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茜
摘要: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原本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引領了新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學習本身的漸進性,在評價方式上逐漸解決傳統(tǒng)終結性評價的片面問題,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開展評價工作。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嘗試引入在線教學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數據檔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大數據形成性評價,體現綜合性評價特征,并針對學生學習問題推送相應的輔導內容,為學生提供必要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教學;形成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評價方式主要是以成果評價為主,教師作為評價主體,通過考試成績等內容針對學生進行評價。隨著教育改革,教學評價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fā)展新格局,其中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機制開始應用到教學當中。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積極有效、動態(tài)化的評價,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意義重大,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評價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成長需求,應用更為先進多元的評價機制來為學生提供客觀真實的評價內容,為學生的學習參與和不斷自我提升提供幫助。
一、大數據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教學改良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的快速升級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早期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現代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數年之年,技術手段更加完備,技術形式更為多樣,提供到教學層面的技術支持也更加精準。
小學數學教學是典型的知識性學科教學,學生需要在不斷掌握知識、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思想,不斷強化數學意識。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抽象化理解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在早期的數學教學信息化當中,教師更多通過PPT等教學工具,將復雜的數學知識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透過生活化、場景化、具象直觀的事物來感受數學規(guī)律,形成對于數學的正確判斷;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信息化教學形式進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提供了必要的補充。其中以慕課平臺為代表的網絡信息資源,使得數學教學有了更多新的選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來展示課堂當中無法開展的數學實驗,為學生提供體驗式的數學感知,引導學生產生數學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探索快樂,逐漸形成數學思維能力。但是在信息技術發(fā)展和不斷應用中,數學教學與學生數學能力提升之間如何進行有效評價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學生的數學能力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的數學環(huán)境中,應用數學,感受數學,體會數學逐漸養(yǎng)成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主要以考試成績?yōu)樵u價對象,所反映出的學生情況過于片面,無法真正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成長動態(tài)。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提供全面綜合多角度的學生成長評價提供了曙光。大數據的主要技術特征在與數據內容的日積月累,數據內容越豐富,所得到的判斷結果就越精確,對于事物的分析就越多元。大數據技術與數學教學之間相互結合,能夠使數學學習的過程動態(tài)以數據的形式反映出來,教師可以從數據判斷角度出發(fā)嘗試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最終得到更為精準的學情判斷,為學生提供更加精確的評價。
二、小學數學教學依托大數據技術開展形成性評價
(一)小學數學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意義
形成性評價是目前多元綜合評價的教學評價手段,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提出有效的學習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針對傳統(tǒng)成果評價、終結性評價而言,主要體現評價的過程動態(tài),保證評價具有多元型和綜合性。對于學生來說,形成性評價不再只集中在考試成績,更多散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評價內容既包括學習成果,同時也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學習提升情況等方面。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能夠更好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為自己提供學習激勵,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小學數學教學長久以來都采用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很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狀況等作出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判斷有失公允,無法體現出學生的根本價值。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循序漸進特性,嘗試利用形成性評價策略來進行學生評價,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并有助于調整后續(xù)的教學相關活動。
(二)利用大數據系統(tǒng)進行在線的學習監(jiān)測
目前小學數學進入到了信息化教學階段,部分教學內容能夠通過在線教學平臺來實現。一些課堂教學內容,則可以運用希沃軟件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平臺化的交流溝通。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反饋,都能夠以數據的形式進行記錄。在大數據時代,教師可以采用智能化檔案管理機制,針對教學過程和學生實時反饋情況,對學生進行個人檔案數據畫像,依托大數據進行學生學習情況監(jiān)測。監(jiān)測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方面為在線測試,通過在線測試的方式模擬考試測驗,但是對于評分標準作出調整。評分內容不再只以答題得分為評價對象,系統(tǒng)更多從題目得分、題型得分、失分特點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并對各個題目給出不同的能力維度標簽,結合學生的答題測驗成績,進行能力雷達圖統(tǒng)計,幫助教師了解當前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個方面為個性診斷,主要依托日常的表現和在線測試成績進行綜合分析,制定能力圖譜,出具分析報告。在為學生提供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智能化大數據系統(tǒng)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微課輔導信息,幫助學生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對當前學習上存在的不足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問題。
結束語
大數據技術所進行的數據分析判斷,相較于單純片面的考試成績判斷,精度更高,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判斷更加準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在線監(jiān)測平臺,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形成性評價,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 張晶. 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形成性評價面臨的困境與操作性應對方案[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9.
[2] 高有才, 遲艷輝. 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yè)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 2021(2016-4):150-153.
[3] 楊小東, 李偉.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習評價[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