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喜
【摘? ?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小學生并未正確認識數(shù)學,導致很難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數(shù)學教師將教學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實現(xiàn)對良好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然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在各種數(shù)學活動中實現(xiàn)對基本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能站在數(shù)學的角度深入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產生學好數(shù)學的美好愿望。
【關鍵詞】實際生活;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183-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st pupils do not understand mathematics correctl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earning effect. Mathematics teachers need to closely link teaching with the actual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be able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situation based on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knowledge. Then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realize the mastery of basic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various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o be able to think in dep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o learn well The good wishes of mathematics.
【Keywords】Real lif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ect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小學數(shù)學教學日漸重視小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同時,新課改的教學重點在于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機會,方便學生更好地接近生活與運用知識,從而致力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充分保證教學質量。
一、利用生活素材,提升數(shù)學知識的具體性
生活素材相比較于許多教材中的素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更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生活教材,保證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充分調動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小學數(shù)學學習內容的原型,如果能充分利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讓學生充分感知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從而更愿意學習數(shù)學。
如:教師在講授“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每人準備一個小紙箱子。在“表面積”的含義講授清楚后,讓學生自行測量、計算所準備的小紙箱,通過計算方法的討論,然后帶領學生對學校空水池的表面積進行測量與計算。這種方式的實踐操作,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利用生活經驗,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
對于學習者而言,要想更好地構建知識框架,就要結合現(xiàn)有經驗與已有相關知識。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大部分小學數(shù)學知識都是“舊知識”而并非“原始陌生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已經具備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體驗,在課堂上學習數(shù)學在一定程度上是概括、總結、升華數(shù)學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小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進行全面考慮與運用,就新知識、新問題能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探索和解決。
如:在講授“三角形按角分類”時,教師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量角器自主測量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sh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測量,然后根據(jù)所記錄的各項數(shù)據(jù)中,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即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安排這種教學形式,有助于課堂氛圍的豐富,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鞏固數(shù)學知識。利用這種貼近生活的事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且體驗到問題解決的樂趣,意識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真正明白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三、利用生活模型,強化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小學數(shù)學通常會涉及較多的知識點,如代數(shù)、幾何知識等,尤其是在學習幾何知識時,學生的立體思維比較有限。為更好地教授這方面的知識,教師就要進行必要的實物演示,這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相關模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知識很難用實物直接進行演示,但是缺少演示操作學生又沒有辦法理解,因此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表象意識,確保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
如:在講授“行程問題”時,由于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選擇使用兩輛遙控玩具車指導學生在教桌上進行分別操縱,這種直觀的演示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行程問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教授“認識圓柱”時,可布置一個課前作業(yè),即讓學生使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制作一個“圓柱”,學生如有不懂,可隨時請教教師。學生在動手制作過程中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學同相關知識,而課堂上的踴躍發(fā)言可鍛煉自己的自信心,給聽課教師留下深刻印象。
四、利用生活實際,提升探究學習的能力
數(shù)學教學旨在促進小學生思維邏輯能力不斷提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shù)學規(guī)律無處不在,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重點在于小學生接受知識并向自己的內在思維能力進行轉化,利用自身所學積極解決一些常見的生活問題,從而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同時,為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生活實際,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學習能動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天氣預報中和溫度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天氣預報中的不同溫度,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溫度所表示的含義,如在讓學生掌握“10℃”的含義后,再通過“-10℃”讓學生認識到其所代表的具體含義。教師在對例子進行列舉的過程中,一定要先引導學生對此數(shù)值所對應的溫度進行認識,只有學生真正形成了“10℃”比“-10℃”熱的認識,才可以進一步意識到“-10℃”的溫度更低一些,也就是說-10要小于10。在此情況下,學生既能理解負數(shù)的具體概念,還可以明白正數(shù)、負數(shù)在大小上的關系。
如:教師在講授“認識圖形”時,指導學生利用手邊的紙張制作各種圖形。對于一張長方形的紙張,教師可以明確告知學生這是一個長方形,認真講解其特點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然后,通過折疊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仔細講解其特點和在生活中的應用;再折疊能成為一個三角形,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講解。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動手、動腦能力,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xiàn)對高效課堂的構建。
五、結語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此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效果。綜上所述,為打造高效數(shù)學課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要真正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數(shù)學知識,不斷鞏固自身所學,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同時,根據(jù)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應用各種生活化的素材,真正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
參考文獻:
[1]向莎.淺談如何結合實際生活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06).
[2]周俊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6).
[3]李正英.探究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5).
[4]徐云霞.論小學數(shù)學如何利用新型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J].考試周刊,2018(03).
[5]廖麗峰.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J].速讀(下旬),2019(06).
[6]魏德富.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7(34).
[7]武淑玲.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28).
[8]李娜.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 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9(08).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