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華平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進行教育工作,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閱讀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文章以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對此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
【關(guān)鍵詞】 小學? 語文? 批注式? 閱讀教學
引言:好的閱讀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使其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批注式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改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學習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文本就批注式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進行分析。
1. 明確疑難點,促使學生深度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引導(dǎo)學生將有疑問的地方、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標注出來,然后確定學習目標,進行深入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在簡單知識上浪費較多的學習時間,同時可以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使其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動力。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獨自學習的空間,引導(dǎo)在自主閱讀中進行批注,然后與教師、其他同學一同討論,完成課本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同時可以調(diào)動學生深入探究學習欲望,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
例如,學習《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留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了解文章講述內(nèi)容,并標注出自己遇到的問題。這篇文章是一篇詩歌,雖然語言簡單,但蘊含的情感豐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當學生閱讀后,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生詞“踮”、“讓花香飄進你的夢里”、“星星困得眨眼”等這些內(nèi)容標注出來,并說明自己為什么不理解。當教師看到學生標注的內(nèi)容后,可以進行個性化講解,讓學生了解作者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敬愛。此外,教師可以引導(dǎo)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討論標注的內(nèi)容,并將學習到的知識,獲得的感受寫下來,提升批注式閱讀的效果。不同閱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養(yǎng)成讀寫思結(jié)合的習慣,為學生更好閱讀文章打下基礎(chǔ)。
2. 加強符號的運用,提升學習效果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注重語文符號的運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使用符號標記課文內(nèi)容的意識,使學生學會利用符號進行批注閱讀。在閱讀批注中,符號的運用,可以將閱讀簡單化,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快速了解文章描述內(nèi)容。該方法的運用,強化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促使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
例如,學習《北京亮起來了》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直線、波浪線、圈、點、圈字碼”等符號,標記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為深入分析提供便利。學生在閱讀時,用圈字碼將文章中的段落分成六個自然段,然后運用不同的符號,將文章中遇到的問題或者理解的內(nèi)容標注出來。如“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廣場四周,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的雄偉輪廓?!边@句話很多學生都畫上了波浪線,認為這句話寫的非常好。有學生則是在“古老的故宮變得年輕了”這句話上標注一個問號,表示不理解。當教師了解學生批示情況后,可以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及學生閱讀批注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了解更多的課本知識,感受作者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熱愛與喜愛。通過符號的標注,使學生感受到批注閱讀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文技能,提升語文知識學習效果。
3. 合作學習,提升批注閱讀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閱讀學習中會展示出獨特的個性與特點。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討論閱讀內(nèi)容,并解決一些簡單的疑問,將無法解決的問題標注出來,通過教師講解的方式完成課本知識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強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批注閱讀習慣,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
以《陶罐和鐵罐》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座位相鄰的四名學生分成與一個小組,讓學生分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然后在一起討論,思考作者主要想表達什么,并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進行批注,與小組成員一同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很多小組都標注了這句話“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大部分的學生對這句話都存在疑問,不理解為什么鐵罐要這樣說話。課堂上,教師可以就這句話,結(jié)合文章背景進行深入教學,讓學生了解鐵罐這樣說的原因,并思考鐵罐和陶罐分別是什么樣的形象,自己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強化對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動力,促使學生閱讀學習能力提升。
4. 拓展閱讀,提升學生知識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是拓展學生知識面與視野的重要階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進行拓展閱讀活動,引導(dǎo)學生利用批注的方式將自己的閱讀心得標注出來,并與其他同學、教師分享閱讀感受。該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會知識積累,為后續(xù)寫作活動提供更多的動力。
例如,學習寓言故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魯兵遜漂流記”這篇課外文章,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批注,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寫在文章的一邊,為課堂分享做好準備。當閱讀結(jié)束后,則選擇一堂語文課,將此作為學生討論學習的空間,引導(dǎo)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將批注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說出自己的疑問與想法,并由其他同學與教師解惑。通過課外閱讀拓展,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多種不同的寫作題材與情感表達方法,以此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促使教育工作穩(wěn)定進行。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yīng)提升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視,輔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形成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采用多種不同方法進行批注閱讀,使學生掌握批注方法,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與綜合素質(zhì)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向林.試論批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發(fā)展,2020(04):93.
[2] 康志琪.淺談小學語文四年級上第六單元批注式閱讀教學——以18課《牛和鵝》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3):117-118.
[3] 童勤婭.不動筆墨不讀書? 善動筆墨好讀書——淺談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