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林慧穎
摘要:生態(tài)景觀是如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在自然景觀缺失的城市之中,垂直綠化是生態(tài)景觀在城市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但室內公共空間的垂直綠化相比室外有著諸多的不同,將植物由室外搬進室內,考慮的不僅僅是植物的選擇和存活問題,更多的是考慮植物墻與室內空間各方面因素的協(xié)調搭配,如何將垂直綠化設計與整個空間設計相契合。本文通過對室內垂直綠化應注意的問題與應用思路展開探討,為解決室內垂直綠化問題提供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垂直綠化;室內公共空間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2-0089-02
1垂 直綠化概述
美國學者斯坦利·哈特-懷特(Stanley Hart White)在1937年提出了垂直綠化的概念,不同于平面綠化,他是將植物水平垂直的種植在立面上。20世紀80年代法國植物學家屈克·布蘭克[1](Patrick Blanc)在處于環(huán)保理念下,將景觀設計與垂直綠化結合起來。1986年,他制造了第一個室內垂直綠化墻,5年后他將垂直綠化帶進了室外,制作了第一個室外垂直綠墻。目前,垂直綠化概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的植被,運用各種使植物依附于建筑立面上的種植方法,最終形成垂直綠化的種植形式。
2 垂直綠化在室內設計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2.1 注意室內光照
由于室內和室外的光照條件不同,導致了室內垂直綠化的植物配置相比室外也不盡相同。室內大部分區(qū)域光照條件不足,因此不能滿足很多植物的生長需求。除了選擇耐陰植物外,還應注意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給予人工補光,增加光照強度,并且根據(jù)綠化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來決定植物的種植位置,即將對光照有一定需求的植物種植在綠植墻的上方,對光照需求不強烈的植物種植在綠植墻的下方。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就要考慮避免選擇對光照需求高的植物,盡量選擇耐陰植物以及強耐陰植物作為室內垂直綠化的主要植物配置。
2.2 注意室內通風
垂直綠化系統(tǒng)中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應該保持通風,不僅可以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還可以降低蟲害發(fā)病率,然而室內垂直綠化設計在通風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室內垂直綠化設計要注意室內通風。一般來說,一個空間空氣流通的地方通常為門窗或空間空曠處,因此我們在選擇室內垂直綠化設計點時應該優(yōu)先考慮大廳或者中庭。在整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應盡量避免空間的隔斷,保證空間的暢通,增強通風效果。
2.3 注意植物選擇
植物的適應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植物與周邊環(huán)境之間相適應;另一個方面是指植物與植物之間相適應,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植物的外觀效果。首先,室內垂直綠化系統(tǒng)要選擇適宜在室內生存的植物,一般以常綠觀葉類植物為主,這一類植物不僅對光和風的要求較低,而且能夠維持活力狀態(tài)一定的時間,觀賞期長,后期維護成本也比較低。由于室內的特殊條件,在植物選擇上要注意選擇根系較淺的植物,過大根系的植物會增加垂直綠化系統(tǒng)施工及后續(xù)維護的危險性。室內垂直綠化也要避免選擇生長過快的植物,從而減少維護次數(shù),降低后期維護成本,同時要選擇成活性較高并且排除掉釋放刺激性氣味和尖銳具有傷害性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室內垂直綠化系統(tǒng)的安全性。
在進行室內垂直綠化系統(tǒng)植物的選擇時,還要注意植物與植物之間的影響,為具有良性關系的植物組合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反之,將相克的植物組合在一起會引起相互之間的競爭,不利于垂直綠化系統(tǒng)的結構穩(wěn)定。
3 垂直綠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3.1 垂直綠化的構圖應與室內空間比例相結合
植物是垂直綠化的主體,有了植物的藝術設計,才是對建筑藝術更好的詮釋。提高垂直綠化效果,有效、合理的構圖具有重要的作用。構圖在國畫里被叫做“章法”和“布局”。在繪畫中,根據(jù)要求對圖像進行適當?shù)呐帕?,形成一個和諧完整的畫面。垂直綠化的構圖方式就是在各方面技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通過一種構圖方式將植物和諧的組合在一起,同時與周圍環(huán)境相結合的一種設計技法。
垂直綠化的構圖方式有兩種,分別是規(guī)則式構圖以及自然式構圖。規(guī)則式構圖又叫幾何式構圖和圖案式構圖,是按照一定的幾何圖形來種植植物,給人一種簡潔、整齊、嚴肅的感覺,表現(xiàn)出植物的整體美和設計美,它有很強的視覺效果,但有時也顯得很呆板,缺少變化;自然式構圖,也被稱為風景式構圖和不規(guī)則式構圖[3],植物形態(tài)較為自然,各種植物種植方式自由,更好的表達了植物的自然活潑之感。
在設計過程中既要注重垂直綠化設計的表現(xiàn)效果,也要注重它在室內場景上的比例大小,嚴格審視植物面與室內場景的關系。在垂直綠化設計中,無論使用哪一種構圖方式,都要保證局部綠化面與整個室內空間布局保持著和諧的關系,以滿足人的視覺美感。
在垂直綠化設計中還要注意構圖主從關系的處理、對比手法的使用以及漸變、韻律等手法的掌握。在垂直綠化設計中,構圖既要注意與整體環(huán)境相結合,又要注意綠化面的節(jié)奏與韻律變化,層次上的疏密以及植物體量上的大小差異,從而達到移步換景、一步一小品的景觀效果。
