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霞
摘 ? 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科核心素養(yǎ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是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過程中必須具備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無論對學生個體來說,還是對整個社會來說,學科素養(yǎng)都是必不可少的。形塑學生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教學的中心點。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應從歷史主題和內容中尋找更好的切入點,進行多點橋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歷史知識的魅力和價值。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多點橋接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5-0025-02
歷史學科中包含眾多因素,人物生平、歷史事件、人文景觀等都是重要的教學促進力量,對教學活動設計有很大幫助。教學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讓課堂教學活躍、靈動起來,收到的效果自然也更好。在進行橋接之前,教師要對學情、教情有精準把握,對影響教學的因素進行分類、重組,從不同維度拓展課堂。
一、橋接學生興趣點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都要圍繞學生展開設計和調整。教師必須從學生興趣點著手,進行綜合考量,推出適合的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相對于小學生和初中生,高中階段學生興趣點更高,更需要教師從眾多教學形式中進行有效篩選。
橋接學生興趣點,教師要做好教情和學情調查,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實際需要,這樣才能提升教學適配性。如教學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節(jié)課涉及的內容比較豐富,學生可能只對部分內容感興趣。為了橋接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并用獨特的形式展示出來。如學習“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tǒng)一”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可以搜集相關故事和典故,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展示,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感知知識,消除學習帶來的枯燥感。還可以采用朗讀、游戲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此自由多元的學習形式可以瞬間激發(fā)學生興致。切準學生興趣點設計教學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教師抓住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的興趣進行拓展延伸,能夠喚醒學生潛在的學習動能。
二、橋接文本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與文本思維不匹配,甚至背道而馳,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思維相對固化,不如文本思維靈活,二者之間發(fā)生摩擦和矛盾是常見現(xiàn)象。要想規(guī)避這種現(xiàn)象,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難點。高中歷史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是豐富的,但有一部分信息只起到輔助作用,根本無法將知識的精髓呈現(xiàn)出來。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只要閱讀、了解就可以了。但對于一些關鍵性的知識點,教師必須進行細致講解,讓學生深度把握知識內涵和屬性。學生只有精準把握了一節(jié)課最核心的部分,學習才會游刃有余。
橋接文本重難點,教師要對教學程序做梳理和優(yōu)化處理,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環(huán)節(jié),在主動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在教學“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時,涉及到的知識點具有系統(tǒng)性,學習重難點是“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及大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要想讓學生從不同維度出發(fā)進行探索,教師必須進行適當橋接,給出指導點撥?!坝腥擞X得五四運動根本沒有必要,它沒有產生多大的效能,你認為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是有必要的嗎?請就這一話題展開探討?!贝藛栆赞q論的形式深探文本,觸碰學習重難點,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參與熱情更強。從教學實踐可以看出,教師沒有直接講解知識,而是從重難點突破開始,依次延伸拓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更強,對知識的感知也更加全面、深刻,不再拘泥于對表面知識的理解。
三、橋接教法啟動點
現(xiàn)代教學理念認為,教法選擇關乎教學成效,是教學實踐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教法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和任務采用的行為方式。教法體現(xiàn)形式異常豐富,常見的講授法、演示法、問答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都能給課堂注入嶄新動能。要想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必須從教法篩選角度出發(fā),展開規(guī)劃和設計。教法篩選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是多元的,如,學科屬性、學習內容、學生認知起點。教法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不能因循守舊,要及時變通。當課堂中遇到突發(fā)狀況,學生的思維認知不能順著教師的指引前進時,教師就要及時變向,調整施教策略,運用嶄新教法,給學生以更清晰的學習思路,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思維品質。
橋接教法啟動點,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方法的適時應用,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品質,讓更多學生提升學科認知能力。在教學“辛亥革命”這節(jié)內容時,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講解灌輸?shù)慕谭?,自然很難激活學生認知,還會造成學生畏懼心理。為了改變教學現(xiàn)狀,教師對文本知識點進行梳理,并搜集相關信息,以漫畫的形式展示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等信息。學生被生動形象的漫畫吸引,學習熱情高漲,看完漫畫后,教師讓學生從中尋找信息點,然后用關鍵詞串聯(lián)的形式將漫畫內容連接起來。此教法對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抓住學生心理,用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吸引了學生眼球,課堂教學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受歷史學科本身屬性的影響,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往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趨勢。面對教學現(xiàn)狀,要想穩(wěn)定課堂,最大限度激活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必須從不同維度出發(fā),進行多點橋接。橋接學生興趣點、橋接文本重難點、橋接教法啟動點都能對課堂教學品質產生積極影響。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尋找“教”與“學”的契合點,讓學生在多重感知中掌握知識,構建認知體系,完成思維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真正領悟歷史學習的真諦和內涵,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形塑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志萬.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8):74~75.
[2]祁黃騫.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J].黑河教育,2021,(07):26~27.
[3]李瑋賢.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