”這一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因此孔子認為子路有處理政事的能力??鬃诱J為,只要一個人在一個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那么他就有做官從政的能力。作為一個“勇士”的子路,顯然也是有做好一個將領(lǐng)的能力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在《論語》中,子路還是一個十分仁義的形象?!队阂财诹分校搀w現(xiàn)了子路的豪俠輕財,仁義好施在剛拜孔子為師時,子路確實是一個不知禮義為何物的愣頭青,但是漸漸地子路也有了許多改變。同時,子路也十分的重義守諾。雖然曾經(jīng)是一個粗莽的人,但是子路心中仍有仁義的存在。子路或許就是像魯智深那樣的人,心有猛虎卻仍能細嗅薔薇?;蛟S當年18歲的子路和27歲的孔子相見時,孔子見到的子路也正是他心中另一個自己。孔子是精神上的勇士,子路則是肉體上的勇者。
《論語》中,有很多孔子對子路德行的描寫,也有對子路過于勇莽而不知中和的批駁。由于子路實在是太勇猛,《論語》中還有不少句子是在批駁子路的這種莽撞、不知進退。在《泰伯篇第八》中,孔子就指出:只有能夠意識到危險的人,才能夠結(jié)交。在《公冶長篇第五》中,子路因為孔子的一句“跟隨我的人,不是子路還會有誰呢”高興了半天,沒想到后面還有一句“但太勇敢了,沒什么可取的”;后來子路也確實是因為堅守冠禮而被人殺死。
子路的直率使他有時看不清事物的本質(zhì),只做好了表面便覺沾沾自喜,這也是孔子屢屢痛斥他的原因之一。子路讓子羔做費邑的宰官,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便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孔子,可是他卻沒有想到費邑的治理與子羔的能力并不相配,因此又遭到了孔子的訓斥。在這一節(jié)里,孔子對子路的批評最為冷酷無情,孔子生氣不僅是因為子路的狡辯,更是因為子路弄錯了道之根本?!暗乐驹谟谛奚?,而后及于治人,讀而知之,然后能行,何可以不讀書也?子路乃欲使子羔以政為學,失先后本末之序矣?!盵3]在這里,孔子既憂心子羔的錯誤,又擔心子路會從此“為政以學”,因此才會如此嚴厲地苛責。
和每個老師一樣,孔子對子路也有很多的期許。針對子路的缺點與不足,孔子也給出了很多建議。最耳熟能詳?shù)拇蠹s就是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矣”了。這是給子路的建議,也說明了子路有時可能會由于自己的驕傲自滿,而強說知之。因此,孔子希望他能夠做到坦誠不欺瞞,最重要的是不能自己糊弄自己。同時,在《憲問篇十四》中,孔子也要求子路做到不期瞞,不陰奉陽違,面對君主,自己的這種直率更要用在正當?shù)牡胤?。像這種還有《子路篇》的“無倦”,希望子路在處理政事使能夠起到領(lǐng)頭做表率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因為子路骨子有直率魯莽的一面,因此在面對事情時可能往往會“新官上任三把火”,熱情過了也就不再堅持下去了,因此孔子希望子路能夠堅持。
在對子路的教育中,“仁”的教育也是最為重要的。在《憲問篇第十四》中,針對“管仲不死”的問題,孔子指出這種為百姓利益而活才是真正的仁德;長久地處在貧困境遇之中,而不往平生所學的修身之教,這樣的行為也只有仁者能夠做到。在《陽貨篇第十七》中,孔子在與子路談?wù)摗胺鹈Z召”的問題上,也說明了“天下無不可變之人,無不可為之事”的仁德。這也體現(xiàn)了子路在孔子不斷地教導(dǎo)下思想的進步。
同時,由于子路直率的性格,孔子也十分擔心子路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問題。在《子路篇第十三》中,孔子借“士”的問題指出了朋友之間應(yīng)當彼此批評,兄弟之間應(yīng)當和睦相處的觀點同時,孔子也要求子路不斷“修己”,不斷約束反思自我,這樣才能夠成為君子。
子路與孔子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說是“亦師亦友”。子路與孔子之間的年齡差距不大,同時,孔子與子路在性格的“勇”這一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處,同時,由于子路直率的性格,因此二者之間的談話有時就是超越了彼此之間的師生地位的,這也讓我們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有血有肉的、鮮活的孔子。
孔子在要去間南子的時候,子路不高興,孔子跳著腳起誓,怕直率的子路不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時候,子路也沒有回答,表示對孔子的一種尊敬。同時,也正是由于孔子與子路之間的關(guān)系甚篤,才能說出“不得其死然”這樣的話來。
子路被稱為“孔門十哲”之一,不僅是因為他的學問、德行的高深,更是自身人格魅力的結(jié)果??鬃釉鴮ψ勇费浴傲粤住?,希望子路能夠改正自身,子路最后也真正做到了,成為一位真正的君子。作為孔子極為鐘愛的弟子之一,子路也陪伴了孔子很長一段時間,或許這也是《論語》中關(guān)于子路與孔子之間較多的原因。子路的直率坦蕩、孝親敬長,現(xiàn)如今或許也沒有幾個人能夠企及,但是子路身上的豁達、英勇、慷慨、重諾、仁義,永遠都值得我們加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