3.2 垂直綠化色彩應與室內環(huán)境色彩相協(xié)調
色彩的美表現(xiàn)在能夠將不同的色彩關系處理的和諧統(tǒng)一。主色調不同的綠化設計帶給人們的主觀情感感受也不盡相同,甚至能夠對顧客的消費心情產(chǎn)生細小的影響。譬如明亮溫暖的色調給人以活力,冷色調能消除焦慮與煩躁,有舒緩神經(jīng)的作用。
在垂直綠化設計中,由于植物屬性的原因,色彩搭配的手段也以單色處理,多色和對比處理居多。單色處理指在設計中使用同種色相的植物進行色彩搭配。在種植過程中,綠化設計的大面積單色處理,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起到強調作用。多色處理指在垂直綠化設計中使用不同色相的植物進行配置。通過植物色彩的色調和明度的共性,將不同的植物組合起來,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色彩效果。對比是指一種植物的種植排列方式,在這種排列方式中,可將色調互補或者不同色調的植物種植在一起。在設計過程中,不僅僅是對色相的對比,很多時候對比的是相同色調之間明度的差異。
在具體的室內環(huán)境之中,垂直綠化的植物色彩搭配設計應與所在的室內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并與環(huán)境周邊的設施相適應,營造空間色調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譬如在用戶多為年輕人的娛樂空間中,植物搭配形式多采用色彩豐富的植物進行組合設計,或在設計上添加互為對比色的植物進行點綴設計,使得空間效果活躍、靚麗。在環(huán)境安靜的場所,則可以選用干凈的色調,用單色植物搭配設計,空間效果整潔又不單調,使得綠化墻色彩搭配上更加柔和,營造出空間靜謐、嚴肅的氛圍,滿足了空間環(huán)境的色彩需求。
3.3 垂直綠化質感應與室內空間表現(xiàn)相結合
單一的植物或者群體植物它們表面的光滑程度就是植物的質感。植物質感主要取決于植物的自身因素,如植物各器官的大小、形狀、紋理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通過對植物質感進行分類一般為粗質型、中粗型和細質型。粗質型植物的特點是葉片寬大,多毛且葉片粗糙[4];細質性植物線條通常比較柔軟,枝葉茂密,外觀軟且薄;而中粗型植物介于它們特點中間,質感適中。使用不同的質感類型植物所表達的綠化效果也就不同,視覺和觸覺方面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別。因此,它們可以帶給人不一樣的心理感受。
在綠化墻設計過程中,由于空間需求,可以使用相同質地植物進行搭配,使植物設計形式更加統(tǒng)一,視覺效果上更顯整齊、壯觀。這類使用單一質感植物進行搭配的設計通常用于大型空間背景、主題背景墻的設計,這種形式的設計可以更好的突出設計的重點,襯托設計關鍵。使用不同質地的植物進行搭配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設計思想,設計形式較為靈活,使空間充滿層次感。這類形式的設計可以將植物墻作為空間的主體,豐富的植物質地搭配可以打破植物墻設計的單調,填補空間設計的缺失,成為空間設計的亮點。
3.4 垂直綠化形態(tài)應與室內設計風格相協(xié)調
垂直綠化設計中的植物形態(tài)設計與平面植物景觀相比有著很大差異。在垂直綠化設計中植物的選擇多是草本植物,主要使用的是觀葉類植物,所以對植物形態(tài)設計的重點就在植物的葉上面。線形的葉子非常獨特,呈現(xiàn)細長伸展的形態(tài),看上去充滿張力以及動感,適合搭配在自然風格的設計之中。圓形葉子通常具有形態(tài)飽滿,色澤光亮的特點,比較適合搭配在現(xiàn)代風格的空間中。
3.5 垂直綠化光照霧化效果應與室內空間屬性相搭配
室內植物墻體生長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室內采光,室內植物會通過室內采光代謝進行光合作用,以維持生存。植物墻的意境與氛圍營造也離不開燈光效果,缺少燈光效果的植物墻吸引力會大打折扣。植物墻的燈光設計不能與植物墻所處空間屬性相分離,如暖色調的室內環(huán)境應該搭配暖色調的照明燈具。燈光裝設的形式也應該豐富多樣,不能僅限于裝設頂部的位置,也要到兼顧側面和底部。
霧化效果也是根據(jù)空間屬性營造空間氛圍的方法。它是使用噴霧裝置讓空氣中充滿白霧,使景觀形成云霧縹緲的獨特氛圍。適當增加霧化的設計不僅能夠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還能夠給空氣加濕,提高空氣質量。霧化系統(tǒng)根據(jù)霧化設備噴嘴的不同可分為冷霧系統(tǒng)、微霧系統(tǒng)和霧森系統(tǒng)三大類[6]。冷霧系統(tǒng)和微霧系統(tǒng)能夠形成水霧的效果,霧森系統(tǒng)則能夠形成跟隨人的移動而漂移的氣態(tài)霧。
4 總結
垂直綠化是將綠色植物與建筑相結合,在不損失綠地面積的同時,還能夠將建筑空間占地與植物綠化占地兩者之間的矛盾解決掉,這是提高城市綠化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平衡城市建設與生態(tài)自然的重要舉措。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項目批準號:JJKH20181068SK);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地方高校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服務地方途徑研究》(項目批準號:JGJX2019D90)。
參考文獻
[1]Patrick Blanc.The verlical garden[M]New York: W.W.Norton, 2008
[2]車風義,城市公共空間垂直綠化應用設計研究[D].齊魯工業(yè)大學,2013.
[3]賀曉波.垂直綠化技術演變研究及植物幕墻設計實踐[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3
[4]王淑芬,蘇雪痕.質感與植物景觀設計[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1995 (02):41-45.
[5]葉鶯,高翅園林霧化景觀設計初探[J].廣東園林,2008,30 (0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