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芳
摘 要: 伴隨著現(xiàn)代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語文學科在整體初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想真正學好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就需要具備較強的語文閱讀能力。對于初中語文課堂來說,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重要載體。良好的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也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檢驗學習成果,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反饋及時調(diào)整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 群文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 應用策略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素質(zhì)教育工作,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在我國課程標準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學會交流溝通,充分發(fā)揮語文這門工具性學科的作用。對于注意力極易分散,但是好奇心重、創(chuàng)新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比單純的學會生字詞更重要,不僅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更注重學生的差異和各自的興趣愛好,有效改良了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步鍛煉自我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合理選擇文章
群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運用該種教學方法時首先要從文本的選擇出發(fā),其教學方法雖然強調(diào)文本的閱讀量,但是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有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選定閱讀文本時首先要對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分析,既立足當前的語文教學實際,同時也分析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需求,在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選擇閱讀內(nèi)容,確保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群文閱讀在使用的過程中,通常是圍繞單個主題而選定一類型的文章開展閱讀。閱讀文本作為閱讀的核心與載體,個人能力的鍛煉要依托文本的閱讀來鍛煉與提高。而對初中生而言,學生在閱讀時有生活背景與學習習慣上的差異,學生的閱讀興趣點與成人的閱讀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教師在圍繞主題選定閱讀文本時,要以學生的興趣點為選擇題材的切入點,既保障其所挑選的閱讀文本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切實保證學生可以通過群文閱讀、集體閱讀活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初中閱讀教學的實踐背景下,群文閱讀的教學有多種實踐方式。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群體閱讀活動既要分析學生的特性,也要把握文章的特質(zhì)。一般而言,初中群文閱讀分為上下式和平行式教學兩種形式。上下式主要指的是根據(jù)文章的議題與主題,通過多篇文章的選擇,在集體閱讀的背景下使學生掌握該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與寫作特點,并把握該種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以及閱讀技巧。而平行式的全文閱讀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文章的選擇過程中,要把握文章的重要程度,通過類似重要程度文章的集體閱讀,確保學生在大量的文本閱讀中可以形成對文章內(nèi)涵的深入思考。單一文本有單一的主題,而同一主題下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與寫作特色形成了不同文章類型。教師在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開展對比分析的方式,使學生在把握不同文章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的基礎上提取與分析文章的內(nèi)涵,既促進學生對單篇文章理解的深化,同時也通過不斷地閱讀訓練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
三、開展問題導學
學生在對文本開展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其個體的思維方式會影響理解的深度以及理解的有效性。教師在應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時,要確保使用該種閱讀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活動強調(diào)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而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的問題設置要從文本出發(fā),以與文本密切聯(lián)系的問題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閱讀的方向與內(nèi)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設置由易到難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文章基本大意的同時也在問題的探究思考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建立自信心的同時也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四、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閱讀計劃,幫助學生形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有計劃地為學生安排閱讀任務,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解文本結構、字詞以及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等方面的內(nèi)容,導致課堂教學環(huán)境過于枯燥。很多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都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非常不利于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激發(fā)。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前設定好教學計劃。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同時針對不同題材的文章教師要教會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結束一本書籍的閱讀,評估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在班級內(nèi)組織一些讀書分享活動,使學生能夠自主交流閱讀感悟。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劉姥姥進大觀園》片段的過程中,由于《紅樓夢》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學生必讀的內(nèi)容,但是由于半文言的小說文本呈現(xiàn)方式以及較長的小說文本篇幅,很多學生都很難堅持讀完。對此,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可以嘗試為學生設計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每周閱讀固定內(nèi)容,隔周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如此,不僅能夠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同時也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結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意義。在核心素養(yǎng)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既要合理地選擇閱讀文本,同時也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問題導學的應用保障該種閱讀方法的應用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強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20(7):121-122.
[2]楊良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中華辭賦,2019(2):170.
137650052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