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邱 吳躍 龍麗君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shù)學科,不同于傳統(tǒng)的應試科目。我們學習音樂不應該是為了應付各項考試與考證考級,而應該是在強調(diào)“五育并舉”的素質(zhì)教育觀下,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綜合素質(zhì)。懂得美,欣賞美,進而能夠創(chuàng)造美才是我們藝術(shù)教育的真諦。毫無疑問,音樂是美的,創(chuàng)造音樂的大自然與人類更是美的。而在創(chuàng)造音樂的進程中,演奏音樂的樂器更是功不可沒。將樂器的學習結(jié)合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中,對我們的音樂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就以口風琴這個樂器來談談口風琴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口風琴 音樂教學 作用
一、關(guān)于口風琴
為什么是口風琴?而不偏偏是其他樂器,這和筆者的個人成長歷程與音樂教學經(jīng)驗中都有很大的關(guān)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藝術(shù)教育被列稱為貴族的教育,“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不懂得詩,也寫不來詩?!彼坪跷覀儚囊婚_始也給藝術(shù)分了高低貴賤,音樂也有雅俗之分。很多渴望學習樂器的孩子也往往受到家庭條件與此觀念的限制。但筆者認為,這個觀點并非完全正確。每一個人都需要藝術(shù),需要音樂,藝術(shù)無國度,也無高低貴賤之分,而且藝術(shù)面前人人平等。從小,我們也是從《兩只老虎》開始聽起,到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而在我村鄉(xiāng)鎮(zhèn)學校,孩子們條件有限接觸樂器機會很少,音樂課不單純只是唱歌課,通過樂器學習讓孩子們?nèi)媪私庖魳?、熱愛音樂,無形之中增加音樂知識和演奏技巧,一舉多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到樂器,教師可以選擇相對物美價廉,簡單易上手又人人適用的口風琴。
二、口風琴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1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加入樂器進行音樂教學一定會比我們光是站在講臺上為孩子們講或者唱更令孩子們感興趣。在興趣的激發(fā)下,孩子們對音樂學習的自主性會提升很多,也更有助于教師日后的教學。我們知道,對一個人興趣的培養(yǎng)越早開始越好,因此盡量在一年級時就提起孩子們的音樂興趣。很多教師認為樂器學習比較難,所以等到高年級再讓孩子們接觸樂器比較適宜。但筆者不這么認為,因為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有你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性與藝術(shù)天賦,我們應該加以利用。
在孩子剛升入小學一年級學習音樂時,在學習《小小音樂家》這一單元的時候,讓孩子們對身邊的音樂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在這里可以簡單提到樂器,在學習“號手與鼓手”中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觀看其他樂器的圖片,并區(qū)分它們不同的音色,談談自己最喜歡哪一個樂器,原因是什么。以此作為樂器啟蒙非常適宜。在教材后面的歌曲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引用口風琴來先自己為孩子們聲情并茂地演奏一段,激發(fā)孩子們對口風琴這個樂器的好奇與興趣。并告訴孩子們:“你們也可以學好這項樂器,但是前提是我們需要學好樂理知識,唱好歌哦?!边@樣,保持神秘感,除了激發(fā)音樂學習的興趣,對教師的其他方面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在日后的口風琴學習操作練習中,也有利于豐富課堂內(nèi)容,調(diào)動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枯燥的“師講生聽”、“師唱生跟”的音樂課堂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2.2加深樂理知識學習和對音樂的深入理解
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并同時引起學生對樂理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積極性有了,教師再加之以教學方法引導,自然音樂學習效果會更好。學好一門樂器不是一件易事,學習口風琴之前,首先要讓孩子們了解口風琴與其他樂器的不同之處,口風琴的結(jié)構(gòu)、使用方法,口風琴的固定音高、單音、和弦等音樂專有名詞的含義。在吹奏一首歌時,更需要結(jié)合多項學過的樂理知識,與此歌的音符、節(jié)拍知識等知識相結(jié)合。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對以往樂理知識的復習,和對音樂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沒有很好的樂理知識做為基礎是吹奏不好樂一項樂器的。口風琴雖然簡單,但同樣需要堅實的樂理知識作為基礎。
比如在學習吹奏美國電影《音樂之聲》里的經(jīng)典插曲《Do Re MI》時,需要熟練掌握音樂中的音變記號,例如升記號與降記號等。在實踐與運用中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比老師用小口訣讓孩子們反復記憶的效果會好得多。因為科學研究也已證明,操作記憶是最難遺忘的一種記憶類型。
2.3協(xié)調(diào)與全面發(fā)展學生音樂表演等各項綜合能力
樂器演奏更是一項需要結(jié)合“眼、耳、手、口”等多感官并用的活動??陲L琴也不例外。比如在學習吹奏貝多芬的經(jīng)典名曲《歡樂頌》時,學生的指法與手指訓練需要在相當熟練的情況下來彈奏此歌,彈奏在與“手”;用“吹蠟燭、聞花香”等方式進行呼吸訓練在于完成“口”的使命;而“耳”要仔細聆聽,這是毋庸置疑的;眼睛也要平時前方,看該看的地方,不能胡亂轉(zhuǎn)動;甚至我們的腳也需要踩出節(jié)奏。而在《歡樂頌》的吹奏學習中,我們要求學生學會立式演奏,因此學生的“足”就顯得尤為關(guān)鍵。因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吹奏口風琴是一項綜合表演,不僅僅是音樂能力的表現(xiàn),這對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臺上功夫”的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這樣的學習與練習中,對學生提升自己音樂自信,敢于上臺表演,舞臺上的鎮(zhèn)定發(fā)揮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都有較大的益處。這也達到了音樂教學的較高層次目標了。
三、結(jié)語
對音樂本身的熱愛與真善美的追求是筆者音樂教學的長期動力,也正是在這樣的動力之下,對每一個孩子的音樂教學都傾注心思,傾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與“音樂”。不管是憑直覺還是感官,抑或情感或思維,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只要貫穿真善美,就是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司雯雯. 口風琴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北方音樂,2020(12):140-141.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20.12.068.
[2] 張婷. 口風琴教學與小學音樂課堂的整合探析[J]. 黃河之聲,2020(9):160. DOI:10.3969/j.issn.1810-2980.2020.09.158.
[3] 蘇敏訥. 口風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結(jié)合探討[J]. 文淵(小學版),2020(5):852-853.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5.1211.
[4] 張超英. 音樂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淺談口風琴的教學實踐[J]. 黃河之聲,2019(21):113. DOI:10.3969/j.issn.1810-2980.2019.21.090.
[5] 朱小娜. 口風琴教學與小學音樂課堂的整合研究[J]. 文淵(高中版),2020(8):452.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8.866.